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确立的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中的冶铜和青铜工艺也有了很大变化,不但生产规模比前扩大了,并由于奴隶制“明  相似文献   

2.
王亚  方辉 《江汉考古》2022,(2):94-100
战国时期,已出现镜背上带有颜料绘制纹饰的铜镜,本文将其称作彩绘铜镜。目前发现的战国彩绘铜镜多出土于齐、楚和东周王城洛阳的贵族墓葬内,集中于战国中期,战国晚期渐逐衰落,西汉已极少发现,形制、纹饰、工艺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彩绘铜镜的纹饰有明显的选择性,意在强化辟邪禳灾的功效,反映了灵魂不灭的普遍宇宙观,与战国中后期阴阳家、道家、宗教巫术和神仙方术在齐、楚等地盛行相关。  相似文献   

3.
概述铜镜是古代人照面梳妆和整理衣冠不可缺少的用具,它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早在四千年的齐家文化(相当我国夏代),就出现了铜镜,四千年来,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明清,玻璃镜出现和普遍使用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背面大都装饰着精美华丽的纹饰和刻工精巧的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不仅折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在这里向藏友展示一面三兽三山镜。该镜直径为21.5厘米,边缘厚0.6厘米,三弦钮,圆形钮座。主题纹为三个"山"字和三兽相间环列,一兽似虎(也有称犬),呈前视竖耳垂尾状,另两兽似鹿,作曲肢回首状,三个"山"极为醒目,呈逆时针方向(左倾)排列。  相似文献   

5.
战国文字研究(一)李裕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战国文字的杰出成就战国文字研究(一)@李裕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淮南市博物馆通过征集、发掘出土、案件移交、接受捐赠等途径,入藏战国铜镜近百面,加上原有的馆藏,共收藏有战国铜镜120面。新入藏的战国铜镜种类有素地镜、纯地纹镜、龙凤纹类镜(包括虺纹镜等)、山字纹镜、草叶纹镜、兽纹类镜等,数量大、种类多,其中不乏精品,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及铜镜铸造技艺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铜镜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发展变化,记述了先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社会文化观念,也显现出其铜镜文化自身的系统性和时代性特征。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和社会意识,提供了实物证据和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讨论的是战国时期一种纹饰中带有鸟、树及变形龙纹的铜镜,大多数人将其命名为"凤鸟纹镜"或"蟠螭菱纹镜",学界亦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3)
正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镶嵌工艺最早出现在二里头夏文化之中,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上很少见到,几乎没有发展,战国时期镶嵌工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制作工艺上看都是空前绝后的,出现了大量镶嵌精美的青铜器,是中国镶嵌青铜器的辉煌时期,洛阳则是这种特殊工艺发达的中心地区。在洛阳地区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就伴有多种特种工艺铜镜出土,如透雕夹层镜、镶嵌金银镜、彩绘铜镜、多种工艺复合镜等等,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镜铸造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洛阳东郊汉魏故城内城东北隅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浙江境内很少发现战国铜镜,近年来随着安吉境内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安吉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了近年来安吉出土的7面战国铜镜,为研究浙江地区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铜镜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在我国境内出现,铜镜自产生开始,至战国呈现初始兴盛态势,随着汉唐中华文明的崛起也达到繁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是一个能显示我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艺术品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内各博物馆多有收藏。目前台州博物馆藏铜镜共计81件,其中战国镜19件、汉代37件、三国六朝时期5件、隋代3件、唐代9件、五  相似文献   

12.
13.
秦让平 《文物天地》2020,(5):102-105
201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城东经济开发区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楚墓,编号分别为2011LDJLM566、2011LDJLM585。这两座战国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00余件,包括铜镜5件,其中1件素面且残破,另外4件则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两座墓葬的发掘简报中对几件铜镜做了简要的介绍[1],本文将对其中保存完整的4件进行详细描述。M566:4,六山纹镜(图一至图三)。双弦纹桥形纽,圆纽座,宽平素缘,镜面近平。主纹区等距布列6个"山"字,顺时针方向倾斜,"山"字中间一竖较长,直通主纹区外边缘.  相似文献   

14.
图75“涷有名铜”博局四神纹镜东汉直径23、边厚0.5厘米,重1700克。圆形,圆钮,圆形钮座,窄平缘。钮座外围双线与凹形方栏,其间为十二乳间列地支十二字。主题纹饰为博局、带连弧纹座、八乳、间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鸟兽蟾蜍。外围铭文带和一周绳纹、锯齿纹及飞禽走兽羽人组成的纹带。铭文四十二字““涷有名铜出丹阳,锻以银锡清如明,左龙右虎立四彭,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次银锡成文章。”图76 “上大山”博局四神纹镜东汉直径14.5、边厚0.4厘米,重500克。圆形,圆钮,双线和三线纹圆钮座。钮座外四出卷草纹,外围双线方栏,窄平缘。主纹为博局,八乳,间饰青龙,白虎,朱雀,玄  相似文献   

15.
五、三国魏晋南北朝铜镜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时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封建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发展衰退。铜镜作为手工业的一个部门,虽然仍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南方比较兴盛,但从总的情况看,是处在衰退时期。这一时期的铜镜,其造型及纹饰,多沿袭汉镜样式,保持汉镜风格,种类不多,而且比较集中,创新者少。形制多为圆形,圆钮,圆形钮座。镜缘多为勾连云纹、锯齿纹、水波纹及几何纹等。纹饰在北方和南方也不相同,在北方仍流行变形四叶夔凤、龙虎、盘龙、瑞兽、四神十二生肖镜等,多乳及星云纹逐渐消失。神兽镜亦稀  相似文献   

16.
十、明清铜镜明清时期,官方铸镜数量大,工艺要求高,设有专门机构监督,馆藏大明宣德双龙镜,就错有工部监造字样。民间铸镜数量也不少。总的来看,明代铜镜铜质精细,造型规正,纹饰题材广泛,丰富多彩,虽有宋镜遗风但其镜型,纹饰,亦具独特风格。首先是镇体大而厚重,有的直径达40多厘米,重达十多斤。镜钮多为银定钮、大平圆或,大花朵形平或。平铸上多铸二至三行号铭。镜缘多为宽平素缘,有的镜缘宽达4厘米。铜质细而黄中闪白,光亮照人。其次是镜背出现以不同数目的大字组成的纹饰。大字多带有方栏或花边,字连读为吉语。再者,隆…  相似文献   

17.
铜镜上的镶嵌、夹层、透雕、鎏金特种加工工艺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且集中出现在洛阳地区,虽然数量有限,但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特种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些铜镜很可能是当时都城内专为宫廷制作的特有用具。其中战国时期的镶嵌玻璃铜镜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战国古玺文考释十三则(一)@徐宝贵$韶关学院中文系  相似文献   

19.
河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的地域广泛,种类多样,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手工业技术的发达。本文根据出土铜镜的不同形制和装饰特征等,将其分为素面镜、草叶纹镜、星云镜、铭文镜、博局镜等15个种类,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与其它地区出土的铜镜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不同种类铜镜的流传时期。  相似文献   

20.
河北地区出土汉代铜镜的地域广泛,种类多样,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手工业技术的发达。本文根据出土铜镜的不同形制和装饰特征等,将其分为素面镜、草叶纹镜、星云镜、铭文镜、博局镜等15个种类,分别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与其它地区出土的铜镜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不同种类铜镜的流传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