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史志》2004,(2):6-16
范式人同志1909年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是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9年9月。他率福建代表团北上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之后,转战南北。在他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1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他受命回福建担任省委第二书记,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与家乡人民心心相连,休戚与共。本刊特选载《范式人传》的有关章节。以缅怀这位福建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2.
闽台关系源远流长,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经过对诸多历史资料考证后,笔者认为,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的四百多年间,福建对台湾烟草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深。主要表现在:台湾烟草源于福建,台湾烟草业的发展得益于福建人指导,台湾烟丝长期依赖福建供给。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成书问世了,这是地方志编写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可喜可贺!福建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4月,中国共产党福建地方组织建立,这是福建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此,福建革命斗争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福建党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进行了23年前赴后继的斗争。全省有近10万人参加红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其中2万多人参加长征,5000多人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老区群众达10万多人,死难烈士5万多人。  相似文献   

4.
福建小三线建设是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与其他省份小三线相比,在企业布局上有其特殊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可分为军工和民用两类,其中军工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建设方式上,军工企业以新建、迁建为主,民用企业以迁建为主。基于福建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呈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等特征。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经济门类,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福建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福建曾是中国排名第三的银矿产地,银矿的开发,活跃了福建经济,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这方面的史料缺少,所以学界对明代福建银矿业在福建经济中的重要性尚不是很清楚。以下主要依据明代稀见的方志资料,探讨明代福建的银矿业。  相似文献   

6.
宋代福建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福建人口研究吴松弟宋代是福建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人口数量由少到多,人口分布由不均衡到均衡的时候。北宋后期福建开始出现人稠地狭耕地缺少的现象,南宋以后越演越烈,大量无地人口或从事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或迁入深山区和外区域,从而促进了福建商品...  相似文献   

7.
吴立平  许集美  张明俊 《纵横》2008,(10):40-4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场始于1978年的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的纪念,而项南的名字也一再被提及。1981年,项南被中央派到福建工作,一年之后,他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福建的掌门人,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福建从一个边防前哨,逐渐成为了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有人说,如果把福建比喻成在改革开放中的一艘航船的话,那么项南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船长。  相似文献   

8.
忆胡宏     
正1982年7月,胡宏由江苏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调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我时任胡宏机要秘书,因此随他一道去福建工作。走前我们商定,我随胡宏去福建工作一段时间,待他在福建工作环境熟悉了,找到合意的秘书,我即回江苏工作。这样,我在福建与胡宏朝夕相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福建文化的发展相当晚,直到东汉,福建仍似孤悬海上的化外之地而有“闽在海中”之称。总体上町以说,包括士人在内的北方汉人的入闽,才带动了福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唐代贞元以后,福建学术文化逐步改观,至宋代,福建文化在全国已可以算是走在前列了。这可以从科举考试中窥见一二。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结束,历时1298年.全闻共举行670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102000余人(特奏名除外),其中闽人10800余人,约占九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明代福建儒学师生是本省方志编纂工作的中坚力量。从资料搜集到编纂校对,再到付梓刻印,广大儒学师生全方位参与其中,盛况空前。他们广泛参与修志,这是明代福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文鼎盛在文化层面上的反映,体现了地方人文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地方文化建设和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福建茶叶经济兴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福建茶叶经济是福建的支柱产业.福建茶叶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唯一大宗商品.它涉及农工商交通运输诸行业,影响千家万户。研究清代福建茶叶经济的兴衰.可以了解清代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之一般,对振兴民族经济寻找发展途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伟民 《人文地理》2001,16(4):43-48
文章运用综合观点全面分析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着重评价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潜力;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海洋开发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科技发展与海洋综合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提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对策,并探讨了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许堞  马丽 《人文地理》2023,38(1):20-27+35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与改造的日益加深,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把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与环境要素相结合,形成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方向,并随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也随之变化。通过对1970—2020年经济—环境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总结归纳,发现环境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不断融入新内容和新思路,研究主题逐步多元;在研究范式上,区别于传统耦合研究过度注重经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经济地理研究逐渐出现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社会、制度要素的制度转向,关注经济—环境互动中主体的关联和网络构建的关系转向,和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动态过程和调和机制的演化转向。集成现有的理论基础,综合多元的研究范式,环境经济地理研究仍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福建近代气象工作始于19世纪80年代。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曾设海关监督。在英国人控制下的上海海关监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后有选择地在中国沿江、沿海及岛屿灯塔,陆续开展气象测候业务,先后在福建建立了9个海关测候所,开始用仪器观测气温、雨量、风向、风速等各种气象要素,这是福建用现代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之始。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天文学家余青松博士筹划,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气象台,每天定时进行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耸峙,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福建与中原江淮的经济文化联系。福建早期经济开发滞后。商品交换长期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及存世实物。福建铸钱的历史始于唐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辉  黄宝琴 《福建史志》2023,(1):110-112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小小的种子里,蕴藏着福建非一般的战斗力,靠着一颗种子,福建人改变了世界!福建人育出“东方神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水稻育种在超高产品种选育、抗瘟不育系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陈六使的家族企业剖析——新加坡华人家族企业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陈六使和李光前是同时期的企业家。两人的起家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二人同是福建人和陈嘉庚的旧部属。二人皆在20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前夕创业,40年代冒起,50年代朝鲜战争时成为世界树胶贸易界巨子。但  相似文献   

18.
《巴蜀史志》2015,(1):4-5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极为重视。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并且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开创性实践,为延续福建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福建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试论福建在台湾光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福建在台湾光复中的作用林真光复台湾,是台湾同胞自1895年后半个世纪以来的奋斗目标。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省政治、经济、海防关系密切,由干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使福建在台湾光复中起了别地所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本文拟对福建在台湾光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根据自身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空间组织特征和演化轨迹来选择升级路径,是城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粤东城镇群区域中心城市汕头为例,选择具有传统优势的纺织服装产业,整合经济地理关系范式和演化范式的方法构建分析框架,运用访谈获得的企业关系数据和相关资料,分别对汕头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组织的历史路径以及当前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提出汕头纺织服装行业未来进行升级的路径选择。本文在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地理新理论范式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