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增强文化自觉的时代背景下,2022年新修订的《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为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更为完善全面的法律保障,也带来新的机遇。水下文物作为特殊的海洋资源,如何与其他海洋资源、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又如何充分发挥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下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时代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5年确立水下文化遗产“最佳实践名录”制度并自2017年开始实施,该制度以水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为遴选原则,以水下文化遗产与其他海洋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遴选目标。13例“最佳实践”案例,对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有借鉴意义。为推进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应尽快建立从本体保护到综合治理理念,逐步加强水下文物法治体系的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4,(2):107-109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公约国际会议在挪威召开3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2003年和2005年公约国际会议在挪威卑尔根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协同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会议旨在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公约,其对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两者的协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会上指出文化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驱动力,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公约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09,(2):111-1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已于1月2日生效,该《公约》成员国第一届会议也于3月26日和27日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目前,世界上有三百多万遇难船只静卧海底;成百的装饰岩洞、城市和建筑淹没水下,等待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关注的时间较晚,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距离形成一种更为理想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和机制的要求还相差很大。本文初步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建设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介绍了联合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试图由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的视角,探讨如何利用国际规则促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遗产》2008,(6):112-112
《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公约》政府间委员会议于12月8日~12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被列入会议日程。委员会探讨了如何在文化表现形式方面促进国际合作,并促成签署一个在公约框架下将文化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文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2009,(1):110-110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政府问委员会议于2008年12月8日~12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被列入会议日程。委员会探讨了如何在文化表现形式方面促进国际合作.并促成签署一个在公约框架下的.将文化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文件。委员会成员还审议了关于使用国际文化多样性基金的提议草案,委员会的决议将提交公约各缔约方,  相似文献   

7.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6,(4):126-127
正国家文物局与希腊文化和体育部签署谅解备忘录7月4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部长博尔塔斯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希腊共和国文化和体育部关于水下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备忘录是中希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两国首次将合作范围深化至水下文化遗产领域,也是落实中国与希腊高层互访精神在海洋事业、水下考古工作领域的具体举措。双方将加强在水下文化遗产及研究方面的合作,开展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交流、交换出版物、举办展览,并在此前签署的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四十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缔约国启动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为此,本期的聚焦推出了"世界遗产:人和遗产的关系变革"。近十年来,在公约的框架下,关注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本地社区的作用"。《保护世界遗产谋求可持续发展》一文,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官员角度,阐述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演变,中国世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七月先后在北京、昆明召开的“中国文化遗 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九九年昆明年会”,与会专家分 别达成《北京共识》、《昆明宣言》,再次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决不 能以牺牲历史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经 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本文试图以可持续发展思想 为指导,对深圳文…  相似文献   

10.
康丽 《民俗研究》2020,(1):13-18,156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与推行,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公约》缔约国数量的增加与各国相关实践的深入,也展现在《公约》及其相关国际文书中所强调的多边对话、相互尊重、以社区为中心等一系列由理念构成的工作原则在各缔约国保护实践中的逐步内化。只是在内化过程中,上述国际理念与缔约国复杂的文化事实磋磨出各种"水土不服"的现象。检省这些现象所展露的困境与经验,探讨其背后的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有助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模式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让上述理念不至变为囿束,转而成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下称"亚太中心")和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于2017年4月17日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班。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孙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4,(10):120-121
2014年9月4日,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外交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和海军等“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沿海和部分内水水域的各有关省(区、市)文物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代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的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7,(5):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因此于2003年10月17日在法国巴黎第32届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一份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接着,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发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感情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快讯     
《世界遗产》2014,(3):110-111
<正>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宝典"将引进中国近日,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原则、方法和实施》由该社引进。该书由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司文化遗产普查处出版,将于近期上市。法国的文化遗产普查可被称作为一项"永不落幕的系统工程"。1964年8月4日,作家、时任文化部长马尔罗和艺术史家安德烈·沙泰尔共同倡议,通过了有关古迹和艺术财产普查的法律,由此兴起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2014,(6):112-112
正2014年5月5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和中国ICOMOS联合主办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原则和地方实践"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开幕。研讨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施十年回顾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准则未  相似文献   

16.
朱刚 《民俗研究》2020,(5):5-12
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研究中,以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1997年《"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为核心的事件史梳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相较于前者,既有研究对《"代表作"计划》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关注仍显不足,对其与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也相对滞后。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进史的全面抽绎而言,将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纳入过程性分析,并从特定的历史脉络出发进行系统性阐释,或可有助于学界进一步建构对于国际文化政策演进基本过程的多向度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发展,文化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这些措施包括拟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保护、...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更是一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大事。全国政协委员舒乙先生为此在《人民日报》(2006年4月14日)上撰文指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我们的经济和相关产品还不够发达,能够傲人和使外人肃然起敬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文化已经成为在经济、政治之外的第三个支柱。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珍视我们的文化遗产,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此之前,我国已决定基本上不再批准建立什么日,‘文化遗产日’是个特例,来之不易。今年6月10日,我们将迎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要像办每年的植树节那样,搞一个上下齐动手、家喻户晓的文化遗产日。通过这个节日,要让社会普遍知道将优秀文化传统保留下来的重要性。”编修地方志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她见证、传承历史,弘扬先进文化,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曲同工、同途同归,应是地方志工作者的责任。为此本期特设专栏,精选数篇文章,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物看作是"文化财产",印度、希腊认为是"古物",西班牙认为是"历史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是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遗存等。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  相似文献   

20.
国外资讯     
<正>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2016年12月2日至3日,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本次会议由法国政府和阿联酋政府共同倡议,旨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通过设立国际基金和建立国际性文物避难网络,支持和加强濒危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行动。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