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广河 《神州》2014,(1):60-61
<正>11月10日落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集纳中国文化珍宝,集中体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新成果。文博会上不但展示了智能餐桌系统等高科技创意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漆镶嵌技艺、北京独有的"盘中戏"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在各大分会场向民众进行了展示。本届文博会以"促进文化贸易,加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成果,引导和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前后,文化部将组织开展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月23日,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发布。170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据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介绍,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口号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个之后的3个月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2月17日,已有181个国家加入《非遗公约》。2008年6月,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既是非遗科学保护的逻辑起点,也是非遗科学保护面临的全新话题。首先我们要承认非遗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并充分意识到非遗自身的整体性、非遗构成要素的层次性、非遗对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以及非遗文化基因的稳定性,对于构建非遗系统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非遗实施系统性保护,不但可以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提升非遗科学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我国非遗科学保护的政策制定水平,让我国的非遗保护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秀芬 《旅游纵览》2023,(15):87-8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也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带有市场效应和流量热点的IP为非遗与旅游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江西省非遗资源基础条件及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机遇为出发点,对江西非遗与旅游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理念、功能、产品、市场四个维度创新性地提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路径,以期推动江西“非遗+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更正     
博陈 《中国钱币》2002,(1):50-50
2001年10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钱币博物馆主办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在国贸展览举行。博览会期间,中国钱币博物馆举办了“奥运纪念币”展览。  相似文献   

7.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夏地理》2014,(1):174-174
2013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由《华夏地理》杂志特别策划。携手腾讯行走黔东南的非遗探索之旅——“黔·承”,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华夏之路”。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5)
正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4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的近700家参展企业带来了门类齐全、琳琅满目的上万个品种文房四宝精品。作为全球最大的文房四宝专业性博览会,本次艺术博览会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于1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此次博览会由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钱币博物馆联合主办。这是自1995年开始,在我国举办的第五届集钱币展览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博览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瑞士等众多厂商和国内许多商家参加了展销。博览会期间并举办了国内外造币厂技术交流座谈会、专家鉴定、人民币反假防伪专题展、邮币拍卖等活动。’99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召开  相似文献   

11.
正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博览会")将于2016年9月21日至25日,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承办。自2010年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每两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本届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与西部“非遗”的公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遗”法律保护的意义在于借由小传统的维系,确保大传统的文化认同。这种意义决定了“非遗”的法律保护应当以公法保护为主导,并在区分文化商品与文化公共品、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化公共品的提供和文化“文法”的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和对象的特定性又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应有适当限度,尊重“非遗”的文化本位性。西部“非遗”公法保护制度尚未提升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思想高度,在保护实践上还存在忽视民间文化小传统形成的规律性、挟制民间文化认同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文化认同的形成,应在尊重“非遗”规律性的基础上,调整公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日常需求与文化创意:“生产性保护”的观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保护作为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国家明确其对象主要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从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而言,显然存在着对非遗的本质属性与当代价值的误导。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非遗的精神性指向,将其还原至日常生活,使其在当代生活中仍然具有日常需求的功能。同时,充分发掘非遗的文化创意内涵,以文化创意为路径全面保护非遗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刘朝晖  王星星 《东南文化》2024,(1):14-23+190-191
与博物馆展示“物的叙事”范式不同的是,非遗馆的展示要重构“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呈现具有“灵韵”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表征空间。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旨在通过表征空间再生产,把非遗的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融合于非遗展览展示的物理空间;同时,又走出非遗馆,在更大的社会空间里,通过人、物和新技术的链接,再现日常生活的多重真实性,包括通过推动场馆的社区化融合,呈现非遗的空间真实性;以社区/群体/个人(CGIs)互嵌的参与式策展,把握非遗的主体真实性;打造展示与体验合一的模式,体现非遗的过程真实性;以及汲取现当代艺术的批判意识,获得非遗的超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6月17日,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1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出席开馆仪式,并为此届旅游博览会揭幕。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维佳主持开馆仪式。本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个  相似文献   

16.
简讯二则     
《收藏家》2009,(7)
中国国际文物保护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文物保护博览会将于10月29日至3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该展会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贸促会、陕西省人民  相似文献   

17.
非遗是"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流变性、即时性等特点,非遗展示经历了原生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展示、"活态"展示三个阶段.当代专业的策展工作者需从狭义定义去界定非遗展,以当代视角和审美意识去理解、把握、呈现非遗的传统文化属性,在展览策划中体现出策展者保护非遗的主观意识,从"全遗产观"视角策展,在展览中阐释非遗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属性,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关昕 《东南文化》2018,(6):98-103,127-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已成为常态。经过多年的发展,"非遗"主题展览已经形成了相对模式化的叙事类型和同质化的发展特征。这一现状反映了多重话语博弈下的行业惯习,同时也体现了非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行政话语所应有的限度。"非遗"主题展览应与强调多元、互动与阐释性的新博物馆学发展趋势相呼应,关注非遗变化与改造的实践性,摆脱"非遗"话语与行业惯习接驳的逻辑自洽,反思性的回归博物馆多线和声的智识传统,从而使非遗与展览的关联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梁伟 《钱币博览》2010,(2):28-29,F0004
自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伦敦首次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乐章。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藏博资讯     
<正>中国将首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本刊讯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博览会以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