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灶花     
在苏南农村,一般的农家都砌有烧柴草的灶头,雪白的灶山壁上,画着一幅幅美丽多姿的图案,谷穗、鱼虾、鸡鸭、山水……栩栩如生,像征着农家和谐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们把灶山壁上的图画叫“灶花”。  相似文献   

2.
谢骥  赵海珍 《中国土族》2010,(Z1):49-49
年少时背着书包离开家乡踏上求学的路途,20年后,每每回到家乡,双脚踩在这块热土上,我心潮澎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展现出家乡人的勤劳与汗水。昔日的朔北,人们住在土墙矮房中,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衣着单调、脸色蜡黄的人们驾着车,赶着驴。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广种薄收,祈求能够风调雨顺,人们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作平 《神州》2012,(27):45-45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增。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而"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相似文献   

4.
走进黑城的俄国人──《西域的愤怒》之六唐栋公元1908年春夏交接之际,十多个人赶着近20峰骆驼,艰难地行走在酒泉东北(今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里。他们东张西望,走走停停,像在寻找什么,又像在期待什么;他们已显得相当疲惫,每个人都喘着气,就连骆...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20年中,马格南摄影师Steve McCurry游历世界各地,记录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生活。他为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不同地区,人们的杯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饮料?它们代表着什么样的独特文化?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怎样的关系?通过这不过巴掌大的观察窗口,摄影师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丰富、细腻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6.
得识周玉梅及其剪纸作品,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张掖市2004年庆“三八”联谊座谈会上,作为巾帼建功代表人物之一的山丹县下岗女工周玉梅以她的一套分装为10个册页、共506幅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倾倒了所有与会代表。她们争相观看,爱不释手,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所吸引,为作者的高超技艺而赞叹。周玉梅是一位诚实质朴的农家女子,高中没有上完就回乡务农了。她从小喜欢画画和剪纸,小时候跟着老师拿铅笔和蜡笔描摹简单的静物,也学着母亲拿剪刀剜剪花草虫鱼。年岁渐长,画笔和剪刀下渐渐有了些灵气,同时也有了新的期盼和渴求,她便想…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家乡在陕西咸阳礼泉县,村子位于县城西北门外,与县城仅一桥之隔,故名桥北村。有名的西兰公路穿越县城之后,由南向北从村子西边经过,然后又向西北而去。记得小时候,西兰公路上汽车很少,我常常在村边站上老半天,等那偶尔驶过的汽车;有时还能看到零零星星的骆驼在公路上行走,不知人们赶着它们去哪里,觉得很新奇,也由此带来许多遐想。而今,这条古丝绸之路仍然是通往西域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每逢春节期间,同仁(热贡)地区广大憎俗群众都要隆重举行传统的佛教圣会——默朗木大愿法会。虔诚的信教群众争先恐后地从大经堂抬出堆绣缎佛,前牵后拥地朝山坡上走去。沿途人们潮水般地争相加额——把额头触上堆绣大佛——此为一年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为此人们不怕铁棒喇嘛的开道柳棍,不顾一切地挤过密集的人群礼额佛像。等人们把佛像抬上展坡,从上而下徐徐展开,再揭去金色护帘,一幅巨大的彩缎堆绣便呈现在人们眼前,早已等待在下方的群众纷纷五体投地,连连磕拜。寺僧焚香诵经,祈祷佛爷在新的一年,多降吉祥,保佑地方平安、风调雨…  相似文献   

9.
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人们都会知道,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广州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近代史上很多大事都发生在广州,从林则徐在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前奏—广州起义等,一幅幅近代历史画卷在广州展开,一个个  相似文献   

10.
许人民 《世界》2006,(6):48-51
人们都说秋天的日本是最美的,离东京100多公里的伊豆箱根,更是如此。从箱根山上远眺,覆盖着第一场早雪的富士山似乎近在咫尺。作为日本象征的白色富士山顶,在不断飘动的层层薄雾、浮云环绕中若隐若现,格外美丽。满山的秋叶, 赤橙黄绿混在一起,如一幅无尽的油画展现在眼前:枫叶如血,秋柏胜过田黄,常青松又可使翡翠失色;还有更多说不出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喜欢芬芳四溢的春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有人喜欢雪花纷飞的冬天,而我却喜欢多姿多彩的夏天。你看!夏天仿佛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展示它独特的美:校园里热闹非凡,树阴下我们谈心、看书、做游戏,欢乐无比;大街上一排排苍劲有力的大树,好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郁郁葱葱,给大地搭上了天然的"凉棚"。"凉棚"下有一朵朵"小蘑菇","小蘑菇"下的人们一个个戴着墨镜,再也不怕火热的阳光了;再看公园的池塘里,又  相似文献   

12.
孙永红 《神州》2012,(27):40-40
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增。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而"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我人生的前16年都住在窑洞里。向阳的黄土坡上有成排的窑洞。每家基本都有两孔窑,然后用砖的、石的或者土坯的墙围出一个院子,独门独院、种花种菜。躺在炕上总能听到山上的狐狸叫。夏天我们用大盆晒一下午的水冲凉,冬天就基本只赶着大年三十才提着塑料袋下一趟山去澡堂。  相似文献   

14.
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喻为形象的史诗,艺术的画卷。它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讲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众多岩画藏品中,  相似文献   

15.
很久很久以前,在美丽的白草岭山麓,有一个叫做“洪水潭”的水潭,这个水潭深不见底,清凉甘甜,山上放牧的人们常到这里饮水乘凉。每天最早来到潭边的,总是那个叫阿米尼的聪明美丽的牧羊姑娘。她到了潭边,对着平静的潭水梳头洗脸,唱起优扬的嫚么若凋,然后,赶着羊群到白草岭去放牧。每天最晚一个回到潭边的,也总是阿米尼姑娘,她到潭边喝饱清淳甘甜的潭水,又唱起优美的嫚么若调,赶着吃得饱饱的羊群回家  相似文献   

16.
卢小黑  张鑫 《旅游》2010,(7):16-16
我一直对云南充满了怀念,一想到泸洁湖湛蓝的湖水、四方街光滑的街道,就忍不住停下手上的一切,开始发呆。“发呆”这两个字就是人在云南时候那种松弛状态的最好注解。一坐一忘也特别适合发呆,虽然这里比起云南随处可见的农家小院少了几分自然的氛围,小资气息浓厚,但是同样有一种很放松、很舒服的感觉,尤其是当夏天来临,街边的紫槐花大片盛开的时候,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仰着头感受微风拂面,会有一瞬间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就如同在丽江一样,忘记工作,忘记琐事,像达利的那幅画,连时间都融化成一块软糖。  相似文献   

17.
封面故事     
《西藏人文地理》2014,(4):14-14
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季风顺着峡谷缓缓飘了进来,绕在山尖,变成薄薄的云絮;沁入进地里,滋出紫红的笋尖;溜进农家,润了门巴小院里鲜艳的衣物;灌进人们的喉腔,冲刷出嘹亮的嗓音。这是一张错那典型亚热带山地半湿润和湿润气候的谷地照片,代表了错那县南部边境的典型气候及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与土布业:江苏近代农家经济结构的地区性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亚 《历史研究》2006,(3):98-117
19世纪末期现代工业兴起后,对江苏不同地区的农家经济产生了极不相同的影响。松、太地区率先进入工业主业化时代,农家手织业与农业均呈萎缩状态,并转向以自给性为主的生产;通、海地区过渡到织布主业化、农业副业化时代,家庭手织业与商品市场获得了共同发展;徐、淮、海地区的农家经济中则较普遍出现织布副业,形成了较完整的自给型经济。江苏农家经济的区域性转型,体现了工业与农业的和谐发展及地区性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发展模式对传统的自然经济解构理论及西方学者的农家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模式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9.
贺西林 《文博》2000,(6):35-3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系统发掘了陕北榆林地区神木县周围的10多座东汉中后期的画像石墓,其中很多墓葬中的画像石上都保存着丰富艳丽的彩绘,尤其是M11左(东)、右(西)两门柱上的两幅画面特别引人注目(图1)。  相似文献   

20.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于1972年重印时,增加十幅地图。1980年该书经过修改,公开出版发行,所附地图也略有变更。这十幅图所反映的都是古代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主题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