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左玉河 《江淮文史》2016,(5):139-144
正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的方式采集、整理与保存历史当事人(亦称口述者、亲历者、受访者等)的历史记忆,呈现历史当事人亲历的历史真实。作为研究者的访谈者与作为口述者的历史当事人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做好口述历史的关键所在。访谈者是口述历史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口述者(历史当事人)是口述历史的主角。两者在口述历史中所担当的角色,类似于电影拍摄中的"导演"与"主演"。离开了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人为对象的研究"中,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关注和规范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伦理审查与监管机制。而口述历史作为一种主要基于活生生的当事人与目击者口述回忆的互动性访谈的方法与研究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它也不断受到这套原本以生物医学与行为研究为主要导向的伦理审查制度的监管与制约。与此同时,美国口述历史学界也一直以违背口述历史基本原则与侵犯学术自由为理由而要求改革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并极力主张将口述历史直接排除在审查范围之外。不过,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联邦法规与政策的模糊性以及伦理审查委员会的风险规避思维,美国绝大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仍然要求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排除对口述历史的伦理审查或采取何种类型的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口述历史旨在以口述访谈的方式采集、整理与保存当事人(亲历者、见证者、受访者、口述者等)的历史记忆,呈现当事人亲历的历史真实。国史是最适合采用口述史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领域。口述历史的对象必须是健在的历史当事人,新中国成立以前重大事件的历史当事人多已故去或即将逝去,越来越难以满足口述访谈的基本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当事人越来越集中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口述访谈的对象多为共和国历史的当事  相似文献   

4.
<正>口述历史旨在以访谈方式发掘、采集、整理与保存口述者(当事人、亲历者、见证者、受访者、整理者等,本文统称"口述者")的历史记忆,呈现口述者亲历的史事。历史记忆是口述历史的基础,发掘历史记忆是口述历史的主要工作,故历史记忆成为口述历史的核心问题。受口述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口述历史既包含着真实内容,也有想象的成分,不仅难以完全还原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对中共态度探析汤志钧章太炎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过去均主要根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中的“护党救国公函”,但在解释和评价上互有歧异,甚而大相径庭。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护党救国公函”撰于1924年冬,由章太炎领衔,签署者尚有周震...  相似文献   

6.
《巴蜀史志》2016,(1):11-11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过程,也是历史的主角。通过笔录、录音、录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历史,已经是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为全面收集、挖掘和抢救口述资料,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历史原貌,《巴蜀史志》自2016年第1期起,将开设“口述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澳门历史的主要特征及口述资料的重要性做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纂修具有"中国眼光"、"澳门视角"和"世界认识"的澳门方志,必须处理好口述资料的入志工作。进而,文章就口述历史资料与方志纂修的关系,口述历史资料对澳门方志纂修的特殊意义,口述历史资料如何与澳门方志纂修相结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各位《炎黄春秋》的老朋友们,谢谢你们每年邀请我参加例会。我盼望《炎黄春秋》的朋友们再接再厉,勇往直前,把杂志办得好上加好。今年初我出了一本百年口述,取名《逝者如水》。我在这本书的尾声中提出"不怕错主义"。因为我的口述史不完美,也不完整,因此我非常愿意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因为任何人和任何主张都不可能不出现错误,科学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都依赖于对错误的不断克服而后做出改进。我盼望得到各位的批评。趁此机会,也要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惦念。  相似文献   

9.
汪文庆 《百年潮》2006,(1):72-73
近年来,口述历史忽然火了,冠以口述历史的出版物纷纷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张学良口述传奇>、<口述历史>丛书.同时,中央电视台开设了"大家"、"讲述"、"口述历史"栏目,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也开办了类似的节目.一时间,口述历史成了备受人们青睐、似乎人人都可以谈上一谈的热门话题.这种情况带来了口述历史的普及和推广,但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历史学家,对口述历史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官书意识浓重、资料"案牍化"等现状不同程度存在。从《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所传递的相关信息,提出构建地方志口述史料库的必要性及其初步设想。地方志口述史料库是地情资料库的拓展;其内容结构以整体社会各方面为基本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或其他有重要学术意义的题材为重点内容;其资料采集型式可分为地方志机构主导型和社会资源整合型两种,通过不同的采集型式,挖掘整理已有的口述史料,采访征集新的口述史料,建立属于地方志的强大的口述史料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志书、地情书、纪录片、各大传媒、博物馆等形式的深度结合,创新和完善"立体修志"模式,最大限度地复原丰富鲜活的地域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出现在两个历史转型时期,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寻找"出路"的信念,竭力主张中国应走西方的道路,形成了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二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一些人借纠"左"之名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了第二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即它们都以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归到国内鼎革之际战争与和平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意识,在概括辛亥革命发生前两种救国主张的争论之后,按两个阶段分析革命派的行动方式,即从武昌首义到南部半个中国“独立”中的干戈、玉帛并用,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南北和谈完成的“以和平收革命之功”,说明实践层面的革命过程及其结果,只能是具体历史转折阶段上各种指向不同的构成力量所形成的合力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3.
《巴蜀史志》2017,(4):41-41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过程,也是历史的主角。通过笔录、录音、录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历史,已经是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02年章太炎与秦力山、冯自由等人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是早期留日学生运动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此举影响于各省留学生绝巨,其后留学生中爱国团体缤纷并起,即导源于亡国纪念会也。”①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著述中有关这段历史的叙述,均以冯自由在20世纪20—40年代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革命逸史》等著作中所述为依据。②由于冯氏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其回忆颇具权威性。然而,关于支那亡国纪念会的若干史实,冯自由的回忆并不完全准确,有些地方还有明显失误。本文将据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在本邦清国留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的概念颇有争议,大致有"作为行为方法的口述历史"和"作为研究成果的口述历史"的两种观点。口述历史在当代地方志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创新工作理念、补充档案资料不足、凸现人的地位、增加可读性、拓宽地方志领域。口述历史在地方志工作中的运用应做好准备、采访、整理、使用四个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口述历史受到中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出版的口述历史著作考察基础上,对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冷静揭示口述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创建中国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设想:将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加以建设;强化口述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加强人才培训并组建专业化的口述历史研究队伍;推进口述历史项目的普遍实施;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创办口述历史网站及学术刊物;筹建中国口述历史资料档案库。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在新编志书中运用口述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口述历史的发展及其重要性基础上,结合《深圳市志》指出新编志书应重视运用口述历史,理由在于:首先,口述史料可提供一种"民间观察",可复原许多历史细节,以与正史相对照;可填补档案、文献资料中的缺失,以复原历史的完整性;可保留较多的原生态,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甚至在特定条件下也可纠正"死无对证"的档案、文献中的重大谬误。其次,新编志书运用口述历史是快速反映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指出口述历史在新编志书中设置方法有:精选口述片断载入,丰富正文记述的细节;精选口述事件载入,补充正文记述的情况;精选个体口述资料,与综合记述相互印证;篇幅较长、比较宏观的口述史料收入全书附录。还指出将口述历史纳入志书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准确性,二是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周新国 《民国档案》2012,(1):70-71,84
口述史资料是历史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史学领域,人们对口述史料的认识和运用是不同的,而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中,口述史资料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拟结合辛亥名人及其后裔的口述史访谈为例,着重提出抢救辛亥口述史料,以推动辛亥革命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方志界对口述历史的运用仍处于提倡和探索阶段。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地方志办公室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口述历史之实践,创设《萧山市志》口述历史专卷,制作《萧山市志》口述历史影像纪录片,注重口述历史入志的若干问题,开发利用口述历史资源,引领第二轮修志作了方向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书与人     
《革命逸史》1912年1月1日,冯自由参加孙中山就职典礼,并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1936年开始编写《革命逸史》。冯自由长期追随孙中山,可以说是革命党的"正统",但他对光复会、华兴会和其他革命党人的事迹都能如实记载,公正评价。他曾说袁世凯、黎元洪都不是革命党人,辛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