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柱、门框下,常常垫着雕有图案花纹的石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柱础和门墩。柱础是为了强化木构立柱而形成的石构件,门墩是为了固定门框、支撑门扇。 柱础一般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双层结构及单层八角上托圆鼓形的样式。而门墩则是门枕石和包鼓石的通称,它们的造型有狮子型、抱鼓型、箱子型,大多是以鼓形须弥座为主体,整体造型多种多样。其形制通常为上部伏兽:狮子(伏狮、蹲狮、站狮);中间主体:鼓身、鼓皮、鼓钉、鼓座;下部底座:须弥座、插轴穴、门槛槽等。它的形制、装饰纹样、制作手法都很有讲究。从纹饰看…  相似文献   

2.
刘卓 《文物世界》2010,(6):41-43
门墩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石构件,启着承托门并使之转动的重要作用,是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门墩是放置在大门门框侧下,如枕,所以又叫门枕石,或称门槛石。“门墩石的外形是一块长方形石料,一头放在大门门坎的里面”,凿有凹槽,是用来放置门轴的;“一头露在门坎两头的外面,承受门板的重量,所以露在门外的那一部分多大于门里的部分以便保持门板在转动时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廖威 《广东史志》2003,(2):75-76
2002年1月,我在粤北农村调查时,发现清代民居建筑中的祠堂大门口,有些摆设有石雕艺术作品抱鼓石。现选择一对比较典型的抱鼓石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对抱鼓石座落在一间建于清代后期的宗族祠堂大门口左右两端,由石门枕和石鼓组合而成,红色砂岩凿刻的。这种石材质地不够坚硬,容易风化。雕刻技术主要是用阴雕和浮雕两种方法。大小形式相同,花纹有同有异。石鼓安装在石门枕之上形成一个整体,民间统称抱鼓石。(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黑龙江省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的依克明安旗(简称依旗)遗迹展开考古调查,基本确定了依旗遗迹的类型和分布位置。依旗遗址由旗府遗址、大智寺遗址等组成,本次重点调查了旗府、大智寺遗址的位置。旗府内发现了三处岗楼遗迹和武库弹药,大智寺遗址出土了1件鎏金镂空铜饰、3件铜油灯等遗物。此外,在遗址周边还发现了铁马镫、大型石座与抱鼓石、门枕石、清末地面勘界石碑等。遗址年代为清末、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5.
抱鼓石是指宅门入口处形状貌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于一身。山西榆次老城抱鼓石浓缩了民间工匠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成为明清晋商大院建筑特色之一,有其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整理、归纳、分类,就其图形、造型、构图、纹样及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以山西省寿阳县龙泉寺古建筑群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及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建筑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的内部空间及组合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层楼式石碹窑洞建筑相互连通的空间特色,该组建筑群在单体建筑内部的水平、垂直空间相互贯通。随后,文章又将寿阳龙泉寺与太原店头古村落中同类型石碹窑洞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功能的此类型建筑建造工艺手法的异同。通过对层楼式石碹窑洞群空间研究,可以为我们营造现代建筑空间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油红军桥     
江油红军桥位于江油市东北56公里的青林口,是青林口集镇的主要通道。桥为石砌三券拱桥,南北走向,长19米,宽6.4米。桥面铺石板,中间高两边低,成拱弧形。桥两边装石栏杆,栏柱上端刻抱鼓石狮。桥上建穿逗式清代木结构桥楼。分正、次、边三部分。正间高16.7米,长4米,宽与桥面相等。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柱落足,中间抬空,四方转角,土架枋板。上层四方装板安窗,饰以花纹图  相似文献   

8.
老舍196 6年辞世时住北京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 ,门楼是墙垣式的 ,其结构独立、简洁、清透。宽厚的门楼墙和实体感的门楼上部 ,体现出厚实、坚固、纯朴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两块方形的门枕石 ,是古老北京民宅门枕石的再现。一些舞台艺术工作者 ,采用这种门楼造型为舞台布景 ,给人印象深、效果好。屋脊两头的“蝎子尾巴” ,像古代帽翅 ,很有生气 ,把门楼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地灵境秀有人物” ,这才是门楼的文化内涵。茅盾 的故居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 13号 ,门楼不高昂 ,不华丽 ,其高度略高于侧座 ,门楼体横宽 ,但是如意门从比例…  相似文献   

9.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发现被学术界称为"石破天惊",对其文化内涵尤其是其族属来源、经济形态与时空跨度众说纷呈。本文通过对石峁遗址的选址与分布格局、初期居住建筑功能与构造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认定石峁遗址当时的气候较为干冷,最初的居民应来自北方的牧区,石峁遗址族群的经济形态应以牧业经济为主。通过对建筑体系、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和建筑装饰艺术的分析,认为遗址中的大型土石建筑时代应较晚,且其功能具有宗教场所的特征。还对考古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建筑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考古研究领域中,每一个发掘者和研究者都会注意到遗迹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尤其是当我们从史前遗址中清理出一排排一组组的房屋时,都会为当时的建筑技术而感叹。当不同形状的柱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会肯定地认为这些柱洞是由不同形状的木柱所留下的。然而,却往往忽视了不同形状的木柱所形成的原因。例如一些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柱洞,应是把一截较粗的圆木劈开后所形成的形状,这就是石楔器在原始建筑领域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石楔器的出现,是建筑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