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黄韬 《贵阳文史》2013,(5):68-69
人生常具两个面:工作与消遣,事业与游戏,应酬与燕居,守礼与陶情,拘泥与放逸,谨慎与潇洒,其原因在于人之心灵总是一张一弛。亲近诗歌、融入历史,异于日常循规蹈矩的新生活。我想,你一定不会错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及各地区普遍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现象,资源型地区的偏差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平与结构偏差,质量、速度、效率偏差。其成因主要在于工业布局与城市、城镇分布的偏离,单一的嵌入式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城市化的偏离,生产、社会组织方式与城市化的偏离。这几方面的偏离,通过影响流动、集聚、创新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打破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演进中的动力与传导机制,进而形成二者之间的严重偏差。针对资源型经济的特点,文中提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整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文明与文化发展史的主要载体,大遗址不仅有着突出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更具有不可再生与不可替代性,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与辉煌文明的见证。在当代城市不断发展与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遗址正面临着如何保护与延续、如何展示与宣传等诸多问题,以使遗址保护与其内在文化价值的传播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并最终为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谨以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为例,抛砖引玉,对如何科学保护城市大遗址并合理有效利用遗址本身、充分发挥遗址的社会价值与功能进行思考与探索,以期为城市建设中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指称与象征是透视都铎英国王权的重要视角。都铎英国国王的自称与他称、国王的正式称谓与称号、国王的纹章与旗帜等,是分析都铎英国王权的指称与象征的主要内容,但迄今很少有学者从这样的视角对都铎王权进行研究。指称与象征的内涵及其变迁表明,都铎王权的合法性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王权与主权观念实现了重合与交融,但王权的范围与职能划分中存在着公权与私权的内在矛盾。这集中体现在国王的特许权上。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宪政的发展历程正是解决国王特许权内在矛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冯少波 《丝绸之路》2010,(21):13-17
在中国的西北有一处地方很特别,这里高山与大河交汇,荒原与绿川相连,戈壁与草原交接,农耕与畜牧分界,湖泊与沙漠共处。地方虽不著名,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石嘴山。  相似文献   

6.
赵连在 《神州》2014,(5):135-135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权威与被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不再是占有与传授的关系,学生与教材不再是接受与涂鸭的关系。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栋梁 《神州》2012,(19):237-237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侨乡华商企业的因应策略特别是员工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考察,力图从文化调适与管理适应的角度解释海外华商管理的独特模式、成因与演变趋势。内部化服务是外部社会化与市场化缺失的一种替代,集中统一的强化约束与技能培训,则是农民转变为工人的过程中提高管理绩效和降低成本的手段。海外华商适应侨乡市场与投资环境,对侨乡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中方员工通常采取内部化服务与集中管理模式,从生产流程到日常生活都实行全方位渗透与强化,形成了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并通过营造大家庭式氛围培育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同时企业的责任与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侨乡市场与投资环境的改善,这种管理模式开始新的调适与变动。  相似文献   

9.
孔见  景迅 《百年潮》2012,(11):56-60
毛泽东与鲁迅虽然素未谋面,但惺惺相惜。通过对他们批判与继承中外文化遗产、批判新旧八股、追穷寇与打落水狗、区分敌友是非、语言修辞方面的技巧用语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其有诸多相似之处。批判与继承中外文化遗产在对古代和外国的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问题上,毛泽东与鲁迅有很多相同的议论。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与分析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地理的重要特点、周边环境与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提出与实施的抗日军事战略,评述了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提出与实施的抗日军事战略的背景、过程、成功与缺陷,同时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对抗日军事战略问题上的重视与成绩。国...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中国史学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下,艰难地然而终于剥离传统史学的脐带,迈向史学现代化的新途。在这一过程中,中西史学的交融呈现鲜明的特点:史学的传播渠道由欧美直接输入为主,以取代从日本的间接输入;中国学人留学欧美成为时尚,从欧美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在中西史学的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传播西方史学的主体;而传播的内容以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为主,历史哲学的引入更令人瞩目;出版机构在民国时期中西交流中起到重大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迁移人口的结构分析——浙江省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根福 《史学月刊》2003,(2):115-120
抗战时期迁移人口的结构状况,可以从浙江省的个案研究中得到实证性的解答。从籍贯构成上看,迁出省外的人口以杭州、绍兴、宁波、金华等地居多。从年龄和性别构成上看,迁移人口大多比较年轻,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主要比重,育龄妇女人数较多;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较高,大批男性为避战祸加入迁移人口的行列。从职业构成上看,迁移人口成分极其复杂,几乎囊括社会绝大多数行业,其中主要有农民、工商业者、文化人及政府工作人员、医生等。  相似文献   

13.
李大维 《安徽史学》2011,(2):101-108
罗马帝国消防军是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建立的专门负责首都消防与夜间治安的准军事性组织。它的建立是奥古斯都对传统消防模式的革新,更是其行使元首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巩固元首制的要略之一。消防军通过完善的预、接警机制,及时发现与扑救火灾,执行旨在抑制火灾发生的消防巡检,不仅提高了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更使火灾次数明显减少。消防军还结合夜间消防巡逻,维护首都夜间治安,在其巡逻下,罗马夜间秩序稳定。消防军是古罗马一创举,说明罗马帝国政府意识到保证消防安全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促进社会与国家和谐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新平 《史学月刊》2007,3(8):109-113
民初晋北乡村作为历史大变革时期重要的社会单元,其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还包括劳动生活方式和婚姻生活方式等。且由于晋北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故在生活方式上呈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俊方 《史学月刊》2005,(2):21-27,80
汉代最高统治者有“皇帝”、“天子”两个正式称号 ,而正式称号的获得是通过即位礼仪来实现的。因此 ,汉代最高统治者即位就存在“皇帝即位”与“天子即位”的区分。“皇帝即位”是通过读策与授玺来完成 ,而“天子即位”外禅是通过祭天 ,内禅则是通过在柩前即位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五缘”,就是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是中国人一种群体结合方式。“五缘”文化的核心是亲缘,其他各缘只不过是亲缘的关系网络的转化和运用,导致亲缘向其他各缘转化的理论基础则是孔子“仁”学的“泛血缘化”特征。《论语.颜渊》中有关司马牛问仁而与孔子和子夏的三段对话,是儒家“仁”学理论由正式血缘向拟制血缘转化的一个经典性例证。随着孔子和子夏通过对“仁”一步一步地深入阐释,逐步化解了司马牛关于“人皆有兄弟,我独无”的忧惧心结,全面完成了“仁”学由正式血缘向拟制血缘即“泛血缘”的转化,从而使中国人的群体交往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一楚系铜器中,有关楚王(今頁)的讨论曾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楚王(今頁)先前仅见于楚王(今頁)钟。此钟为钮钟,螺形枚,篆间与钮上饰斜角对夔纹,鼓部饰象鼻对夔纹。正面证间、  相似文献   

18.
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甲组夯土基址的处理与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考古发掘的夯土建筑基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殷墟宫殿区内发掘的夯土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文物,是见证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遗址,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保护土质文物的原则和要求,经过针对相关样品的分析测试,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土质文物加固剂对建筑基址进行了全面的处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3,31(6):52-58
民国时期地方政治行为从主体到内容都是非常确定的。从纵向考察,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阶段的地方政治行为既有总体上的共同性,又有各自阶段上的特殊性。从横向考察,则包括内向性的自为地方和外向性的对抗中央两大方面。从政治学审视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可略见其诸种表征。  相似文献   

20.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3,10(6):104-105
通常观点认为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基础上或同时撰写了《续富国策》一书。本根据《续富国策》书中的具体内容和《重译富国策》的序言证明正确结论应是《续富国策》撰写出版在先,《重译富国策》译述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