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及配偶的"新中装"集体亮相后,引起了世界瞩目,"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服装特色,彰显了中国文化元素,其中便有一款女领导人、女配偶的服装用到了"漳缎"面料。你作为苏州漳缎织造技艺的传承人有怎样的感受?答:非常欣喜。我是在APEC欢迎晚宴的前2天由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电话告知的,并要我归纳几点漳缎的技艺特点,以便接受媒体采访,因为是他同时提供了宋锦和漳缎两种面料。11月10日晚  相似文献   

2.
波音 《世界遗产》2014,(12):6-6
<正>服装服饰,往往是一个民族的鲜明符号。有人提倡汉族人应该穿汉服,也有好古者一袭长衫走天下。即使在现代服装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国的许多民族在节庆等活动中,仍然会脱去日常的便装,穿上本民族的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前些天北京APEC会议上,融合了宋锦、苏绣等多项非遗传统技艺和现代服装技术的"新中装"亮相会场,引来无数目光。新中装恰如一个符号,它既有"中"的一面,也有"新"的一面,结合了传统与现代。本期特别策划也借助新中装这个话题,既关注宋锦、苏绣的历史沿革和传统技艺,也关注设计师将非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谢阮虹 《世界遗产》2014,(12):58-59
<正>最近吴建华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吴江鼎盛丝绸的董事长,他要接待省里来参观的领导、国外考察机构、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以及来自省内外的采访媒体。据说,在APEC刚结束的一个晚上,他连续接受了5家北京媒体的电话采访,通话时长超过4小时。今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宴会上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着的宋锦"新中装",其面料便来自位于吴江盛泽镇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由此,"宋锦"这种具有上千年历史并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在2014年中国北京APEC峰会欢迎晚宴上,各国政要、贵宾夫人身穿"新中装"服装亮相,好评如潮。由于其服装使用苏州出产的漳缎面料,而苏州漳缎生产工艺源于福建漳州的漳绒,故也引起业内人士的深切关注。唐宋时,闽南泉州、漳州一带,蚕桑业甚为发达。据赵汝适《诸番志》记载,刺桐城(泉州)在宋代已是丝织业中心,与杭州齐名。从泉州、漳州出口运往海外的丝织品有绸、缎、绫、绢、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绛紫绢地“长寿绣”丝绵袍进行了保护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文物,达到适宜展示陈列的状态,在修复之前针对此文物做了材质鉴定、织造工艺、材料老化判断及裁剪工艺等系列研究。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分析之后发现,这件丝绵袍的裁剪制作工艺与发掘报告所述裁剪缝纫秩序不同,是先刺绣好面料后,再裁剪制衣,证实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丝绵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罗是中国传统丝织物,是我国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产物。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经专家认定,是迄今为止经密度最高的八经循环四经链式绞罗。该面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代表了明代超高的丝织技艺水平。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对该霞帔织物进行分析研究,从制作工艺、组织结构以及上机装造等方面进行复制。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实践,该霞帔面料终于复制成功,对于探索古代纱罗组织结构范畴和完善纱罗组织系统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对玉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而且倡导兼收并蓄,治玉时吸收古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挥地方工艺特长,制作了大量的时作玉和仿古玉,将宫廷玉雕推向了集大成的历史高峰。我们常常称这一时期的宫廷玉雕为"乾隆工"。本文重点剖析了乾隆时期宫廷玉雕的工艺特征,诠释了"乾隆工"玉器的概念及其在玉料、工匠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种显微分析方法对山西阳曲将军墓考古发掘出土的两具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彩棺进行了髹饰工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彩棺上出现了包括"薄金(贴金)"、"泥金"在内的至少两种用金工艺,并出现了"罩金髹"这种特别的髹饰工艺;制作者根据制作部位的不同,有目的地选择、制作漆灰层,保证了彩棺外立面花纹的生动、完整与精美。本研究揭示的精美、复杂的彩棺制作工艺信息不仅印证了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也为研究彩棺的保存现状、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特殊工艺镜代表了当时铜镜的最高制作水平。三门峡出土的金银平脱镜是特殊工艺镜的一种,制作方法独特。本文从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图形设计。铸造期及文物保护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族》2012,(3):77-77
西宁新之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集特色工艺包装、大型文艺演出策划、景观雕塑设计制作、青藏文化艺术礼品、文化交流传媒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业公司,公司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对甘肃拉卜楞寺壁画表面涂层结构分析基础上,以桐油、亚麻油、胡麻油等干性油为基础材料,试验重现了制作西藏壁画表面涂层的"古法"清漆熬制方法和工艺。同时,提出了一种源于"古法",吸收现代油基树脂漆优点,具有良好材料结构且组成可知、可控、兼容等特点的清漆材料及其工艺("新古法")。研究表征了"古法""新古法"清漆的结构,评价了清漆涂层的颜色、外观、光学性质、艺术效果、耐候性等,并与现代合成的醇酸清漆、氟碳清漆、酚醛清漆等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古法""新古法"清漆在达到与合成清漆相同化学稳定性、耐候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表现效果,可用于今后西藏壁画表面涂层材料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旅游纵览》2009,(9):45-45
<正>采用了GORE-TEXPerformance Shell 3L面料,主兜均采用了WELDING防水拉链,杜绝渗水,增加了服装的耐磨、耐脏的性能。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3D裁剪技术,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在细节方面,采用可调节松紧的扣件,随时对服装进行调节。为方便在低能见度环境中的安全性,服装的帽口上还特别印制了3M反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路智勇 《文博》2014,(1):70-74
"捻金线"是最经典、最成功、应用最广泛的丝绸文物装饰用金属线类型。随着对"捻金线"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技术信息被揭示出来,同时对"捻金线"命名的合理性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并有学者提出了"缠金线"的新命名。本文通过对传统"捻金线"制作工艺的调查,探究"捻金线"制作的技术核心,结合古代"捻金线"出土实物的技术信息规律,并对"捻金线"名称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综合以上研究厘清了"捻金线"得名的缘由,证明"捻金线"的命名合理无误。  相似文献   

15.
Fashion&Events     
《世界》2013,(4):192-192
近日CORDURA品牌联合C00LMAXi面料、THERMOLITE面料、LYCRASPOF玎面料、上海运徽、高士集团等品牌,借助2013年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Beijing2013)契机,在北京举办了2013户外装备“材料之新”中外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田建花 《华夏考古》2013,(1):96-100,161,167
本文通过对淮阴高庄战国墓青铜器群的铸造痕迹的观察,结合所做的金相分析和成份分析,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所体现的根据器物的特点对外范进行设计制作的工艺已臻完美,用简单的工艺完成了一些看似复杂器物的制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制作布展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体化"和"强制分离":前者通过展览概念设计招标,选择一家展览设计制作机构进行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展品展项设计、制作和布展;后者先进行展览设计招标,选择一家展览设计机构进行展览深化设计(施工设计)和展品展项设计,然后根据深化设计方案再进行展览制作和布展的招标和实施。两者各有利弊,业界也各执一词。理想的运作模式是全过程管理下的"设计与制作布展分离",但目前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现阶段可以推行新的"展览设计与制作布展一体化"运作模式——在"一体化"的前提下分展览设计、制作布展两个阶段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现行"一体化"和"强制分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南京金银细工工艺始于六朝,精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兴盛于民国,创新发展于当代。以南京宝庆银楼为代表的金银摆件制作技艺继承了我国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融南北工艺特色于一身,在题材和造型上,拓展了传统金银器的表现形式,是江南实镶錾花工艺传承完整、脉络有序的典型代表。清代嘉庆年间,浙江宁波诞生了"宝庆"字号的金银制品作坊。光绪  相似文献   

19.
时潇 《世界遗产》2014,(12):53-57
借着"新中装",宋锦和苏绣都出名了。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宋锦的非遗保护单位,馆长丁怀进最近频繁地接到关于宋锦的电话,有的人想要到博物馆参观宋锦,有的人要联系采访苏绣传承人,而南京即将举行的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则向丁怀进抛来"绣球",他们紧急调整展览内容,希望将苏州宋锦列入。在这一片向好的形式下,宋锦和苏绣的传承还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云阳,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以"王大汉"桃片的传统制作工艺为最。但其保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应迅速的行动起来,对云阳"王大汉"桃片传统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护以及传承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