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不花,高丽人,又名王不花,元顺帝最为宠幸的一名太监,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外籍太监。与元顺帝的皇后奇洛尔,是“青梅竹马”。朴不花入宫后,权倾一时,祸乱朝纲,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一个中国幅员最为辽阔的封建王朝的崩解。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太监史上,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即宫中太监曾几度匮乏,转而向王公大臣门下挑取太监。这种大小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奴仆再分配现象,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宦官干政,大多没有好事。朴不花为情自阉,本属可怜,而后干政,就讨厌了。  相似文献   

5.
北京西郊,一片多达163座的明朝太监墓葬群揭开了太监身后事的一角。这个虽背负劣名、实际上却面目模糊的人群,其生存状况却仍是个谜。要探究中国千年帝王文化衍生出的宦官现象,我们不妨就从明朝太监的那些事儿说起。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郊,一片多达163座的明朝太监墓葬群揭开了太监身后事的一角。这个虽背负劣名、实际上却面目模糊的人群,其生存状况却仍是个谜。要探究中国千年帝王文化衍生出的宦官现象,我们不妨就从明朝太监的那些事儿说起。  相似文献   

7.
敬事房     
清末私人著述和札记中,有不少关于清宫敬事房的记述和描写。可是,对这个机构的创建、沿革、职掌以及地点等,说法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矛盾的。清宫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太监又称宦官、阉官。早在战国时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都属少府。隋、唐、宋主管太监的是各朝的内侍省。明朝的二十四衙门也是由太监提领  相似文献   

8.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商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9.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文史博览》2010,(3):66-66
<正>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  相似文献   

11.
老何 《湖南文史》2012,(3):26-26
民国初年,北京地方审判厅审理了一起离奇的离婚案,主角一个是太监张静轩,一个是妓女程月贞。此案大约是民国成立新法实施后法院公开审理的最早离婚案之一,又因为太监结婚本身就是件奇事,更何况他娶的还是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妓女,因此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2.
张朋 《文史月刊》2006,(3):62-64
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到末代元顺帝出亡漠北(1368年),其间传位十代,立国不足百年。在元朝短短百年历史中,末代皇帝元顺帝就在位35年,占整个元朝历史的1/3时间。作为元朝在位时间最长,且被《元史》记载为亡国昏君的元顺帝,对于亡国的确难辞其咎。但他在元朝发展中就教  相似文献   

13.
太监在历史上又称寺人、宦官、阉宦、宦者、内官、内监等,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属少府;隋、唐、宋各朝管理太监的机构皆是内侍省;明朝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提领。清朝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弊端,结合满族社会刚从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历史特征,对太监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符合本朝特点的太监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15.
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详细记述了太监“净身”(即阉割)的全过程,反映了太监的辛酸,封建制度的残暴。太监这种畸形人已经被历史所淘汰,我们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让人们了解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7.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停留在公元1409年的漠北原野,眼前仿佛看到:硝烟弥漫,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号角声声,一场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一方是明成祖朱棣挂帅的骁将勇士,另一方是元顺帝为首的元朝部队,经过先后五次殊死较量,最后,明王朝以胜利而告捷,元顺帝以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中,一位年轻将士为胜利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18.
光绪与京剧     
慈格太后和光绪皇帝都喜欢京剧,光绪更是行家里手,小鼓打得很有功夫。据说曾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内廷演戏,有个著名鼓师李伍,在一出戏里打错了鼓点,应打"双核桃"(鼓套子里的专门名称),李伍只打了个单的,他本以为只有内行才懂,外行不懂,不会挑眼的。不料,光绪却对太监说,戏台上丢了一个核桃。太监不知就里,真的上台寻找核桃,可哪里找得到!光绪告诉太监:"是李伍偷了!",太监便向李伍要核桃,李伍只得承认错误,并甘愿受罚。光绪与京剧@边吉  相似文献   

19.
提起宫廷中的太监,应该属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个特殊的人群。然而就在这类生理和生活与常人迥然不同的人群中,也曾出现过促进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佼佼者,如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明代下西洋的郑和等.  相似文献   

20.
画龙师傅     
正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成百上千的太监失了业。有一技之长的厨师、裁缝、绣花匠等亦能找到口饭吃。但画师则没那么幸运,乱世中有几家愿养画龙绣凤的人呀?当时,17岁的龙纹画师靳劭卿,由于是从小"自宫"进宫的太监,生不能还乡,只得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