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罹劫圆明园     
吴跃 《世界遗产》2010,(3):22-31
<正>圆明园遭受的历次劫难,正是近代中华民族命运的缩影。"金"、"火"之劫——第一次劫难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第二天清晨,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英军司令格兰特和法国专使葛罗、法军司令孟托邦齐聚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谋划如  相似文献   

2.
微言     
<正>@凤凰网历史:【另类清朝:1860年清朝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第一】1860年的中国命途多舛:英法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北狩,并在次年死在热河行宫,新签订的《北京条约》,又为这个破败的帝国增添了高达800万两的赔款。而这一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3.
王金昌 《百年潮》2010,(11):77-79
我手上有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书籍《环游世界》,其中收录一篇题为《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1862年,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文章图文并茂,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美景有详细记载。今年10月是圆明园被毁150周年,现将这篇文章做些介绍,作为对被毁圆明园的祭奠。  相似文献   

4.
王开玺 《纵横》2013,(7):62-64
圆明园铜铸鼠首、兔首是我国的珍贵文物,自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至今流落海外已逾一个多世纪。近期,据媒体报道,两个青铜兽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已安全运抵北京,重回祖国怀抱。在外辗转漂泊100多年后,两个兽首终于可以“回家”了。本期我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圆明园协会副会长王开玺先生为我们讲述两件文物心酸且富于戏剧性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5.
《神州》2010,(9):9-9
1860年,圆明园遭遇大劫难,一把大火让曾经的万园之园变得面目全非。1873年,德国摄影师恩斯特·奥尔末用影像记录下了这一座残园的景象,聚焦了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而这些照片也成为目前所知的、距西洋楼建筑群原貌最近的影像。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为了这个特殊的纪念,8月3日,“残园惊梦一一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这组圆明园最早历史影像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相似文献   

6.
罗哲文 《中华遗产》2006,(5):176-176
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圆明园未被烧毁时的照片。照片背后有两行摄影者当时的英文记录,虽然已经暗淡,但还可约略看出。记录为:The great imperial palace Yuan Ming Yuan before the burning, Peking october 18th 1860.(烧毁之前的伟大的帝王宫殿圆明园.北京,1860  相似文献   

7.
从清雍正(1723-1735)朝起,历乾隆、嘉庆、道光,至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一直是清帝在京城的行宫,也曾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朝鲜是与清朝保持最亲密关系的国家,因而圆明园自然成为两国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乾隆时期,每年正月上元节(元宵节)朝鲜使臣进入圆明园参加节庆活动,已形成一种定例。遇有特殊的庆典,在圆明园举办的重大活动也少不了朝鲜使者。在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西方列强洗劫焚毁前,进入圆明园人数和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朝鲜使臣。他们不仅为维护朝清关系做出重要贡献,同时,留下了大量翔实生动的文字记载,是不可多得的…  相似文献   

8.
<正>1860年10月,圆明园毁于英去两个强盗的烧杀抢掠。13年后的一天,有一个叫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的德国人邂逅了圆明园,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长枪利刃,而是可以记录历史的照相机,他不经意地按了几下快门,却为我们留下了目前所知圆明园被毁后最早的影像。奥尔末十几岁时来到中国,1872年始在北京海关任职。在日记里,奥尔末如此回忆西洋楼:"如彩虹般绚烂……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圆明园有生之年是151年,而从1860年到2010年的今天,圆明园遗址的年龄恰好是150年。二者相差仅仅一年。圆明园毁灭的原因,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外,还存在着中  相似文献   

10.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风雨绮春园     
站在圆明园门口,对着满清贵族后裔金勋1924年手绘的《圆明、长春、绮春三园总平面图》,人们很难说清楚哪里是“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走进圆明园就会发现:现在的圆明园基本上是根据这幅手绘图圈定的。历史上的绮春园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邓妮 《神州》2010,(12):24-26
1707年,康熙帝决定将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园林赏赐给胤禛,亲题圆额"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随后占领圆明园,并把园内财务抢劫一空。为销赃灭迹,掩盖罪行,最后下令烧毁圆明园。在大火连烧三个昼夜之后,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1904年,清政府裁撤了圆明园总管机构,圆明园从此无人管理  相似文献   

14.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当时八旗军已经没有了,就是圆明园的太监拿起武器抵抗了一下,但很快就被消灭了。6号占领的,7号就开始进行抢劫,经过英法侵略者的抢夺以后,圆明园的珍宝几乎就被抢光了。之后英军决定要烧圆明园,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烧圆明园是为了掩盖侵略罪行,不是。在英法联军看来,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日落圆明园》这篇报道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圆明园几百年兴衰荣辱的历史状况,读后让我备感欣喜。最早听说央视要拍《圆明园》的时候,我真的有些担心,因为我们的圆明园,它的价值很丰富,它的命运曾经震惊世界。要讲述这样一段历史,非常自如地将它在银幕上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的确很难。令人惊诧的是,导演金铁木带领他的团队,独辟蹊径,通过对画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2008,(2):35
火劫:联军、土匪1860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和焚毁,其间还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人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不出数月,火劫后的残余建筑,连同满园古树杂木,便荡然无存,这被后人称为"木劫"。  相似文献   

17.
正《英法联军为何只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却没烧紫禁城,这是为何?笔者认为其中有以下原因——1.英、法两国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联军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以免将咸丰帝逼至拒降的程度,致使无法和中国议和,更不可直接推翻清王朝,导致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焚毁紫禁城,有极大可能会导致联军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扩大化,让太平军从中谋  相似文献   

18.
<正>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记述,~①由于时代所限,国内见证作品很少。后来的研究者多依据清档案、奏章和时评~②,但均零星不成系统,令人遗憾。可喜的是,由中西书局翻译的系列丛书《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以下简称《译丛》)~③于2011年问世(2013年增译了14部作品)。该丛书从敌对方的视角,将这段历史进行了铺叙弥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译丛》作品均是当年侵略中国的亲历者所写,这些侵略者的身份中有将军、外交官、翻译、医生以及士兵,他们以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形式将各  相似文献   

19.
日落圆明园     
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一座独一无二的皇家禁地。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帝王的快乐和悲伤,皇家的痛苦和荣耀,民族的光辉和耻辱,都铭刻在这块独一无二的土地上。在暑去秋来之际,随着电影《圆明园》摄制组再次走近圆明园,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利用蒙太奇的思维方式,重温历史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20.
<正>道光皇帝与慎德堂据刘敦桢著《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载:"道光十年,就怡情书史附近营慎德堂,三卷殿为寝宫,旧制始为稍变",据查"怡情书史"位于圆明园中路,九州清晏西侧,九州清晏为一组大建筑群,联同东西两侧建筑,为帝后嫔妃在园中的居住之所。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