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上一棵树     
凌音 《旅游纵览》2016,(9):52-57
正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国加州寻树之旅。那些深藏在太平洋海岸原始森林中的红杉树,那些根植于莫哈韦沙漠永不言败的约书亚树,与我们同生长,共呼吸。海岸红杉沿美国西海岸从北向南,以红杉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就有好几个。位于加州南部的红杉国家公园成立于1890年,是黄石国家公园、麦基诺国家公园之后的第3个美国国家公园,并于1980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其以红杉数量多、树龄长,更有几株重量级的大咖名树而蜚声世界。走进红杉国家公园,我顿感一阵凉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8):46-48
在美国.夏令时需将表拨快一个小时。加之岸边的缘故.四点刚过.太阳就迫不及待地从海里“钻出来”。最早“逃离”的一缕阳光迫不及待地奔向黑暗.点亮如混沌初开的海岸红杉林.将天与地、岸与海划出界限。这是片海岸红杉林仅在俄勒冈州南端至大瑟尔之间、太平洋沿岸的地带生长。  相似文献   

3.
纪双城 《环球人物》2012,(26):70-71
爆出乔布斯私生女丑闻助雅虎、谷歌成为互联网巨头美国红杉资本董事长、硅谷"风险投资教父"迈克尔.莫里茨和妻子、美国作家哈里特.海曼日前向母校英国牛津大学捐赠7500万英镑(1英镑约合10.25元人民币),作为贫困学生的奖学金。这笔被称为欧洲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本科教育援助,让莫里茨一夜  相似文献   

4.
独木成屋     
刘浩 《山茶》2009,(10):214-214
这张照片刊登于1899年5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两个伐木工人为了砍伐体型巨大的红杉站在木架之上。当时此地的伐木业十分兴隆.加利福尼亚外州加伯维尔附近的伐木场曾经创下一项40公亩产出43万米木材的惊人记录。  相似文献   

5.
沈南鹏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与时代之间找准了契合点6月下旬,出现在北京霄云路红杉中国24层办公室的沈南鹏,依然是那副在媒体视野里定格了多年的形象——西装革履,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我躺在林间柔软湿润的土地上,仰望苍穹,遗忘时间。这里是加州北部的杰迪戴亚·史密斯红杉州立公园,世上最神秘的地域之一。母亲出来找我——她这个十岁的小儿子总爱消失在林子里。听得出她呼唤我的嗓音中透出的惊恐情绪。我本该大声回应她.好让她放下悬着的心,但是现在还不行——让我与这平生所见最高大的树木再静静地独处几分钟吧。  相似文献   

7.
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既是一名军事家也是一名政治家,亦被称作"军装政客"。在美国陆海空三军所有将军中获得勋章最多,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国将军。这三场战争都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军事上,麦克阿瑟尤以登陆作战见长,二战中针对日军在太平洋各岛上修筑工事严防死守以拖延盟军步伐的企图,提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麦克阿瑟领导下的美军虽然不如苏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自那以后,“国家的最高形式,民主共和制,在我们现代的社会条件下,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文章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起了特殊的作用。他是制定宪法的热心推动者、制宪会议的积极主持者,又是宪法中共和原则的坚持者和忠实执行者。文章还着重探讨了华盛顿积极推行制宪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并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虽然有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进步作用,但本质上,它是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场主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统治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41-41
业界认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似乎手握着魔法棒,可以点石成金。2010年,这个说法再次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0.
金海斌 《黑龙江史志》2013,(23):157-158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起伏不断,可谓一波三折。通过分析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我们发现,阻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除了国家利益外,还有意识形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有强化的迹象。可以说,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发挥着一种特殊而微妙的作用,是影响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是制约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当他举起那片金棕榈叶子供媒体猛拍时,没忘记说:“真希望有盆凉水浇灭国内目前的战火”这个奖也可能是评委会善意的提醒,提醒“红杉军”看看电影  相似文献   

12.
采访最前线     
学会探险家动态在加蓬遭到一头大象冲撞后,J·迈克尔·费伊心有余悸地说:"那会儿我满眼都是两根直指胸口的长牙,我觉得能幸免于难简直就是个奇迹。"身为保育人士,遭遇动物攻击是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记录人类对非洲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费伊花费大量时间在非洲大陆进行调查。调查中,他既搭乘过飞机,也曾徒步行进(长达3200公里)。费伊下一个任务的主题是北美红杉林。  相似文献   

13.
核武器与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历史研究》2006,(1):136-156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政府借助核优势,对中朝方面几次发出核威胁,力图改变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实现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美国的核威慑不仅没有改变战场上的局面,也未能挽回美国的败局,却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由于受到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在使用核武器方面不能不有所顾忌。最终,只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所谓美国的“核威慑”导致了朝鲜停战不过是美国决策者自欺欺人的一个“神话”而已。朝鲜战争再次表明了核威慑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汉密尔顿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相信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性,认同并顺从欧洲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把国际关系视为国家间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排斥理想主义者所倡导的道德与伦理因素。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该追求权力与商业利益,使美国成为英法那样强大的帝国。汉密尔顿的思想是美国外交中现实主义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密尔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糅合了美国例外论和使命观,这一点构成汉密尔顿主义与欧洲大陆现实主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1895年,美国介入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之间的领土纠纷,与英国进行了又斗争又勾结的外交活动,史称第一次委内瑞拉危机。美国在这次危机中捞到了极大的好处,危机成了十九世纪末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转折,也是英美关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具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上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无疑是当地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直接历史背景。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史学工作者认为,美国历史和传统是多种民族或族裔共同经历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对美国历史的多元文化解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史学产生负面影响。整个美国社会对美国历史的认知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 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部队从鸭绿江畔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迫使“联合国军”坐到谈判桌旁。谈判桌上的较量尖锐复杂,在政治和军事两条战线上,谈了两年,也打了两年,最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毛泽东无论是战场上还是谈判中,都是总导演的角色。请看《毛泽东与板门店停战谈判》一文。  相似文献   

19.
1965年印巴战争不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矛盾和冲突发展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后大国关系在南亚地区变化的直接结果。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之后,美国决策者把遏制中国作为其南亚地区政策的核心,同时以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作为实现其南亚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但是,美国的政策中存在着援助印度对抗中国与同时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同盟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对1965年印巴战争的反应和政策,就是以不介入及以停止援助作为迫使印巴接受停火的压力,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巴基斯坦发展同中国关系的惩罚。美国的政策实际上丧失了对印巴两国施加影响的渠道,这不仅使得苏联在调停印巴关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且也导致苏联在1965年印巴战争后大力援助印度并发展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巴基斯坦发展和密切同苏联及中国的关系,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迅速减退。美国对1965年印巴战争的反应和政策表明,以对外援助作为实现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和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王旭 《世界历史》2006,(4):129-133
在美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也许最有美国特色的是城市郊区化现象。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起步并不是最早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城市郊区化在规模上,速度上,影响上都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到今天,不仅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郊区,美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郊区化国家,而且郊区在很大程度上已反客为主,成为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舞台,以至很多美国城市研究权威学者提出“美国城市发展的未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①。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就是这一结论最好的注脚。这次大选,如果从地域上划分,可以说是郊区与中心城市的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