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印刷业可分为官刻、私坊和寺院三个系统,其中尤以民间私坊刻书兴起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1944年在成都望江楼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此经咒首行印有“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字样.说明唐代已出现私坊印本。  相似文献   

2.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来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揽起儋耳逐臣,哀牢戎客,乡邦直道尚依然。衰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俚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还自遣,窃愿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长联悬于成都望江楼公园之崇丽阁,乃清代进士李榕撰,盛赞巴蜀风景名胜,四川墨客骚人。 望江楼公园谓为“竹的世界”,园内翠竹万杆,幽篁深邃,苍茫浩瀚,姿态各异的竹多达一百多种,是当今国内竹种收集最多的公园,这里还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故居遗址。  相似文献   

3.
成都望江楼公园古建筑,是清光绪年间建成的大型全木结构园林建筑群.毗邻锦江河畔的濯锦楼、吟诗楼,因年久存在各种病害.我们对濯锦楼、吟诗楼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并制定了按传统施工工艺的维修方案.维修后,2006年5月,望江楼古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卢虹 《文物天地》2023,(S1):103-112
本次“望江楼公园文物保护区展陈提升改造项目”实践,探析了如何利用展陈设计手段介入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通过剖析古建展陈疑难,策划重组展览内容,优化空间游览路线,合理利用古建空间布局,重塑展览定位及风格,创新展示陈列手段等措施,推动望江公园文物保护区由单一文保型古建筑群转向复合多职型展览馆群。由此得见,以博物馆的构建思维与展陈设计的角度介入,可助力实现保护与更新古建筑、弘扬地域性城市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望江楼印象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对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代。东门外,锦江南岸,耸起一座楼阁式建筑。它的名字叫“崇丽阁”,市人习称为“望江楼”。 地方文献记载:该工程筹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发起者为华阳县缙绅马长卿。为缅怀成都历史上杰出的女诗人薛涛。他积极奔走,得到地方行政长官支持,社会名流伍肇龄、罗应旒等积极响应,短时闻内便筹足资金,于年内启动建设,“阅两寒暑,崇丽阁告成”。从此,成都城东新添一名胜,登楼凭栏,“江天风物,一览在目矣”。  相似文献   

6.
湖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自蘋洲。西湖边的酒楼永远不缺少食客,南来北往的人们总会捡一个临窗的位置。坐定,叫上一盘西湖醋鱼和二两竹叶青,闲适地欣赏风景。他们看湖,看堤,看鱼, 还看苏小小墓。最大的莫过于那家楼外楼了,自从林升留下那句著名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后,这里  相似文献   

7.
位于宁安师范学校院内的一座中国传统小楼,名曰望江楼,又称抱江楼或称褒江楼。是清光绪九年(1883)宁古塔副都统容山为督办吉林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徵而建,至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8.
高平 《丝绸之路》2009,(9):52-53
人们到川西盆地去漫游,大都舍不得峨嵋山、乐山大佛、眉山三苏祠、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和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望江楼、武侯祠这些景点。我认为,即使把这些地方都看遍了,如果不知道或者忘记了还有一个宝光寺,与它擦肩而过却未得饱览,那真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9.
崇丽阁又名望江楼 ,位于成都市外东锦江南岸。阁名取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 ,实号成都”句意。楼侧毗连濯锦楼、吟诗楼、五云仙馆、浣笺亭等建筑 ;四周水流滢绕 ,竹林苍萃。崇丽阁为清光绪十二年 (1886年 )川督刘秉章、蜀绅伍肇龄、罗应旒、马长卿等募款请建 ,至十四年 (1888年 )建成。崇丽阁通高2 7米 ,四层 ,全木结构 ,下两层为四方形 ,上两层为八方形 ;廊道宽敞 ,装饰精美 ,翘角飞檐 ,飘逸俊美。微风过处 ,铜铃铿然有声。楼内有木梯直上顶层 ,登临远眺 ,蓉城美景尽收眼底。崇丽阁畔的园林古建均为清代晚期所建 ,配置得体 ,…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平原有许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古典园林,如桂湖、草堂、武侯祠、望江楼、东湖、离堆、三苏祠、望丛祠、罨画池、房湖等等。笔说的川派园林,就是由它们组成的。但是,它们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上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它们既不是皇家园林,也不是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专家们有时候把它们归入自然山水园林(如《中国园林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1.
正贵阳著名古建筑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是贵阳的徽章,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是这些城市的标志一样。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年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倡导修建甲秀楼,用意深远,既点明贵阳山水秀甲黔中,又含有"科甲挺秀"之意。甲秀楼巍然屹立在河中心的鳌矶石上,不仅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还有"独占鳌头"、人才出众之意。  相似文献   

12.
水口,就是指某一地区水流进出之处,水流进之处称为"下水口",水流出之处称为"下水口"。水是财富、兴旺的象征,古人因此常在下水口附近兴建亭、桥、楼、阁以锁财运,兴文运。抛开古人"水即财源"的象征意义,水口的设置对于城市空间布局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且曲折环抱的流水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了情趣与生气。在此,笔者选取了成都市内合江亭(下水口)、望江楼(文昌阁)、安顺廊桥(镇江桥)这三处含有典型风水内涵的实体景观,作为"三点一线"的水口旅游景观格局的具体构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旅游景观文化内涵,还能够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体现出规划布置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宜宾城西北隅的岷江南岸真武山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群古建筑,红墙青瓦,掩映在三峰绿树丛中。 明万历初,四川巡撫曾省吾征川南都掌蛮获胜,为标榜战功,托词真武帝曾助其师,大兴土木,在宜宾城外师来山上修真武祠。以后又陆续修建十多座宫观庙宇,使之成为川南道教名山。 真武山古建群在建国前后均有毁坏,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拆毁倒塌不少。现仅存元极宫、斗姆宫、文昌宫、三府(君)宫、地姆宫五座庙宇。其中,元极宫的真武殿、祖师殿、望江楼,与斗姆宫的前殿系明代建筑。从几座殿宇的坊铭、梁记和嘉庆《县志》记载,真武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  相似文献   

14.
张力平 《文史博览》2013,(11):64-64
“血腥”和“愚昧”是“文革”的两大特点。十年浩劫,满是荒唐,“打鸡血”便是一例。一边是大破“四旧”封建迷信,一边却又迷幻于“神水”、“圣水”、“打鸡血”、“喝胃宝”、“甩手疗法”等“神奇”、“科学”和“专业”的“养生绝招”,“文革”让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5.
胡平 《世界》2006,(10):14-19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谱系中,毋庸质疑,“日本”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一旦点击了这个谱系,与此直接间接相联系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日关系”、“中日人民友好”、“天皇”、“武士道”、“右翼势力”、“靖国神社”、“汉奸”、“台独分子”等词语,  相似文献   

16.
张传伦 《收藏家》2008,(10):36-40
周棠,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享年七十一岁。字召伯,后来经常用“少白”二字。祖籍在浙江山阴兰亭西侧,遂自号“兰亭西客”,亦作“兰稀客”、“兰西”、“兰渚”、“兰白”、“痴白”……别署很多,如“酒乡人”、“蜕翁”、“蜕道人”、“蜕道士”、“石居士”、“石偶”等。斋号“响泉斋”、“听石轩”、“疏峰高馆”。曾与友人结“青云画社”。  相似文献   

17.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18.
阴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独具风彩的民间传统“元宵节”,又称“元夜节”、“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却在道教之前。  相似文献   

19.
《沧桑》2010,(3):4-4
2010年《沧桑·方志工作》将继续保证刊物的思想性、科学性、指导性、资料性,设置的栏目主要有“会议辑要”、“领导讲话”、“编纂论坛”、“续志编修”、“年鉴工作”、“经验交流”、“口述历史”、“三晋风物”、“方志资料”、“史料考辨”、“史海钩沉”、“志林书讯”、“志苑信息”、“新志评介”、“读志用志”、“读史札记”等等。同时还将开辟“经典山西”、“历史文化遗产”、“民情风俗”、“大院春秋”、“三晋人物志”等颇具山西文化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文献中的广东“绅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广东文献中“绅”、“商”以及“绅商”身份认同存在各种情况。商人捐纳虚衔 ,其士绅的身份并非随时会被认同。某个具体的“绅商”主要被认同为“绅”或“商” ,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清末广东“绅”与“商”对流、联合的情况已经很普遍 ,形成了人数颇多、影响颇大的亦绅亦商群体。但“绅”、“商”毕竟没有合流 ,保持界限、经常竞争是“绅”与“商”关系的主要方面 ,“绅”、“商”关系变化总的趋势是士绅地位下降和商人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