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响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响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中山国国王墓出土的大批珍贵遗物,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而且也给战国时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镌刻或模铸在青铜器上的长篇铭文,更是直接地反映了中山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表述了传世文献缺载的重要历史情况。这些确凿而珍贵的历史材料,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精辟,硕果累累。然而在某些问题上还需商榷,如铭文的释读,虽大部分见解一致,但在个别处尚存异议。其中中山王铜鼎铭文中“至于今”的句读即是一例。 “至于今”有连入上句和连入下句两种不同读法。连入上句…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1)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的调查和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受到了考古学和历史学界的极大重视。现在,我们想利用这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中山国的创立和发展,族属和姓氏,社会性质及文化面貌等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11)
正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酒具仍是重要的类型。在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青铜酒具,其中以铜壶居多,另外还有铜盉、铜罍、牺尊等多种。这些青铜酒具中,既有游牧风格的实用器具,也有华夏风格的礼器,甚至有些作为礼器之用的酒壶也带有一定的游牧遗风。风格不同的青铜酒具,反映出这个国家对酒的依赖与喜爱,也展现出中山国不同一般的文化特质,映射出一个具有游牧民族传统的中山国在与华夏文明接触中的碰撞与融合。一、喜饮善酿的中山人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很早,新石器  相似文献   

5.
中山国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一个“千乘之国”,其地域在今河北省中部的石家庄地区。中山国的统治者是白狄鲜虞族,是一个长期生活下太行山的山地民族,因此对山很是崇拜。中山王用大型山字形铜礼器作为王仪,在宫殿瓦顶上砌筑山字形脊瓦和山峰形瓦钉帽饰等以示崇山。中山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山”是因“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所以“山”字形铜礼器可为国之象征和王权之象征。鲜虞中山由于长期生活于山区,故对于山区中一些常见动物的形象和山峰及山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也反映在其生活中,甚至反映在一些瓦当饰面的造型中。中山国的瓦当目前仅出土于它的后期都城——灵寿城的各遗址中,从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9,(5)
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遗物的发掘出土,是我国考古工作的又一重要收获。它对战国历史、地理、文字的研究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文物》1979年1期发表的《墓葬发掘简报》和三篇论文,对于中山国历史、民族与文化、铜器铭文和考释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研究,不少问题已获解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商讨。本文特就关涉中山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山王墓出土的铜投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河北省文管会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中,对平山三汲公社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达一万九千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和兴趣,为研究中山国的历史、社会性质和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很  相似文献   

8.
鲜虞中山国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茹 《文物春秋》2002,(5):43-46,51
<正>中山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已掌握较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精美绝伦的中山国青铜器。中山王墓及中山国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中山国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就。中山国不仅融合于深远博大的华夏文化,还保留了一部分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除中山王墓的发掘外,中小型墓在平山及其他临近地区时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中山国中小型墓约有30余座,都出有成组的青铜器,其中以生活用具居多。根据出土青铜器的用途和器型种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9.
<正> 战国时期灵寿城遗址是中山国后期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三汲乡。从一九七四年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十多年。尤其中山王墓简报发表以后,关于中山国的文章发表很多,但多侧重于中山国史、古文字、货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近几年相继发表了城址勘探、调查报告和部分遗址的发掘材料,为研究中山国出土文物的系列发展阳横向关系等问题,提供了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发表的材料,对中山国都城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生活器皿)作一探讨,并尝试性地给予分期,因为材料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行家、学者给予赐教。  相似文献   

10.
李金 《东方收藏》2023,(1):15-17
“中山三器”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三件代表性青铜器,分别为中山王舋鼎、中山王方壶、中山妾次圆壶。“中山三器”的器型构造独具艺术特征,既带有中原审美的特点,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民族融合之特征。其上的长篇铭文,承载了中原的儒学思想与天道观念。“中山三器”的器物特征及其所刻铭文反映了鲜虞白狄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产生的同化,代表了北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堪称我国青铜器珍宝。  相似文献   

11.
中山王 墓铜器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文物春秋》2003,(1):59-69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西发掘了中山国国君 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及其它质料的器物。中山王 墓出土的铜器是战国时期北方晋系铜器中数量最多、品级最高、年代最明确的铜器群,它为这一时期晋系铜器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12.
李云 《收藏家》2013,(1):64-68
中山国是我国战国时期燕、赵、齐、楚、魏、韩、秦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郜连接齐国的领土,被赵武灵王称作“腹地”之地。它虽然只是面积“方五百里”的“千乘”之国,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雅雯 《收藏家》2024,(2):96-101
中山国北临燕国,南接赵国,四周还有齐、鲁等大国环伺,在列强的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历代中山王承袭游牧民族遗风,都热衷出游田猎。本文拟从出土文物及其纹饰出发,浅析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田猎习俗及其蕴含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时,赵国的疆土领地有今山西省大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四周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秦、韩、魏等国包围着,尤其是小国中山骚扰最甚,因此赵武灵王把中山国当作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15.
战国玉器     
袁伟 《收藏家》2006,(6):27-32
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的这一段历史,计255年。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由于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商周以来的奴隶制社会已被封建制所取代。秦王以十五城易和氏璧的故事说明当时的玉器已具有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已成为封建贵族标榜财富、显示地位或美化生活的一种必需品。同时儒家学说对玉的解释和推崇,又使神秘且具宗教、政治色彩的古玉戴上了“品行高尚”的桂冠,人为地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战国时期经考古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湖北的曾侯乙墓、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  相似文献   

16.
胡金华 《中国钱币》2010,(1):6-11,F0002,I0001
一、中山灵寿城发现耸肩尖足空首布 中山灵寿城址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的平山县三汲乡。经多年的考古发掘,确认此大型古城遗址为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后期都城,即中山桓公复国后所建的灵寿城,其始建年代约为公元前380年,历经中山桓公、成王、王学、荮姿、尚五代统治者,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灵寿城随即废弃。  相似文献   

17.
曹迎春 《文物春秋》2012,(5):11-14,25
中山国铸铁炉边发现的骨料,不是为铸铁增加含磷量或用作燃料,而应该是用来降低冶炼熔点的熔剂。中山王墓出土的木皮铁杖与《吕氏春秋》所载铁杖虽同名为"殳",但用途各异,一为步战之兵、礼仪之器,一为车战之兵、实战之器。中山国的半倒焰式馒头形陶窑并非独创,而是战国时期陶窑的流行式样。灵寿城出土的炊器陶在燕国考古中也有发现,并非中山所特有,另一种炊器陶则更具中山国特色。中山国的货币存在仿铸现象,但非民间仿铸,而应该是官方仿铸。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20,(9):4-19+1
199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平山中七汲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5座。其中M11、M3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M11葬具为一棺一椁,M37葬具为一棺。两墓均遭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玛瑙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中七汲墓地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外的王陵区附近,本次发掘为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级公社即中山国最后一个都城古灵寿城西发掘了中山国国君(?)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石器、陶器及其它质料的器物[1]。中山王(?)墓出土的铜器是战国时期北方晋系铜器中数量最多、品级最高、年代最明确的铜器群,它为这一时期晋系铜器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标准器。中山王(?)墓的正式考古报告出版后[2],笔者立即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除有秦、齐、楚、韩、魏、赵、燕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不少小国,“千乘之国”的中山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山之名见于史册是在公元前506年,据《左传》定公四年载:晋会诸侯谋为蔡伐楚,荀寅言于范献子:“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其后中山之名在史藉上常被提及。《世本》载:公元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