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相似文献   

2.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正千年难得龙相会,百年难得岁朝春(年初一立春称"岁朝春")。正月初八穿星(满天星),月半夜来红灯(可张灯结彩闹元宵)。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此时有寒潮来临一定很猛)。正月十五天气好,当年虫子少。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正月廿五天穿(晴天),二月廿五地流(下雨),三月廿五海破(大潮汛)。正月半夜风飕飕,蚕豆菜籽都歉收。正月阴阴过好年,二月阴阴好种田。二月施肥,一钿换一钿;正月施肥,一钿换二  相似文献   

4.
<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元夕节简称元夕,春灯节简称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  相似文献   

5.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2009年农历正月初八,正是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庙会最热闹的时候,父亲却告别了与之相伴数十年的浚县正月古庙会,告别了他一生执著追求的泥咕咕艺术,永远地走了。父亲是浚县泥咕咕的重要传承人,一生与浚县黄河故道的泥土打交道,如今又回归了他生前钟爱着的泥土。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4,(2):22-22
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七都是广西大苗山苗族坡会的日子。所谓“坡会”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聚会娱乐的民间传统节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至正月十七结束。当地人会根据“坡会”举办的日期排序命名,例如正月十三举行的坡会就叫“十三坡”。  相似文献   

8.
元旦的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  相似文献   

9.
元宵     
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为元宵,2016年的元宵为公历2月22日. 元月指农历的正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在汉文帝时正式确立.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及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中,按道教的叫法有三元,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正月十五,谓“上元节”,传说这天是天宫大帝的诞辰祭日。旧时为祈天宫赐福,民间多诵经持斋,不御荤酒。  相似文献   

11.
灯谜闹新春     
<正>春节的气氛是浓厚的,从初一到十五,浓浓的年味儿在中国人的情绪中弥漫着。每到正月十五,过年的气息开始渐渐消散,不过,在正月十五这天,却也是一年中除了除夕夜的另一个小高潮。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旧时总有灯会等热闹的集会,有灯会自然少不了猜灯谜。灯谜,是我国谜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特有的瑰丽奇葩。灯谜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猜谜活动中,凝聚着亲朋好友的欢声笑语,与对团圆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填仓节     
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传统节日。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相传北方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皇帝不顾  相似文献   

13.
王华 《文史月刊》2011,(3):48-49
中国人爱吃饺子。民谚有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围锅转”。合子也是一种饺子,平时是烙熟,而初三是煮熟。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吃饺子。  相似文献   

14.
陇东年俗(下)●彭金山送“五穷”正月初五是年节里一个特殊的日子。“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过年忌讳说“穷”字,而正月初五却公然叫“五穷”日。这一天,陇东一般不走亲串友,怕的是把穷气带给亲戚朋友。这天,全家人清早一起床就开始对屋子院落进行彻底清扫。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灯谜闹新春     
<正>春节的气氛是浓厚的,从初一到十五,浓浓的年味儿在中国人的情绪中弥漫着。每到正月十五,过年的气息开始渐渐消散,不过,在正月十五这天,却是一年中除了除夕的另一个小高潮。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旧时总有灯会等热闹的集会,有灯会自然少不了猜灯谜。灯谜,是我国猜谜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特有的瑰丽奇葩。灯谜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猜谜活动中,凝聚着亲朋好友的欢声笑语,与对团圆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春节古时叫“元旦”。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民间有关“年”的传说及春节习俗很多,现就大同地区的春节习俗略作介绍。 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有时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是日,大地霞光万丈,万物生辉,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相似文献   

17.
甘政权 《江淮文史》2012,(2):166-168
1823年2月15日即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民间接财神的日子。庐州府合肥县东乡磨店新科秀才李文安家一派欢声笑语,不仅是欢庆节日,也不仅是庆贺李文安刚刚获取功名,而是因为李家再添一丁。根据风俗,正月初五这一天,财神赵公元帅走下龙虎玄坛,随机来到百姓之家,为其带来财运和吉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狂欢,多在节日里。节日里的狂欢,总伴着红艳的灯彩。 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有张灯结彩的习俗。“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习称“灯节”的元宵节,尤其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之节。届时,城乡处处花灯竞放,焰火满天,鼓饶沸作,歌舞骄阗,神州万民沉浸于灯山舞海的欢乐气氛中。中秋时节,民间也有称作“赛秋灯”的兴灯之俗,昔日一  相似文献   

1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春节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相似文献   

20.
李惠芬 《丝绸之路》2009,(16):73-74
正月十五观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高台县罗城乡有元宵转灯的民俗。在灯场的布图上,有神秘的宗教仪式色彩;而从现场盛况看,又反映了一种乡民的集体狂欢仪式和情感交流仪式功能,具有较高的人类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