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克科 《沧桑》2009,(6):16-17
造成郭嵩焘仕途坎坷和骂名穷极九州这一悲剧的重要因素是他品格上与追求升官发财的士人的不同。他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不谙宦情,因而屡遭排挤。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爱国之心是他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国办事,以致招来一世骂名。  相似文献   

2.
赵政民 《文史月刊》2006,(12):55-57
姚俊虎的文集就要出版了,他专程到太原邀我作序,我是十分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本该他只要把书稿寄来,附信说明就可以了,因为他是我在运城市由工人转为干部并办成大事的两个朋友之一,他的要求岂有不满足之理?而他却奔波800余华里,风尘仆仆地来了,可见他对自己着作的重视,要求写序言的心情之诚、之急,让我不能不特别地感动。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第一个发现人的力量的思想家,他的名作《君主论》长期以来一直被仅仅认为是一部权力之术。其实除此之外,他将政治学从神学分离出来,他对于帝王之术的深刻理解,他对于人的力量的充分的挖掘,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萍 《沧桑》2008,(4):216-217
李商隐是晚唐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他的无题诗堪称一簇奇葩。"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正是这种感伤情调使他的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悲怆之美和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5.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王升华 《沧桑》2008,(5):213-214
对人生苦难的歌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他们或抒亡国之痛,或忧民生之苦,或叹身家之难,或嗟命运之穷,或伤壮志之难酬,或恨好景之难再。一代才子卢照邻羸卧荒山10余年,苦难的人生改变了他的文风。他用笔记载了自己走向死亡的痛苦和对生命的眷念。在抖落了六朝的繁华之后,他的骈文呈现出沧桑的美态。  相似文献   

7.
虢文公墓考──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二蔡运章虢文公是西周晚期的虢国之君,也是周宣王时的显赫人物。《国语·周语上》记录他晋谏周宣王的长篇说辞,使他名垂青史。然而,关于他的事迹古史语焉不详。他死后埋在哪里?更是个千古之迷。值得兴奋的是,1990年考古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马鑫  任天宇  孟鑫 《神州》2013,(24):21-21
苏轼两次被贬杭州,他在杭州上任时作了大量的山水诗。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人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颠峰。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山水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也可以了解到这些山水诗是他在杭州生活的缩影,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窥见他“登山有道。观水有术”以及融入自然又超脱自然的情感特质。  相似文献   

9.
李海民 《百年潮》2013,(11):22-31
河南,对于习仲勋来说,具有多重含义。这里,既是他的祖籍地,也是他人生落难时的“休养地”;既是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付出心血的希望之地,也是他获得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感恩之地。在这里,他曾经深入工厂、矿山、农田指导工作;在这里,他曾经深入群众中了解冷暖,如实向中央反映百姓疾苦。  相似文献   

10.
肯定的原理——论尼采的“命运之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尼采思想中,“命运之爱”思想具有特殊意义。尼采把“命运之爱”看作哲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状态。他本人曾一再强调:“我衡量人之中伟大的公式是命运之爱。”“命运之爱是我的最内在的本性。”。实际上,他的所有后期思想都是以“命运之爱”为背景展开的,因此从概念上把握“命运之爱”是理解尼采后期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是我的前辈 ,也是我的同志。我对于他的为人是钦敬的 ,对于他的为学是佩服的。当他临终的前三日 ,我曾到医院中一晤 ,未交一语 ,竟成永别 ,我是异常悲痛的。寿彝先生留在世间的 ,有卷帙空前的《中国通史》 ,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 ,举世皆知之。但他为人为学之高不可及者 ,世人未必深知。也许有人记得二十年前“四人帮”在北京排演的“考教授”一事 ,当时召集文理各科教授 ,一律试以数学难题。寿彝先生不答一字 ,投卷而去。其为人之独行特立 ,似可于此见之。但寿彝先生之独行特立 ,是始终一贯的 ,不仅在于一时一事。今读他的《中国史…  相似文献   

12.
香港,这块土地曾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轫之地,也是他革命活动发端之地。港英政府曾对他下达驱逐令,港英当局曾在他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无理干涉和禁止民众庆祝。最后一次离港时,他不禁双眼湿润……  相似文献   

13.
1935年下半年,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奉蒋介石之命,担任消灭陕北红军的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挂名)开始他以为陕北红军人不多,长征转战八九个省(当时现在的四川的西部是西康省),是缺弹缺粮的疲惫之师,战斗力不会太强了。可是一接火,他就打了大败仗,他想不通。他不想再打了,想抗日,收回他的东北失地,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出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他的名字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2005年4月2日是他诞辰200周年的日子,由此一个全球性的周年庆典仪式为之展开。在中国,广州是第三站。展览的最后一天,我站在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大门前。  相似文献   

15.
盛琼 《世界》2006,(5):63-63
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里指出: “人在自然界中到底是个什么呢?对于无穷而言就是虚无,对于虚无而言就是全体,是无和全之间的一个中项。他距离理解这两个极端都是无穷之远,事物的归宿以及它们的起源对他来说,都是无可逾越地隐藏在一个无从渗透的神秘里面他所由之而出的那种虚无以及他所被吞  相似文献   

16.
正他是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曾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党中央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这个人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8)。适值徐特立140周年诞辰之际,回忆他鲜为人知的往事,以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勤俭节约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住在北京,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他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  相似文献   

17.
文坛多面千江浩是一个永不寂寞永会掀起波澜的怪才,他横跨四五个领域,样样干得洒脱轻松。做为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盐柱》、《北美洲的焦灼与困惑》、《血祭黑河》、《穿越铁幕》《中国影坛六匹黑马》都曾有过轰动效应,他的“雄文四卷”《江浩文集》也是畅销书。做为一个剧作家,他创作并已拍摄成影片的已有11部之多,他创作的电视剧本已过百集。他既当编剧也当导演,而风格之多变题材之广泛受青睐与冷落的反差之大,唯有江浩。江浩的《猎场扎撒》被一些人认为是给21世纪的人看的,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意识流影片,难怪西方一些同行看了大为…  相似文献   

18.
廖安祥同志离开我们已整十个年头了,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 我们缅怀他、崇敬他、纪念他,是因为他为革命默默无闻地工作,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具有公而忘私的优秀品格,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廖安祥同志在35岁的时候,其周围的男女老幼,即以“安伯”两字尊称他,足见其品行之高洁,人格魅力之巨大。  相似文献   

19.
主业为作家而又兼习绘事,在文之余而手之画之,笔之舞之,以文人画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境界者,古往今来,中国文坛不乏其人。说近的,我友周翼南就是一位。 翼南是位作家,是个多面手。未认识他之前,就读过他的小说、散文,还有电视连续剧《汉正街》——翼南是第一编剧。这部电视剧几乎无人不晓,后来荣获屈原文艺奖。但真正说来,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写的一篇介绍我师王霞宙的文章,写得清新质朴、真切感人,读后久久难忘。后来陆续读到他的一些作品,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万千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嘶家、翻译家于一身,其清雅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新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