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位于山东省夏津县东北部,这片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古桑林依旧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在黄河故道风沙区发挥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巨大作用。2018年1月,"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因其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多功能价值,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曾流经的夏津腹地,如今遗存一片6000亩的古桑树群。这片古桑树群历经2000年历史,见证了沧海变桑田。而这片古桑树群,也是夏津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防风治沙的见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4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因其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的多功能价值,被农业部正式公布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牌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山东省唯一一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更加重视农耕文明的保护和传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绘就夏津绿色发展新画卷。首先,我们要坚持顶层设计,全心做好珍惜保护新篇章。古桑树群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我们一直秉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桑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2013,(5):64-71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人文价值经久不衰。会稽山古香榧群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管理保护与价值传承早已纳入议程。绍兴市摸索出了一套"以保护满足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的传承之道。绍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办法",依法保护、管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生态系统,促进会稽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护与发现     
《世界遗产》2012,(3):10-11
我国新增两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和内蒙古"敖汉早作农业系统"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9月5日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FAO为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由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4项新遗产颁发了证书。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5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GIAHS,数量和覆盖类型均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最核心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底,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9.
博雅 《世界遗产》2013,(5):28-33
大约从两干年前开始,会稽山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香榧这一榧树栽培变种。香榧集食用、药用、油用、材用、观赏和环保等于一身,成为当地农业文化发展和兴盛的标志符号。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2013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分别就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明确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古窑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历代瓷业生产工艺和技术变迁的见证,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瓷业工艺、技术的发展与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破坏亦触目惊心。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留下重要的物证,显得极为紧迫与重要。近年来,景德镇进坑古窑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以文化遗产资源为煤介,让当地民众在基于文化认同的前提下,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用"文化+"理念推动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共生共赢,探索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对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乡村振兴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上千年历史。即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侗族传统耕作方式和技术。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为该系统的从江县加榜梯田。  相似文献   

13.
<正>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促进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等内容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2012年以来,农业部确立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区域发展和遗产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内     
《世界遗产》2014,(3):102
<正>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2014年1月16日,第一届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到会致辞,并向获聘的专家委员颁发聘书。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据了解,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专家  相似文献   

15.
系列博物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主题构建的若干博物馆的集合体,集合体内单个博物馆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支撑,形成完整的保护与展示体系。系列博物馆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数量性、空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与线性文化遗产的主题特征、空间特征和资源特征高度契合,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最佳路径与模式之一。地域特色文化、相对均衡布局、文化市场潜力和遗产存在形式是线性文化遗产系列博物馆群构建的主要依据。以京杭大运河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线性文化遗产系列博物馆群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农业永续的基本前提。自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以来,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使古老的农业景观和农耕技艺重新复活,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带来了灵感。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遗产类型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因此,以村落为中心的社会生态系统便是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换言之,如果村落荒芜,  相似文献   

17.
海南儋州古盐田高度契合当地自然条件,开辟于宋代,是我国最早的海盐日晒实例。研究利用地理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方法梳理历史文献与相关研究,探讨古盐田的特殊性。研究表明,历史与自然不可复制的偶然性赋子儋州古盐田独特价值,它不仅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的文化景观类别,同时是与活态工艺相统一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当今古盐田面临城市化的诸多威胁,不仅物质遗产保护未达到应有标准,更令人堪忧的是盐民与盐田的联系正逐步瓦解。  相似文献   

18.
正多功能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生产系统,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与技术传承以及生态和文化景观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依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性,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是带动遗产地居民增产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中,生态功能是基础,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韩国自2011年开始启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在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认定、保护、发展等方面推进速度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6月,韩国的"青山岛板石梯田农作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山岛,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南部,是莞岛郡14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33.2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公里,  相似文献   

20.
南宇 《丝绸之路》2012,(4):66-67
古丝绸之路东起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我国西部有4000多公里。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区所蕴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在华夏民族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的冲击,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区多元的文化内涵,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必然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