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可 《民族译丛》2004,(3):39-48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社会出现了一股领养中国婴孩的热潮。十多年过去了,这股热潮不仅日益升温,还带动了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出现。迄今,已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婴孩被美国人领养,“中国热”随之在美国各地蔓延。领养中国婴孩的家庭经常联合起来举办各种与中国文化、历史有关的活动,并成立了一个名为“有中国孩子的家庭”(Families with the Children from China,简称FCC)的组织。每年夏天,这个组织都会在美国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努力创造中国氛围,让孩子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们将作为美国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在促进美国社会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们的存存将使“海外华人”的概念增加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国热”流行欧洲时,来自东方的哲学、律法、科举制度风靡一时,启蒙思想家们把中国看作“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理想国度(伏尔泰语),他们用中国文化作武器,批判教会、推动社会进步。直至19世纪中叶,率先工业化的欧洲终于发现了清帝国的虚弱,在残酷的竞争中,中华帝国一再退守,那是场文明的落败,帝国的制度已经无法对现代的国际竞争作出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3.
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于1999年3月12日至14日在澳门联合举办了“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的近80名专家、学者,就澳门在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葡萄牙人东来与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与澳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澳门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发展和回归后澳门的对外关系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此次会议在即将回归祖国的澳门举行,又适逢葡萄牙人达·伽马环球航海500周年…  相似文献   

4.
一 在17和18世纪的百余年间,中国在法国曾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各个社会阶层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长盛不衰的“中国热”之中,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大凡能成为“热”的事,必有其诱人的魅力,“中国热”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的魅力首先在于陆续输入法国的商品,诸如丝绸、瓷器、漆器、绣品、茶叶等。作为高度发  相似文献   

5.
徐建明 《沧桑》2009,(3):115-116
新加坡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来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适时推出“环球校园”计划,展现了新加坡政府发展教育体系、网罗精英人才的全球视野。“环球校园”计划的出台与实施也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晓华 《史学理论研究》2012,(4):97-108,160
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对待对方冷热迥异。当欧洲掀起对中国崇拜的"中国热"的同时,传播"中国热"的来华传教士主要功臣在中国的境况却每况愈下,遭到的待遇冷至极点。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分析"中国热"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便更深入考察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刘成 《史学月刊》2004,(10):113-118
在“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众多国内研究英国史的专家学者围绕“英国制度创新及其世界意义”主题展开了研讨,分别从英帝国与外交政策、英国政党与政治文化、社会与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观点,展示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日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空气在日本越来越浓,关于中国的著作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热”。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成了学术界热心研究的问题,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反响,出现了“丝绸之路”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山茶》2009,(5):96-120
150多年前,西方殖民者在外滩留下“万国建筑博览会”,也将世界主义情怀植入上海文化血统中,99年前,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把博览会博览会概念引入中国,并开始探究其背后的技术、文化和制度;明年5月,世博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从远观“西洋景”到“世界是平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位即将造访的环球客人。  相似文献   

10.
“老兵可以退役,但精神永不谢幕。”1月25日,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任内最后一篇文章《难忘英伦十一载》,在文末借这句英国军歌名言挥别英伦三岛。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半生外交事业的总结明志。29日,刘大使接受《环球人物》记者视频专访。31日,他偕夫人归国,满怀深情发表致辞:“持节英伦11年,我成为中英关系史上任期最长的中国大使和中国历史上在一个国家任职时间最长的大使,深感荣幸和珍惜。”  相似文献   

11.
“《环球人物》,好啊!”接过记者递上的杂志,赵启正眼前一亮,还没坐定就兴奋地说道。“中国的人物,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上的人物,也受中国读者关注。环球人物,这个定位不错!”不等记者发问,这位前任“中国政府发言人”主动打开话匣,进入了“状态”。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一年     
书云/作家,制片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之后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攻读国际关系,毕业后现在英国从事电视制作。首部导演的纪录片《半边天》讲述一家四代中国妇女的命运,获得瑞典“环球南北电视大奖”最佳纪录片奖。1997年,参与制作的《百年叱咤风云录》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相似文献   

13.
4月23日,2005年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在云南昆明落幕,21岁的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表演系大三女生陶思媛力挫群芳,夺得了“环球中国小姐”桂冠和“最具人气小姐”、“最具活力小姐”两个单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项大奖的四川姑娘……可是,有谁知道,“环球中国小姐”陶思媛以前曾经是一个内向柔弱的女孩儿,她的成功跟妈妈谭祥芬的努力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虽然几经浮沉,学术界却公认英国学派在后冷战时代重新焕发了生机。英国学派提供的借鉴和启示是多方面的。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理论以及跨学科、多学科甚至全学科的学术视野,为展开国际会议史研究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的英国学派开创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为超越至今仍然在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令人难以释怀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提供了有益的镜鉴。英国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赫德利·布尔对大国及其作用的考察和分析,在全球化时代依然是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多地从非欧洲、非西方国家的视角来重新阐释与深入思考。英国学派为研究民族主义提供了新的维度的同时,也为我们从非西方视角考察作为国际制度的民族主义提供了契机。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与英国学派的“对话”中,面对“借鉴”与“批判”、“倾听”与“表达”、“他者”与“自我”所编织的种种纠结,中国学术界的探索依旧路途漫漫。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技史》的作行李约瑟博士曾说过:“古代的希腊乃至近代的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地方志在“存史、传世”的历史价值方面,在“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方面,具有其他信息载体无法替代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养老院已经成为新冠病毒重灾区。”英国华人薛忆沙住在伦敦北部,当她向《环球人物》记者讲起最近几天的经历时,言语间充满心酸和担忧。连日来,当地媒体密集报道养老院护理人员缺乏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标准的防护用品,而养老院聚集了大量70岁以上易感易亡人群,这让抗疫形势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对中国的关注较早,研究较多,是西半球除美国、加拿大外研究中国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国家。近些年来,墨西哥出现了“中国热”,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中国问题的研究行列,公开发表和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墨西哥本国有着广泛影响,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忽有天炮响震”,“山裂一缝”,看护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发现了封闭近千年的藏经洞,数以万计的文化瑰宝公诸于世,震惊环球……到如今已是整整一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是第一部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的通史型的巨作。1588年该著的英译本在英国广泛流传,成为英国人获得真实且周详的中国文化资料库。该著对英国人中国观的形成,汉学知识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是英国人认识和了解汉学之肇始。  相似文献   

20.
王海涛  夏瑞芳 《民俗研究》2024,(2):70-79+159
近代来华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记录呈现了彼时生动的风俗图景,禄是遒和卢国祥对中国婚丧、岁时风俗的书写在“基督教中心主义”“对佛教和道教的批判”“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认知的‘碎片化’”“对中国民众思想和情感的观察”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而在“文本体裁”“文本风格”“分析具体意象的理念和思路”“对‘符箓’和‘俗语’的记录”“地域化特色”和“自我批判”等方面又有明显区别。他们对中国社会“他者视阈”的考察折射出中国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冲击及其回应。同时,二者的著述对西方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实现了“文化互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