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州鸠摩罗什寺王宝元鸠摩罗什寺,简称罗什寺,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北大街。该寺创建于东晋十六国后凉(386~403),为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卓锡译经处。寺院坐西向东,东临北大街,北至西巷子,西靠平等巷,南接平等巷,东西长172米,南北宽166米,面积...  相似文献   

2.
鸠摩罗什大乘思想与甘肃早期石窟吴荭鸠摩罗什是中国早期佛教思想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及佛学教育家。他第一次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将印度佛教思想介绍到中国,使得中国佛教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移植、普及到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过程。鸠...  相似文献   

3.
鸠摩罗什,出生于古代西域的龟兹国,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译经家。 他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经典。9岁随母赴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从盘头达多诵读杂藏、阿含等经。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在疏勒驻留年余,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从大乘僧人﹑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复从佛陀耶舍授读《十诵律》等。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鸠摩罗什为人开朗,秉性坦率,虚己善诱,专以大乘教人,而善于辨析义理,应机领会,独具神解。罗什回龟兹后,广习大乘经论,讲经说法,成为中观大师,名声大震西域,在汉地也有传闻。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劫鸠摩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鸠摩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近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西明阁,鸠摩罗什(344~413) 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鸠摩罗什主持译经事业。此后10多年间,鸠摩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相似文献   

4.
鸠摩罗什(344—413),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郊)。祖先是婆罗门贵族,在印度世袭国相高位。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亲鸠摩罗炎,聪懿有大节,在他将要接任相位的时侯,辞避出家,皈依了佛门。他东渡葱岑(今帕米尔),来到中国.龟兹王闻其名,亲自郊迎,请为国师。龟兹王有妹妹耆婆,年方二十,才悟明敏,过目必解,一闻则成诵,是位才女,诸国争聘,她都不应,但一见鸠摩炎,便锺情于他,龟兹王强迫鸠摩炎娶了她,她就是鸠摩罗什的母亲。结婚后生下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鸠摩罗什的汉意是童寿,他父亲是印度移民,母亲是龟兹人,生于国内,因此他是有印度血统的中国少数民族。龟兹是汉代西域五大国之一,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之北的丝绸之路要道上。汉武帝初年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5.
霍旭初 《丝绸之路》2013,(15):44-45
被誉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公元344年,出生在龟兹。父亲鸠摩炎是印度人,母亲耆婆是龟兹国王之妹,鸠摩罗什自幼聪慧,初学小乘佛教,后改宗大乘。至青年时,鸠摩罗什在大乘学上成就斐然,他"道震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的巨大声望,成为中原前秦皇帝苻坚发动西伐龟兹战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该经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从东晋十六国到唐,曾由鸠摩罗什、菩提留支、真谛、玄奘、义净等人先后五次译为汉文,现存译本六种,其中以姚秦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本遗书为鸠摩罗什译本,首脱尾全。现存9纸,181行,计360.3厘米。原状未整修。另附启功题字,题字装以护首、玉池。首部经文起自"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尾全,存尾题。唐楷,"世"字有缺笔。从原件形态考察,确属藏经洞所出敦煌遗书。为7到8世纪唐写本。由周绍良收藏。  相似文献   

7.
鸠摩罗什被后秦皇帝姚兴请至长安,待以国师之礼,在逍遥园主持译经传教。只逍遥园方位至今众说纷坛,不得不考。鸠摩罗什高足之一僧睿《大品经序》中说“以弘始五年,岁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于京城之北逍遥园中出此经”。明确说出逍遥园位于京城之北。憎睿生卒年不洋,然大致晚于鸠摩罗什十余年,可谓同时代人,其所记应该可信。京城乃指后秦沿用的汉长安城也。又《大智度论序》也载:“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土,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圆堂,銮舆伫驾于洪,禁御息檠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则明白说出逍遥园在渭滨。二…  相似文献   

8.
鸠摩罗什是魏晋姚秦时代的名僧,历经坎坷来到长安后,积极致力于佛经翻译和教化事业,他对于中国佛学及佛教献学都着特别的贡献。对于佛学而言,通过鸠摩罗什的译介,使龙树中观派般若学说在中国得到弘传;开启了成实宗及隋唐各宗派的兴起,使成实宗成为中土较早的佛教宗派之一;使大乘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推动了后来中国佛学的发展。对于佛教献学而言,鸠摩罗什对佛教献的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有计划、系统地翻译大乘典籍,奠定了汉大藏经的体系结构;他不断总结前人及自己的译经经验,为后世的翻译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鸠摩罗什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华传教的西域僧人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后秦长安时,他与鸠摩罗什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传教理念的差别。佛陀跋陀罗保持着与统治者的疏离,而鸠摩罗什选择依附于姚秦宫廷。他的这种态度受到致力于佛教独立化的庐山慧远的赞赏,并且在南方佛教界也备受尊敬。作为南朝佛教史家,相比于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皎在《高僧传》中也不掩饰对佛陀跋陀罗的推崇,这一切正是南朝时期中国佛教界的一些代表人物积极寻求精神独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和一个人合影,是机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气怎样、心情如何,都是不可复制与再生的缘分。即使可以重新合影,但无法遏止时间流逝造成的差异。这是我和鸠摩罗什的塑像合影后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心思。鸠摩罗什已去世1500多年了,如今仍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  相似文献   

11.
血书《妙法莲华经》翟玉兰《妙法莲华经》又译作《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流行很广。在汉译佛典中就有3种译本,其中十六国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7卷,是3种译本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自译出之始,即在僧俗界产生广泛影响,以致在南北朝时研习此经...  相似文献   

12.
四川绵阳碧水寺第10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全文刻录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鳓。从文献记载来看,碧水寺是由令狐元轨于唐开元初年施造。碧水寺摩崖造像的风格一是来自关中地区的“长安样式”,二是具有隋末唐初“尉迟”画风。  相似文献   

13.
中古时期,《十诵》、《五分》、《僧祇》、《四分》诸律之学率皆流行西北地区.十六国时代,鸠摩罗什在长安时,弗若多罗等人译出《十诵律》,长安遂成为中古西北佛教律学重镇.唐以前,关内素奉《僧祇律》,《五分律》亦在关陇局部地区流布行化.迨至唐代,《四分律》成为律学之正宗,法侣诜诜,律筵济济,律学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4.
喀什古称疏勒,是古疏勒国的重要辖地。东汉时,疏勒国强盛,佛教开始传入并随之在此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里也成为佛教东传的中转站,广集有佛教大、小乘经典及印度哲学著作,并影响了龟兹佛教的发展。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于355年随母在此停留,“顶礼佛  相似文献   

15.
罗什的足迹     
鸠摩罗什,简称罗什,出生在龟兹(今新疆库车)。父亲鸠摩罗炎,天竺(印度)人,任国师,母亲是龟兹王妹。龟兹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西域佛教中心之一,当时有寺院千余座,僧尼万余人,罗什自幼耳濡目染。他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日诵千偈。9岁随母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跋涉,攀越帕米尔高原,渡过辛头河,至罽宾(今克什米尔)等地,拜著名佛教学者为师,通达经文,受到王廷宠遇。年12返回,途中改习大乘,辩赢博学多才的法师,轰动一时。年20被龟兹王迎接返国。  相似文献   

16.
正库车县是古龟兹国故地,也是龟兹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曾府治龟兹国它乾城内,因其城小,后又迁至龟兹国都延城。至今,库车县境内依旧能寻觅到古代遗风。著名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古老的龟兹古城都成为历史的绝响。库车北依天山,东接轮台,西邻拜城,与新和县毗邻,南部则与沙雅县接壤。加之库车河、渭干河的润泽,自古以来就是古代龟兹地区的垦殖中心。龟兹不仅是古代西域重要的屯垦基地,而且还是佛教文化圣地。著名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便出生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文献》2024,(1):93-108
传世的《十诵比丘尼戒本》是沙门法颖从《十诵律》中辑出的,南北朝时主要流传于南方,敦煌文献中存量颇少。前人研究敦煌律藏时,往往仅以法颖本为据,定名、叙录及后续研究多有未善。大谷2-26号是一种古佚《十诵比丘尼戒本》,西本龙山以为鸠摩罗什所译,陈寅恪等均曾质疑,迄无定论。系统调查可知,敦煌文献中说一切有部的比丘尼戒本多与大谷2-26号同属一书。新发现的抄本共有17号,其中8号(片)可缀合为3组。敦煌本的共戒改写自鸠摩罗什译《十诵比丘戒本》,改造方法是将其中涉及性别的词汇对换。敦煌本《十诵比丘尼戒本》集中抄写于西魏前后。北周武帝灭佛后,敦煌本的传播链条中断,南方的法颖本成为《十诵律》系统通行的尼戒本。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说到龟兹,不能不说到今天的库车,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龟兹国的中心,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龟兹乐舞从这里流向中原,佛经汉译大师鸠摩罗什、龟兹音乐家苏祗婆、大唐高僧玄奘都在这里留下了文化的回声。今天,滚滚的石油又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19.
現在,越南和中国之間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加强了,越南和中国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比之任何时候都發展。这种友誼根源于遙远的时代。越南自古以来就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經济、政治和文化关系。本文不求对兩国关系的發展作深刻全面的历史分析,只是在于闡明这个發展过程的主要阶段。甚至在遙远的时代,当現今越南的領土上还是單个的部落尚来形成国家的时候,越南的部落就已和鄰近的中国有了来往。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兩国之間的关系开始于公元前1109年。傳說越棠氏曾向周成王貢献白雉。周朝的执政者便把制造好了的指南車作答,送越棠氏使者载以归国。秦始皇在位时,中国的封建主义开始侵占南方的小国,越南人  相似文献   

20.
"髓饼"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当中,《齐民要术》中有其所用原料和烤制方式的记载。鸠摩罗什所译《大智度论》中也有其名物,揭示髓饼所用原料、制作方式与《齐民要术》所记相同,证之以其原料添加方式、烤制用炉以及添加糖蜜、早先流行于北方等因素,可以判定髓饼与胡饼、蒸饼等,均为汉代传入中夏的一味外来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