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韩愈在宋代学术史中具有至高地位,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韩退之之在宋代,可谓千秋万代,名不寂寞矣。"由此,与杜诗的编刻校注一样,韩集的编辑整理也成为宋代学术的热点。南宋前期,涌现出了不少韩集笺注本,著名者如樊汝霖《韩集谱注》、韩醇《诂训唐昌黎先生文集》、祝充《音注韩文公集》、文谠《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等。南宋宁宗庆元年间,福建建安人魏仲举以集解的形式,汇集宋代韩醇、洪兴祖、樊汝霖、孙汝听、祝充、蔡梦弼、严有翼及文谠、王俦等总计378家的韩集整理成果,参酌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  相似文献   

2.
刘真伦 《文献》2005,(2):125-139
<韩集举正>是方崧卿韩集校理本卷后附录的一部校勘记.其中录存所参校的中唐至南宋初年文献即多达七十家以上,出校异文上万条,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后朱熹在方本的基础上整理韩集,通过王伯大、廖莹中的采用,成为韩集流传的通行版本,韩集文字由此才趋于一统.韩集文字得以正本清源,方崧卿具有开辟之功.不过,由于朱熹对方崧卿校理本进行了并非实事求是的尖锐攻击,方本的价值没能得到后人的足够重视.随着朱熹校理本的流行,元明以下,方本晦而不彰.寝至当代,方本正集原刻仅残存七卷,且孤悬海外,国内学者无缘寓目.至于淳熙原刻本<韩集举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尚存于世,至今已音信渺无,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3.
正《五百家注韩昌黎集》,(唐)韩愈撰,(宋)魏仲举集注,郝润华、王东峰整理。此书汇集了唐代孟郊以下总计378家的韩愈集整理成果,以及方崧卿《韩集举正》、朱熹《韩文考异》的校勘成果,并间作补注,极有价值。原书按文体编次,诗文题下详作题解。文中双行夹注,涉及校勘、注音、释词、笺事等,并具明所出。本次整理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南图藏宋刻为底本,校以日本五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王伯大《朱文公校昌  相似文献   

4.
北洋政府时期于1914年(民国三年)2月7日以大总统令公布的《国币条例》规定:五分辅币为镍币,重7分,成色为镍25%、铜75%。天津造币厂只铸造了样币,并未投入流通。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后,于1936年1月11日公布的《辅币条例》,规定法币的辅币有镍币和铜币两种。镍币有二十分、十分和五分三种,重量分别为6克、4.5克和3克。  相似文献   

5.
四家诗与《毛诗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谱》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晚年的作品。《毛诗谱》虽依毛诗以作《谱》,但鲁、齐、韩三家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在运用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从《诗经》产生的历史年代、《诗经》所反映的地理风俗、正变学说三方面对《毛诗谱》与四家诗的渊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勾勒出从四家诗分立到并存于《毛诗谱》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一窖藏古器解放后,每出古器多数十器同在一窖,谓之“窖藏”。何以如此,不易索解。或谓古人遭丧乱携出,惧为人得,遂掘窖藏之,其然欤?顷校先雪堂公《丁戌稿》,于《克鼎跋》得窖藏一例,文如下: “厂估赵信臣言,此器实出岐山县法门寺之任村任家……赵君尝为潘文勤公亲至任村购诸器,云当时出土凡百二十余器,《克钟》,《克  相似文献   

7.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8.
栾书缶是1942年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于估人倪玉书处购买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缶最早见先生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1957年铭文照片著录于于省吾先生的《商周金文录遗》书中。1958年容先生和张维持合著的《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对该器的大小、形状和铭文作了详细说明,并对铭文“栾书”进行了考证。“栾书”见于《左传·成公二年》“将下军”的栾书。先生指出:“栾书一称栾武子,又称栾伯,以鲁成公二年(前589)将下军,从克败齐于。四年将中军,十六年败楚于鄢陵,几于射杀楚共王,十八年卒。执政凡十四年。这是他所铸的器”。又引区…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众多的校韩者中,欧阳修是极为重要的一家。他重视版本依据,广求善本以资校勘,不仅尽可能多地保存了韩集的面貌,而且对当时韩集校勘过程中出现的主观臆断的风气也是有力的针砭.对后来特别是南宋的韩集校勘起到了示范作用。他将金石学的研究与文字校勘相结合,为金石学的发展拓出了新路,也为校勘找到了一个极富于权威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相似文献   

11.
标点二十四史,是新中国古籍整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顾颉刚先生主持的《史记》点校,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吸取了钱大昕、王念孙、梁玉绳、張文虎等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融进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全书加以分段标点,改正了《史记》正文和三家注中存在的一些文字讹误,给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异常复杂,研究成果更是指不胜屈,加之点校本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校勘、标点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希望能对《史记》点校有所裨益。一、关于版本校勘版本校勘是张文虎校勘《史记》用力最多、成效最著的部分。然而千虑一失,实属难免,有些地方仍待商榷。如:《秦始皇本纪》:"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二十八年",景祐本、蔡梦弼本、耿秉本、段子成本、黄善夫、殿本、本皆作"二十六年"。金陵本改"六"作"八",实误。《史》文云"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前二十八年泰山刻石辞云"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述出游之背景,明刻石之缘起,文例正同。又如,《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彭寅翁本、殿本有《索隐》曰:"藏一作籍。籍,录也。谓当时即记录书之于籍也。"据《史记会注考证订补》,耿、庆、凌、游诸本亦有此条《索隐》。疑此是《索隐》逸文。二、关于《史记》与《汉书》比勘《汉书》记武帝太初以前事,多袭《史记》,而《史》《汉》两书注释亦多可互证。如:《萧相国世家》:"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穷处",《汉书·萧何曹参传》作"穷辟处",《史记》作"穷处",文义晦涩,或有脱漏。又,《汲郑列传》:"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弘大体",《汉书·汲黯传》作"引大体",是也。《尔雅·释诂》:"引,陈也。"邢昺《疏》:"引者,伸陈也。"《袁盎鼌错列传》:"袁盎常引大体忼慨。"《酷吏列传》:"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后汉书·何敞传》:"敞论议高,常引大体,多所匡正。"又,《卢植传》:"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三、关于三家注标点与校勘《史记》三家注征引文献极其丰富,案核相关文献,经常直接影响到注文的校勘和标点。从前核对三家注引文极为困难,而今则大为便利(虽然要穷尽式地复核所有资料很难做到,但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天官书》"日蚀三十六"《正义》:"谓隐公三年二月乙巳。""乙巳",当作"己巳"。隐公三年《春秋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陆德明《经典释文》:"己巳,上音纪,下音祀。"《汉书·楚元王传》颜《注》亦作"己巳"。又如,《晋世家》:"九合诸侯。"《集解》:"服虔曰:九合:一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鄢。""鄢",当作"鄬",字之误也。襄公七年《经》:"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杜《注》:"鄬,郑地。"《传》曰:"楚子囊围陈,会于鄬以救之。"再如:《郑世家》:"于是郑伐滑。"《索隐》:"僖二十四年《左传》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公子士"为一人,"泄堵俞弥"为一人,此文当点作"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僖公二十年《左传》:"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杜预《注》:"公子士,郑文公子。泄堵寇,郑大夫。"宣公三年《传》:"(郑文公)又娶于江,生公子士。"  相似文献   

12.
“朱方”辩     
朱方,春秋时曾一度是吴邑。在《左传》中,“朱方”这一地名出现过三次。其一,《左传·襄公廿八年》记载:齐庆封奔吴,“吴句馀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其二,《左传·昭公四年》云:“秋七月,楚子以诸候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其三,《左传·昭公四年》曰:“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史记》则载五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楚灵王三年“夏,合诸侯宋地,盟。伐吴朱方,诛庆封。冬,报我,取三城。”《史记·吴太伯世家》云:“王余祭三年,齐相  相似文献   

13.
《稽古录》是司马光晚年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及三家分晋以前的一段历史。《历年图》成书于治平初年(治平元年为1064年),起讫时间与《资治通鉴》相同,共五卷(《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也有七卷之说(《东坡全集》卷36《司马温公行状》)。《百官公卿表》成书于元丰四年(1081年),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止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共十卷,也有十五卷、一百四十二卷、一百四十五卷(《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九)、六卷(《东坡全集》卷36《司马温公行状》)等说。最后他写了从伏羲至  相似文献   

14.
《孔子家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西汉中山王墓出土了《儒家者言》一篇,内容与《家语》相关,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也出土了与《家语》有关的简牍。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家语》不伪。本文校勘了《家语》与《礼记》中相同的篇章,检视了《家语》与《礼记》的三种可能性,《礼记》与《家语》在文本上存在极大差异,绝不是王肃伪作了《家语》,也绝不会是《礼记》抄袭了《家语》,二者都是流传有本的。儒家文献都来自于原始的弟子笔记,对这些原始材料的编撰,形成单篇的儒家文献,这些单篇的文献分合不定,不同的人据以编订不同的集子,从而形成《礼记》《大戴礼记》。《家语》编撰者所据以编订《家语》的材料同《礼记》相同,而不是抄袭《礼记》。二者出现相同的部分也正是缘于此。《家语》是众多伪书中久成铁案的一部,对它的正名应当警醒我们对伪书的理解,反思什么是“伪”,怎样定义“伪”。  相似文献   

15.
张玉春 《文献》2002,(2):112-122
黄善夫于南宋光宗末年首创《史记》三家注合刻体例,其后九十年,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安福彭寅翁再次刊行三家注合刻本.  相似文献   

16.
刊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的廖铠本,是明代所刻的第一部《史记》三家注合刻本,但自明、清以来版本学界均未说清其所属版本系统。本文以《史记》三家注合刻本流传端绪为线索,从版本形态,文字异同分析入手,并结合对相关《序》歧的考证,论证了廖铠本是南宋黄善夫刊本的忠实翻刻本。  相似文献   

17.
史历 《古籍研究》2002,(3):34-37
《韩集举正》又叫《韩举正》,是南宋方崧卿校理韩愈诗时做的校勘记。它是一部“独立完整的校勘专”,Ⅲ为两宋时期私家校勘记汇编的典范。作方崧卿,字季申,南宋兴化军莆田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85),卒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他长期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喜读韩,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先生的《药》发表于1919年,收入《呐喊》;《祝福》发表于1924年,收入《彷徨》。这两篇小说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一、题目:言简意赅,作用各异《药》这一标题,具体作用是:1.概括情节,小说围绕着"药",从"买药——吃药——谈药——药效"分别展开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连接线索,小说以"人血馒头"这一药物作为连接华、夏两家故事的明暗两条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外编》是中华书局汇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三位先生有关《全唐诗》补遗的成果而成的著作。笔者读了《全唐诗外编》,受益很深,启发很大。然而白璧尚有微瑕,此书有些地方还有疏误和缺漏,对此,海内诸贤已有考订力作问世。笔者亦试将考订所得,成一篇,名曰“杂考”,以就正于唐诗研究的方家。一、作者小传订误《全唐诗补逸》(以下简称《补逸》)卷六《贾岛小传》云:“……武宗会昌三“年四月卒,年六十四。(据苏绛撰《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按:此云贾岛“年六十四”,是据《全唐文》卷七六三《唐故司仓参军贾公墓志铭》:“春秋六十有四。”而《唐人八家  相似文献   

20.
“武王克殷”年代30家异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王克殷”年代30家异说综述吴晋生,吴薇薇"武王克殷"年代之争,从古至今已有30家之分。这30家主张,多所重复,实际只有16家。列表如下。"武王克殷"年代异说表("前841"是共和元年;"前256"是周赧王59年,东周亡。本表参照鞠德源《万年历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