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炭之问     
《华夏人文地理》2014,(4):169-187
这个世界利用煤而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付出巨大的能量来从大地中开采它。相对于规模空前的煤炭产业及其环境影响而言泄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只是隐现的豹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协调发展——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是缩小区域差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江苏省当前存在的区域差异,以及区域差异在空间上的表现,指出 1990年代以来,随着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空间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江的轴线发展为带状,线形结构向菱形结构转变,以苏南沪宁线为主的沿江"一"字型空间结构将逐步向处于形成中的"工"、"Ⅱ"字型转化。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将会推动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缩小区域间的差异,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联松 《风景名胜》2021,(2):0257-0257
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群,对于矿区环境的要求有了极大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也意识到没有好的环境,即使经济发展再好,都不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而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许多煤炭矿场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针对这样的问题,在煤炭矿场选址修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就需要尽可能选择对环境造成影响或者破坏较小的区段,这样能够使矿区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保障。本文中,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生态煤炭矿场的建设方式,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煤炭开采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北京市2001年和2012年16个区县教育医疗设施供需关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①教育设施"供不应需",供需差距增大;协调发展等级总体较低且有下降趋势;协调发展水平由"东高西低"向"南高北低"格局演变,空间差异增大。②医疗设施"供不应需",供需差距缩小;供需协调发展等级较低但有上升趋势,空间格局由"中心集聚"向"南高北低"演变,空间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5.
鹤壁煤矿是豫北地区著名煤矿之一,其开发历史极其悠久。自东汉以来,各个朝代的史籍中都有关于鹤壁煤炭开发的记载。本文以史料为证,浅谈鹤壁煤炭开发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文江浩 《神州》2012,(31):217+219-217,219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石油这个曾经的霸主,因其资源的日渐枯竭,必将走向衰亡的道路。煤炭以其巨大的储量和新的实用技术(如煤炭气化技术)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作为煤炭开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煤炭检测实验室担任着建档、配置、验收、检定及校准、维修维护、期间核查等工作。因为煤炭设备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好的为煤炭的开采提供基础数据,所以说煤炭检测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是煤炭检测的要点。本文将对如何提升煤炭检测实验室的技术与管理水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曾谦 《沧桑》2009,(3):10-11,18
清末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反对外来资本主义的煤炭掠夺为契机,近代山西的煤炭开发兴起。山西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平定、太原、大同、长治四个地区。平定和大同地区煤炭企业的规模较大,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煤炭以向外运销为主。太原和长治地区煤炭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较低,煤炭以在附近地区运销为主。  相似文献   

8.
《纵横》2011,(8):F0002-F0002
煤炭产业是神华集团的发展之本、扩张之基和利润之源。神华煤炭产业,坚持瞄准世界一流,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坚持效率为先。坚定不移地推进作业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扩储挖潜,全面推进资源战略;坚持统筹制定企业规范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装备最佳效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推广煤矿综合自动化,创建数字矿山;坚持强化煤质管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双增双节;坚持资源共享,持续推广前沿实用技术的应用;坚持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强化技术基础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强化作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构想,其中“南拓”就是要依托南沙地区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大手笔地建设南沙港。以港口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发展战略.在新世纪全面提升广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战略地位,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纵横》2011,(11):F0002-F0002
港口板块:神华集团现拥有黄骅港和神华天津煤炭码头两个自有出海口,主要满足自有煤炭的下水需要,兼顾部分散杂货业务和矿石回运业务。黄骅港现有专业化煤炭泊位8个,煤炭年通过能力1亿吨,煤炭堆存容量:正常生产220万吨,设计容量420万吨。神华天津煤炭码头现有专业化煤炭泊位3个,煤炭年通过能力4500万吨,煤炭堆存容量:正常生产80万吨,设计容量144万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快递物流测度的区域流动空间特征——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丽珍  席广亮  秦萧  汪侠 《人文地理》2018,33(1):102-108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流动空间作为新时期的新空间形式在带来时空压缩效应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着区域城市间联系,推动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城际流通。快递物流是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流与快速交通实体流交互产生的物质流动,其代表了流动空间的虚实二元性,是研究流动空间网络特征的有效切入点。以江苏十三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六家物流公司的网站数据为数据来源,采用权重分析法和重力模型方法建立起区域城市的快递物流水平、城市间流动空间连接度及城市快递物流总体评价等三项指标,结合区域流动空间的指标分析发现区域流动空间具有网络一体化、去中心化、扁平化、等级化及点轴式等五大特征,基于流动空间的可视化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城市间关系显示出了一个具有等级特征的多中心扁平化点轴网络,围绕南京、苏州、徐州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态势成为提高区域流动空间流动能力的重要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2.
苟倩  王成金  程佳佳 《人文地理》2017,32(6):95-103
粮食运输关乎中国民生大计,而港口是其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本文以中国港口为研究对象,着眼于1982-2013年,从进出港、进出口等角度,深入考察中国港口在国内外贸易中的职能分工与变化,归纳其空间模式。同时,从粮食生产分布、产需差异、需求结构、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港口粮食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出港格局先是“向环渤海地区集聚”再“轻度分散”,进港格局则从“以北方港口为主”向“较为分散”演化,环渤海港口一直承担着中国粮食的出口职能,粮食进口则由“北进”向“南北同进”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协同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与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认为:①长三角城市群实际上涵盖了7大都市圈,各都市圈之间的边界存在有许多重叠的部分;②根据上述结果与断裂点分析,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结构实际上是由5大不同等级、不同范围、相互交叉、大圈套小圈、圈圈相扣的都市圈所构成的"多元圈层"结构,并由核心区内圈向外呈分指状发散性分布,核-缘拓展的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影影  黄琪  曹卫东 《人文地理》2017,32(3):124-130
以2003、2013 年泛长三角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熵值法测度城市效益及规模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测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揭示城市效益与规模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整体扩大的同时,城市效益也整体提升;城市效益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提高,由失调衰退型向协调发展型过渡:协调发展型城市分布格局由2003 年的"箭头形"向2013 年的"N形"转变,失调衰退型城市个数由19 个减至12 个。最后,运用象限图分类识别法分析城市效益与规模的协调发展关系,发现:城市效益发展超前于规模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皖东、苏中及苏东沿海地区,城市规模发展超前于效益的城市主要集中于皖北、皖西以及苏北地区,并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列辉  朱艳 《人文地理》2018,33(4):121-129
基于1995、2005、2015年的中国国际航运数据,运用枢纽度模型与复杂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地位变化,结果表明:上海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港口,联系航线比重上升,范围扩大,强度增强,与东南亚的港口联系最为紧密;中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网络由香港、上海(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向上海、宁波、深圳、香港的四中心发展,上海港成为四中心港口之首,上海港和宁波港同质竞争激烈;最后,从港口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建议,包括东南亚发展战略、港口协同发展战略、金字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滕春惠  马晓冬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6,21(6):71-75,79
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发展文化旅游当是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战略。当前,国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本文首先探讨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及其相应的行为层次和产品类别,从文化构成视角将旅游资源解构为物质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的文化风情和意识的文化艺术三个层面,进而由时空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区、旅游文化系、旅游文化丛、旅游文化因子等四个层次阐述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均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1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均衡和极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存在空间非均衡和空间极化特征;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的空间非均衡程度依次递减,区域间差距是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公路密度空间极化程度不断增加,且高于铁路密度的极化程度;财政支出、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和新经济地理四大因素对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均衡和极化具有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同。本文拓展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为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及互联互通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0年和2015年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析了多层尺度下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以地级城市为载体的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时空演化。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企业机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地域差异,区域和城市尺度上非均衡分布较为显著;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和明显的位序关系;由船舶代理企业组织构成的四大城市(上海、南京、苏州与宁波)现已成为空间组织网络主干联系的中心节点。同时,传统“T字型”主干区正在向外扩展,区域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宏观背景、区域机制与企业机制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船舶代理服务业空间组织网络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港口后勤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择不同价值链环节上的港航服务企业为港口后勤要素,通过分析2002-2018年港口后勤要素结构变化和空间演替,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尺度阐释长三角地区港口后勤功能转型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及各城市的港口后勤功能均在不断优化,大型港口城市的转型态势较中小型港口城市更显著;不同城市后勤要素的增速不同,中心城市上海的高端要素增长显著快于其他城市,其他城市在中低端要素增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3类后勤要素的增速存在明显差异,中高端要素的增速远大于低端要素,且空间分布上较低端要素更集中;区位和行业特性共同导致港口后勤要素在不同尺度上的集散特征也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