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窗资讯     
《风景名胜》2012,(6):174-178
温州仙岩:第四届绿文化节开幕 近日,以“绵亘历史,古风仙岩”为主题的第四届绿文化节在温州瓯海区仙岩街道开幕。自2009年以来瓯海区已成功举办三届“绿”文化节,“绿”文化节成为仙岩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本次“绿”文化节系列活动分“历史文化篇”、  相似文献   

2.
后窗资讯     
温州仙岩:第四届绿文化节开幕 近日,以“绵亘历史,古风仙岩”为主题的第四届绿文化节在温州瓯海区仙岩街道开幕。自2009年以来瓯海区已成功举办三届“绿”文化节,“绿”文化节成为仙岩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本次“绿”文化节系列活动分“历史文化篇”、  相似文献   

3.
赵捷 《旅游》1995,(11)
浙江瑞安仙岩山梅雨潭是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在《温州的踪迹·绿》中所描绘的风景胜地,多年以后,我踏上了这片绿地。 小汽轮在江南水乡的河道中行驶,只见两岸新房毗连,田野一片新绿。从城镇出发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仙岩山。仙岩群峰,像一群聚集在草原深处的巨狮、大象。这里有十座峰峦,号为“九狮一象”。远远望去,这九狮一象,好似在相转、相扑、相嬉、相偎,形象雄伟,神态逼真。前侧“雄狮”头部朝天昂起,那片茂密的草木,宛若是它直竖的鬃毛,在护卫着同类;后侧“雌狮”,低首缓步,悠闲文静;左侧“吼狮”,峥嵘险峻,仿佛在扑腾跳跃,传来阵阵吼声;右侧“无毛狮”,几近光秃。还有数只“幼狮”,有的像  相似文献   

4.
梅联华 《南方文物》2001,(3):118-119
龙虎山是我国正一道道教的发源地。这一带山青水秀,上清河自福建光泽县流来,合贵溪南乡36股清溪水,经象山顺流直下,绕上清宫和天师府门前,北折龙虎山、越仙岩至余干瑞洪汇人鄱阳湖。龙虎山有“百神受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是我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道宫之一。距上清宫约一公里处,便是“嗣汉天师府”,它规模宏大,建筑瑰丽,历史上称之为“龙虎山中宰相家”。山下的“正一观”,自西晋时开始建庙,是宋代以来江南道教的聚集中心。龙虎山海拔一般为200米左右,最高峰不过1122米。山并不算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  相似文献   

5.
一会昌“永”字钱,或以为是会昌开元通宝的一种,为唐武宗李炎会昌年间(841~846年)所铸。史载“武宗即位,广浮图说,天下毁寺四千六百,招提兰若四万,籍僧尼为民二十六万五千人。①当时的“淮南节度使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以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②且时有“永平监官李郁彦请以铜像、钟、磬、鑪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监铁使以工有常力,不足以加铸,许诸道观察使皆得置钱坊”。③这种铸于会昌年间,钱背有汉字纪地  相似文献   

6.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7.
姚连红 《南方文物》2001,(4):125-126
雩都建县时,因城北有雩山,故名雩都。1957年第一次汉文字改革时,改名于都。“零”的本意是求雨举行的祭把,雩山是当时雩都土著人向上天求雨的地方。雩都建县后,官方称现贡江为雩水.雩都管辖之地为雩地,雩都人为雩人。就连雩山所处山脉系统,横贯江西省中部、把江西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山脉,也被地理学家命名为雩山山脉。 一、“六县之母”的由来 明朝雩都知县高伯龄在弘治己未(公元1499年)雩都县志序中说“雩都为汉大县,自孙吴割地为阳都,萧梁分地为安远,南唐析象湖镇为瑞金,宋析九洲镇为会昌。石城之分,又自阳都。是雩…  相似文献   

8.
<正>汉画像石的产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俗艺术高峰,就其雕刻技法而言有浅浮雕、阴线刻两种,尤其以阴线刻对后世艺术影响更为突出。汉画像石《家宴  相似文献   

9.
简论会昌时期的宦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武宗会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振兴”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宦官曾给予积极合作。以会昌毁佛为例,有了他们的合作,毁佛就能够较为顺利地推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而当宦官反对毁佛政策后,会昌毁佛也就走到了末路。因此,在评价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必须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福建史志》2014,(1):58-58
福建何时有铸币?据史籍记载和出土实物考证,当始于唐代中期。《福建通志·钱法志》载:“唐会昌五年(845年),令天下铸钱所,(铸币)各加本郡号。”当时全国各地地方铸币共有二十六种,其中有加“福”字的铜钱,货币学家普遍认为系福州铸造,通称。会昌开元福字钱”,这是福建铸造的最早的铜钱币。  相似文献   

11.
朱玉鑫 《风景名胜》2021,(1):0244-0245
梳理了“乡村景观识别性”的发展历程、构成要素及研究方法;浅析对比了“乡村景观”“乡土景观”“识别性”“可识别性”等概念差异;归纳总结景观识别性在乡村的保护、规划与发展中的理论内涵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 2年 1 1月 2 1日 ,成都市新都县新民乡黄田村东林寺庙旁沟旁距地表 0 6米处发现一钱币窖藏。钱币无任何盛器 ,只用麻绳串系 ,重 750公斤。区文管所对窖藏作了初步清理。2 0 0 2年元月 1 0日 ,对窖藏全面清理 ,出有西汉半两 ,两汉五铢、大泉五十、货泉、永安五铢、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会昌开元二十三种 ,另有前蜀通正元宝 ,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 ,后唐天成元宝等钱。其中会昌开元背“永”钱和前蜀天成元宝较有价值。会昌开元背“永”钱 ,该钱钱形厚重 ,铸造精美 ,内外郭规整 ,肉面光滑 ,无锈痕 ,青铜色。“开元通宝…  相似文献   

13.
夏广兴 《民俗研究》2015,(1):104-111
密教一宗,形成于有唐一世。密宗法脉,经“会昌法难”及刀兵之劫,顿失往日之盛,渐趋式微,但已深入民间日常生活的习俗中。辗转入宋,化俗流布,写经造幢,祈雨持咒,不一而足。其中之祈雨习俗,多与密教关涉。对宋代祈雨习俗中的密教影响因子等诸方面展开论述,可以进一步说明密教虽经“会昌法难”的洗劫,但至宋仍是影响现实生活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力量。  相似文献   

14.
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3,(1)
1966年底到1967年初,浙江瑞安县仙岩的贫下中农在慧光塔发现了一批珍贵的佛经和宗教艺术品。这批文物共计六十九件,除三件为清康熙年间修塔时增入外,其余都是北宋庆历三年以前的。此外,还有五百多枚唐代至北宋的钱币。慧光塔在县东四十里的仙岩寺南面,中有虎溪相隔,宋代直称"仙岩寺塔",元代延祜间始改今名。塔作六面七层,每层三面有门。外部原有木檐,后毁。据仙岩的群众反映,塔基下的"龙宫"和塔身里面原来藏有很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下关狮子山因形态独特、地理位置重要而知名。明太祖朱元璋赞美狮子山说:“一峰突兀,凌烟霞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日狮子山。”去年,狮子山阅江楼落成,古都南京的长江岸边又多了一处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6.
《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本文试图通过对勘两传,以见其异同。 对勘《史》《汉》两《货殖传》(以下简称《史·货》、《汉·货》),首先可以看到:《汉·货》先秦至武帝时的货殖材料基本采自《史·货》,故两传不只篇名、体例相同,内容面貌也相类相似。 《史·货》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先秦,一为两汉。 先秦部分主要记载了汉代以前的货殖人物:1.齐国太公望、管仲;2.越国范;3.仲尼弟子子贡;4.周人白圭;5.监盐起家的猗顿,冶铁成业的郭纵;6.牧长马氏倮,巴寡妇清。 汉代部分主要记载了“当世”货殖家:1.蜀卓氏“用铁冶富”;2.临邛程郑,“亦冶铸,“富埒卓氏”3.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富数千金”;4.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致巨万”;5.齐人刁间,收取“桀黠奴”“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6.周人师史,“较毂以百数,贾郡国”,“故师史能致七千万”;7.宣曲任氏,“泰之败也”,“独害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任氏以此起富”;8.“塞之斥”桥姚,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9.长安无盐氏,吴楚七国兵起时,“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用此富埒关中”;10.关中富商大贾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相似文献   

17.
<正>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两汉文化遗存资源丰富,“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被称为中国汉文化“三绝”,而其中汉画像石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又并称“江苏三宝”。优秀的两汉文化成为徐州城市社会文化发展的金色名片,在国内外广泛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构筑了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发展版图。  相似文献   

18.
胡阿祥 《史学月刊》2001,2(6):57-62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国号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公元前206年,项羽败约,本汉中郡名立刘邦为“汉”王;而刘邦在愤怒、无奈之中接受汉王封号,以及后来定有天下之号为“汉”,则都与萧何的劝谏“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胡阿祥  彭勃 《中华遗产》2009,(1):90-103
“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自刘邦首用汉国号以后,“汉”为后世诸多汉族与非汉族建国者反复沿用。汉国号所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又使得“汉”成为域外对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并逐渐演化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面对耳熟能详的“汉”国号,它的确切涵义是什么?汉字、汉族、汉子等称谓又与“汉”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相似文献   

20.
南天谁问碧鸡神, 错毂千车及上春; 一似汉家勤远略, 兰津渡了为他人。 怒江汉名“兰津”。又“转澜沧,渡兰津,为它人”,汉谣如此云。 “盘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