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台关四号楚墓位于信阳市北约20公里长台关乡西北陈庄村西南土丘上,北距1957年~1958年发掘的一、二号大型楚墓约500余米①,在楚墓保护区西南角外150米处。(图一)这里原是一座孤立土丘,土丘面积约3000平方米,高6米。1991年5月上旬,信阳县长台关乡王厂村砖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木谆墓,我所接到通知后立即派人前去与信阳地区文管会联系,在地区和信阳县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于5月13日至22日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砖厂取土时掘破了墓扩西壁,发现了墓室西北部樟木,扰乱了西北部停室。乡、县各级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立即采…  相似文献   

2.
信阳一号楚墓的地望与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是一九五七年春末夏初发掘的。这座墓的发掘,当时曾轰动一时。此后二十五、六年中,虽然发掘的楚墓已经数以千计,但从墓的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来说,没有一座可以比得上它。但是,信阳在古代是什么地方?对楚国的重  相似文献   

3.
河南信阳长台关七号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台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约20公里处,附近是一处南北向的土岗,绵延10余公里。淮河沿着土岗东侧蜿蜒北流。土岗的西侧分别是西周时期的太子城遗址和战国时期楚国的城阳城(楚王城)遗址,两座古城均依岗傍水而建。土岗之上分布着许多古代墓葬(图一)。1957年,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了长台关一号、二号楚墓[1],长台关墓群始为学术界所知,进而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文物部门在此又陆续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2]。2002年10月,因一民办砖瓦窑厂取土,长台关墓群保护区内紧邻107国道的一座大型墓葬遭到严重破坏,墓室内的青膏泥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1956年3月,信阳长台关小刘庄的村民在村西的土岗上打井时,挖到了一座大型土坑竖穴椁室墓.1957 ~ 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掘了两座战国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墓,分别被命名为长台关1号墓和2号墓.  相似文献   

5.
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初步调查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九五七年三月至五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信阳长台关清理发掘了一座战国楚墓;在它的丰富遗物中,包含有极为重要的古代乐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宄所获悉这个消息并在全部文物集中到郑州后,派人前往采访调查。从六月二十日起至二十九日止,在郑州一共工作了十天,对乐器进行了一般的考察及测音和录音;以下是回到北京后所草拟的初步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6.
1957年三月到五月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在信阳县长台关西北七里小刘庄附近的土岗上,发掘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楚墓①,这个墓圹长14.5、宽约12.55、深10.35米。墓道长14、宽4—5.2米。土圹中有着巨大的木制槨室和葬具。在七个墓室中埋藏着一大批木漆器,并且殉葬有大批的铜器、陶器、玉器、竹器和战国时代的竹简。根据上述这些遗物的形制和纹饰,我们初步断定它是一座  相似文献   

7.
1957年3月在信阳长台关发掘的1号楚墓,随葬器物中有一具两尾相连的伏虎木座,另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鼓的鼓腔残片。据民族音乐研究所的工作同志在他们写的《信阳战国楚墓出土乐器初步调查记》(见《文物》1958年1期)中认为伏虎是承架较大一鼓的座子。又因同墓还发现类似鹭鸶长腿的残件四根,  相似文献   

8.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疆域辽阔,“地方五千里”;物产丰富,“为天下饶”。它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与北方文学,遥相辉映。江陵纪南城是楚国的都城——郢,楚在  相似文献   

9.
张睿 《中原文物》2023,(4):98-101
河南信阳长台关城阳城战国楚墓出土的包括鼎、簋、盒、壶、鬲、敦等数量庞大的陶器表明,基于战国时期混乱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和同一时期楚地漆木器高度繁荣的艺术语态中,长台关城阳城战国楚墓出土陶器在组合形式、制作工艺、装饰语言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造物特征;工匠创新性地在陶器表面使用漆材进行装饰,并在纹饰构型上与漆木器纹饰交融互鉴,器物兼具陶器的“朴拙”和漆木器的“秀雅”,重构了彩绘陶的审美范式,塑造了独属于这个时期陶器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3年第2期刊载了袁荃猷同志写的《关于信阳楚墓虎座鼓的复原问题》一文,对我和陈大章同志在1958年写的《复制信阳楚墓出土木漆器模型的体会》一文中有关鼓及鼓座的复原提出了商榷。我读过之后,认为对于今后正确地复原信阳楚墓所出的鼓及鼓座有所启发。同时,又感觉到其中有些问题仍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东周墓葬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春秋时期随葬车马制度既反映了该时期贵族的出行方式,更揭示了其身份等级与财富地位。春秋时期楚墓随葬车马坑所表现出的与莒、嬴秦及商文化的相似性实际上是暗示出了其所包含的东方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信阳楚墓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20公里的长台关西北小刘庄后的土岗上,是一座与士大夫职位相似的奴隶主贵族的墓葬。两墓形制相同,土圹里皆有用方形木板筑成的庞大椁室,内置墓主人的木棺和随葬品。遗物的内容丰富。除一号墓葬有两组竹简外,两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冬至1975年春,淅川县博物馆在丹江下游库区南岸,先后发现和发掘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青铜器。这批楚墓,数量较多,并且延续的时间也较长,对研究丹江下游楚文化的分布和特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下面就这批墓葬出土的器物(具体材料见本期简报),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的简报发表以来,在我国考古与历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学者撰写了论文,对这批墓葬的有关学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第三组二号墓的墓主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种意见同意简报作者的看法。认为二号墓的墓主是令尹子庚;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应该是楚叔之孙佣,即文献中记载的(艹为)子冯;第三种意见,也认为二号墓的墓主是楚叔之孙倗,但这个“倗”不应是令尹(艹为)子冯,而应该是令尹子庚之孙。本文着重从墓葬本身的情况,对该批墓葬的时代、墓主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泰州古称"海陵",是一座因盐而生、因税而兴的古老的历史文化古城。据有关研究,泰州从成陆有人迹存在到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这个时期是以盐业生产为主导的时期。古泰州在黄河夺淮、海势东迁之前,主要是引海水、烧盐、制盐,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史,在泰州留下了众多的盐税文化遗存。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时代的演变,社会迅速转型,盐商们的家业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史志文献记载、聚居遗址考证和畲民畲村畲乡调查等方面,论证了自隋唐以后宁化是畲族聚居地。并通过研究畲族语言、游耕文明、盘瓠文化和民间信俗等方面,考察宁化畲族遗存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一、禺南传统园林概述 禺南地区的园林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期。《舆地纪胜》称:“荔枝洲,在南海东四十五里,周迥五十里,刘氏创昌华苑于此”。  相似文献   

19.
战国楚墓独具特征,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其来源和形成过程,过去却很少涉及。近几年来,随着春秋楚墓的不断发现,已为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目前发现的春秋楚墓主要有:河南淅川下寺二十五座,时代属春秋中期至晚期;淅川毛坪二十七座,据发表的材料,M18可定为春秋  相似文献   

20.
从商代开始用货币随葬以后,历代墓葬中都有货币发现;用冥币随葬,则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目前见到的以湖南地区较多。湖南地区的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郢称”、“半两”、“五铢”等泥制冥币。现在看来,西汉时期的这种冥币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它发生与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