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触摸宋朝     
<正>穿越千年,梦回两宋,触摸那锦绣如繁花的梦幻时代。宋朝是一个令后人艳羡而又哀挽的朝代,它面临着一个比一个凶悍的北方异民族的威胁,时常屈辱地对外纳贡称臣;却似"忙里偷闲"般地在绘画、诗词、曲赋、宗教、礼法等各个方面大放异彩,给身后千年的古代中国的文化领域立下了标杆,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宋锦是后人梦回两宋的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胡楚清 《史学理论研究》2022,(6):124-132+159-160
兴亡论是中国古代史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代兴亡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至两宋时期,兴亡论异常活跃,不仅在频次、规模上大增,一些常规议题也得到非同寻常的讨论,整体呈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两宋时期的兴亡论不仅映射出宋代的众多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突出地位。可以说,两宋时期的兴亡论是中国古代兴亡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高峰,它对于宋代历史、中国古代史论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匈奴,英文名为Hungary,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最早建立游牧帝国的民族。它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活跃于北方大草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匈奴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其首领被称为“单于”,即“天子”的意思;单于之下有24级长官,各统帅一万骑兵。自战国秦...  相似文献   

4.
两宋交替,宋朝长期面临北方的军事压力。黄河流域沦陷,金兵时常南侵,迫使北人南迁。宋室南渡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泉州因社会环境安定,进而吸收北方经济发展成果,给泉州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泉州经济在南宋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南宋后期达到历史巅峰。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而程民生教授的新作《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史》,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北方经济史》与其说是一部区域经济史,倒不如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和南移的著作。全书共十一章,章章都和经济重心的演变有着直接的关联,如第一章“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和思考”,第二章“文明的发祥与北方经济重心的形成”,第三章“秦汉北方经济重心的发展演变”,第五章“隋唐北方经济重心的鼎盛及南移的开始”,第六章“宋代北方经济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而最代表作者见地的则是第十章…  相似文献   

6.
吴树国 《历史研究》2023,(2):79-99+220-221
马端临“职役”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职”不断“役”化基础上。马氏认为,“职役”本质为“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是其内涵特征。但《文献通考·职役门》又收录“差役”相关史料,而差役中“吏”阶层与职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内涵特征存在较大距离。这一编排,不仅与马端临职役概念内涵特征相冲突,也使差役被读者误为职役概念外延,甚至将差役与职役等同。马端临《文献通考》呈现差役面相及后人理解发生偏差的根源,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官民语境,使“吏”阶层处于被遮蔽状态。辨析马端临职役概念,对认识中国古代役制和行政管理体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鲜卑作为中国北方草原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从西汉时的名不见经传,到魏晋时的称霸北疆甚至逐鹿中原,她的势力虽不及匈奴可以横亘欧,亚大陆,但是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上绝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经过数千年的民族融合,如今的鲜卑留给后人的除了名垂青史的丰功伟业,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还有众多不解之谜.关于早期鲜卑历史的研究,特别是鲜卑族起源等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作为探讨鲜卑族种系问题相对可靠的方法,对其考古发掘所出遗骸的人类学研究也从未停滞.  相似文献   

8.
高涵博 《沧桑》2010,(2):231-232
中国几千年的菊文化使"菊花"成为古代诗词作家屡用不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意象。宋代特定的社会政治、民俗心理特点使两宋王朝成为咏菊文学的骄傲时期,宋词中的菊花意象更是其间的翡翠明珠。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奇特的时期,在战乱、纷争不断的版图上,两宋内部政治统一,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农业、手工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文化更是繁盛一时。史学大家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几千年的菊文化使"菊花"成为古代诗词作家屡用不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意象。宋代特定的社会政治、民俗心理特点使两宋王朝成为咏菊文学的骄傲时期,宋词中的菊花意象更是其间的翡翠明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研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学术领域。1998年8月6日至8月20日,“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80位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大陆学者50人,台湾学者6人,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匈...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是古代中国造酒业的一个大发展阶段,它体现在组织规模、经营管理、年课税额上。同时在商业意识方面的发展也达到了很高程度,对两宋时期造酒业的研究和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卖制度、官营企业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新认识官窑——关于官窑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窑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学人研究探讨的中心议题之一。《中国陶瓷史》在总结两宋官窑的特性是“为两宋宫廷所垄断,烧瓷全部供宫廷传用,失去商品瓷的性质”。据此进而得出官窑“就是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的概念。这个概念多年来一直是做为讨论官窑问题的基础,既便是在古陶瓷研究中遇到不  相似文献   

14.
“公仆”考     
“公仆”一词,现在非常热门。许多国家的公务员,都喜欢用“公仆”互勉,希望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但考之“公仆”一词,在中国古代无之。这是一个根本思想概念转变的问题。简言之,也就是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统治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南方称风筝为“鹞”,北方为“鸢”。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阙”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在宫廷、祠庙、陵墓前布局的一种左右对称的独特建筑物。由于两阙之间有空隙,故名缺,与“阙”相通,其形高大巍然,象征主人的尊严与高贵。“阙”始于商周,兴盛于秦汉,衰落于两宋,有3000多年历史,在甲骨文中有“阙”字。商周的“阙”多为夯土,立于宫廷之前,属于“宫阙”。战国时期多为“城阙”,在《诗经·郑风》中有记载。自东汉开始,墓前出现石阙,称为“墓阙”,官至“二千石”以上者可在墓前建阙。汉阙是指汉代石阙,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王亚楠  刘韫  武中卿 《收藏家》2022,(11):37-46
2022年8月27日,“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开展。展览首次聚焦于中国逾千年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园林宅邸”画及与之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核,引领广大观众在品味古代绘画的同时,去感知艺术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体悟古代文人基于儒释道思想所形成的特有的内敛静谧之气,为理解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1):83-87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被史家评为治安良好、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时期,只有西周初期“成康之治”、西汉初年的“文景之诒”、唐初的“贞观之治”。本长篇连载讲述的是“文景之治”文,是指汉文帝刘恒;景,是指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这两个皇帝先后统治汉朝整整四十年。“文景之治”后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政治的启,这两个皇帝先后统治汉朝整整四十年。“文景之治”后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政治的典范。历史可以照亮现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为此,本刊特连载复旦大学历史系郭建教授的《正说“文景之治”四十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陆安 《文史春秋》2008,(3):27-46
与古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消失之谜一样,中国古代曾盛极一时的西夏文化,在公元13世纪突然消失,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难解之迷。时光倒流千年,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党项族在拓跋家族两代“西平王”的带领下逐渐兴盛起来。公元881年,拓跋思恭“虽未称国而王其土”建立夏州;公元1038年,第三代西平王、党项首领李元吴终于建立王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相似文献   

20.
一、“治水专制主义”:一个“概念结构” 的模式 几千年来,生息繁衍于亚洲东部的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耀于世的水利农业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真正的奇迹。这一奇特的东方文明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能够萌生发育以至滂沛九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宏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