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塞云南驿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北部,村庄围绕白马寺山北麓沿昆畹公路两侧呈弧形分布。西枕白马寺山,东连云南驿坝子,与二战著名的飞虎队机场相望。思茅、临沧是云南的主要产茶区,其产量较高、茶质优良,是进入藏区滇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云南驿的标牌寂寞地矗立路旁,标牌下,车辆匆匆而过,经年如此。对于公路的过客,云南驿只是一个略显得有些不一样的地名;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云南驿只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以寻找的、祥云县的小小村庄,而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全部的云南。  相似文献   

3.
区域交通线路是理解区域开发及空间联系的关键。唐代沙州和瓜州两地间的交通线路长期以来部分驿址定位不够精确。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及各驿址位置的历史记载,可确定沟北古城为唐代瓜沙间的阶亭驿址,西沙窝三号古城为甘草驿址。在两处驿址之间,新发现古城遗址一处,进一步证实了交通线路的存在,而巴州二号古城极有可能作为新井驿使用。这几处驿址的定位,为理解该区的历史环境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化对汉唐时期瓜沙间交通地理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落后的交通现状与抗战对运输需求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为摆脱交通面临的困境,实施"战时驿运"制度。在甘肃、陕西、青海、新疆设立中央驿运干线与地方支线,充分运用民间运力,担负军公商运输。战时西北驿运由此发轫,有力地弥补了近代西北现代交通运输能力的不足,为及时补给前方军公物资和调剂后方民用必需品做出重要贡献。但实行过程中,驿运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征雇运力困难、经费捉襟见肘以及运价、力价与物价背离等问题,各驿运机构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驿运的效能。对战时西北驿运的研究,可窥探在抗战的特定环境中传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调适,以及政府与民众在驿运运行机制中的行为选择,认识到传统运输力量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八旗汉军和汉军旗下人的家谱中,大多记其祖籍为山东小云南.有人研究认为小云南是乌撒卫或祥云县云南驿村,也有认为是山西的中部地区.本文通过考察研究认为,小云南是山西雁云十六州之地.  相似文献   

6.
杨立红  朱正业 《民国档案》2006,2(4):133-137
抗战爆发以来,大部分公路、铁路及新式运输工具毁于兵燹。为维持战时交通,古老的驿运一度复兴。在时局动荡、资金短缺的困难条件下,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各驿运站多方努力,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力量,并采取种种措施,大力推动驿运工作的开展。驿运作为战时的应急措施,基本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流通,为支援抗战、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驿运是中国古代由朝廷官府设置的为接运官员传递文书,而严密组织的一种接力式的交通传送方式。当时,传递一般信件、文书和接运过境官员,均由各地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筹办供给口粮。如遇大宗货物和大队官员,所经各县就必须根据所需,派出运输力量。安徽自战国时就有驿站,发展到明代,驿运已形成网络,各地遍布马驿、船驿和递运所。到清代中叶,递运所开始废除,但仍  相似文献   

8.
乌撒道是进入云南的关键区段,道路护卫和区域管控至关重要,明朝实行特殊的交通护卫和军政管控模式:由贵州都司统领4卫1守御千户所约7万官军负责乌撒道全线的交通护卫与军需递运,使置于川、滇、黔三省乌撒道沿线的卫所最终纳入贵州都司一级军事单元之内,形成交通线保障和管理的一体化。对乌撒道沿线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少数民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实行三省分治管理,分解控制土司势力,维护交通线的社会安定。在乌撒道全线进行交通设施建设,确保驿、堡、站、递运铺舍等交通机构有效运转,保障边疆重要战事的后勤供应,有力地诠释了交通安全与边疆稳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之间的陆路通道,是全国最重要的一条交通路线,是连结通往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的交通纽带,对开封和洛阳成为国都和陪都,起了重大作用。北宋政府为加强东西两京之间的联系,於交通沿途设驿置铺,形成了两京驿路,并多次加以修建。本文根据正史、行记、文集、笔记等记载,就驿路沿途所经驿铺、地名,于以阐释,详考今地方位,藉以窥视北宋时期东西两京驿路原貌,以及驿路全线今地的准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在黑龙江地区大规模地建设驿站,形成横贯南北的交通干线,有利于祖国东北边疆的边防,为以后黑龙江地区驿路交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先进交通事业的兴起,原有的驿站制度,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清末采取了裁驿归邮的改革措施,驿站和站丁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边昊  杨军 《北方文物》2023,(5):84-92
金代驿传体系的构建始于天会二年(1124年)。最初置驿范围不广,驿距较长、驿馆设施参差不齐。随着金朝疆土拓展与统治的稳定,驿路辐射范围逐渐扩大,由女真故地至原辽地,再延展至原北宋地。交通环境与设施有所改善,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接待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转送文字法的制定和急递铺的增设,更是制度规范的反映。金代驿传在制度层面上有借鉴也有发展,为其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驿路交通更增进了多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而其交通中心的一度北移,也加强了中原与东北的联系,在驿路布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至清代是云南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云南交通线的拓建与兴衰,不仅受到社会发展、经济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与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亦密切相关.本文考述隋唐、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治边方略以及不同时期云南交通的状况,力图揭示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问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3.
北宋登州在经济、军事、航海上俱有特殊地位,与首都东京开封府之间交通联系密切,构成了京东驿路大道,惜无完整的文献记录。本文依据零碎的史料,考述这条驿路所经京东大州及其驿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控制西南地区,元代开辟了横贯贵州的"一线路".明代继而遍置卫所和驿站,拓展了驿道交通.在阳河流域,当时府隶贵州而卫属湖广,驿站又属贵州,却由卫所代管,由此引发了两省的驿务纠纷.清初战事繁忙,湘黔两省矛盾日益加深.最终,清廷以政区改制为契机,将四边卫和驿站全部划入贵州,明确了驿站的归属与管辖权限,从而平息了这场驿务纠纷.  相似文献   

15.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4):39-41
<正>8.3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道路清代(1644—1911年),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沿袭了以前驿运制度时开拓建立起来的道路,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在较短的时间里构成了道路网络的框架。据《黑龙江省志·交通志》载:清初,开辟了宁古塔通往鹦哥关、吉林乌拉通往宁古塔两条驿道。之后,清朝为反击沙俄占据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边境城镇,开辟了墨尔根通往雅克萨、吉林乌拉通往瑷珲两条驿  相似文献   

16.
张嘉璈1935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铁道部部长,1938年1月交通、铁道两部合并后长战时交通。此项工作报告分期择要报告其主管铁道、交通部务期间整理旧路债务、建筑新路工程以及充实、改进各项路政设施等工作情形,尤其是抗战五年来为应战时非常之需,国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驿运、电政、邮政等业务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世界》2014,(8):28-28
“水何澹澹,大家风范”,北京前门皇家驿栈坐落于前门商业区鲜鱼口街87号。前门皇家驿栈是皇家驿栈系列品牌上榜《福布斯》的故宫皇家驿栈之后的京城旗舰店。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传”与“递”黄正建唐代的交通通信组织以“馆驿”为代表,这从《唐会要》以“馆驿”立项即可明知①。但同时:唐代文献上还有“传”和“递”,它们与“馆”、“驿”以及“邮”等语义交叉、互为影响,构成了相当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无意研究唐代所有的交通通信组...  相似文献   

19.
正府城至定安驿道,是海南古驿保存最完整的线路之一。该驿成型不晚于元至正年间,铺石不晚于明正德年间,走向及铺石记载清晰可考。现尚能看到石板遗迹的路段接近一公里,石板较完整段约三十米。据考,这是全岛明代石板驿道的最后一处实物遗存。唯一的例外琼崖古驿,堪称海南最大的系统性历史遗存。环岛驿是琼崖古驿的主体,当代古驿爱好者甚至只关注环岛驿。可惜环岛驿中有据可查的明代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5,(1)
<正>鸡鸣驿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部的鸡鸣驿乡,东南距怀来县城(沙城)18.5公里。村内有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城——鸡鸣驿[1],村落环抱古驿,并因此得名(图一)。2001年,鸡鸣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鸡鸣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