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佑兴 《旅游科学》2006,20(6):21-27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生成机制问题。分析了旅游影响三大因子模块:旅游影响动力因子模块,即旅游流系统;旅游影响应力因子模块,即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影响规范因子模块,即旅游制度创新系统。旅游流系统是通过旅游流各因子的各种行为对旅游影响产生驱动作用,从而使旅游目的地系统各旅游利益相关者产生响应行为,旅游制度创新系统通过规范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来达到对旅游影响的调适和优化。这三大旅游影响因子模块是在5种旅游影响场:经济场、信息场、心理场、引力场和生态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旅游影响的不断反馈而生成的,从而得到一个旅游影响生成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程晓丽  黄国萍 《人文地理》2012,27(6):145-150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系统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不同。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模式,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模式阶段。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开发建设淮河风情旅游带、皖江城市旅游带、徽文化旅游带和合黄联动旅游带四条旅游轴线,在现有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交通的发展非常关键。文章在对旅游交通概述的基础上,探索武汉旅游交通的现状,分析武汉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包括科学制订旅游交通规划,提升旅游交通运力,保障旅游交通安全,注重旅游交通的环保性,提升旅游交通品质,希望能够对武汉的旅游业和旅游交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莉 《旅游纵览》2013,(10):165-166
虚拟旅游是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本文通过剖析虚拟旅游的特征,指出对传统旅游的影响,探讨虚拟旅游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虚拟旅游的应用方向。虚拟现实技术给旅游业带来了一次科技革命,催生了虚拟旅游这一新生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发展走过了点式旅游、线式旅游、面式旅游和时空旅游四个阶段,目前进入了虚拟旅游时代。虚拟旅游是指现实旅游景观通过网络平台逼真  相似文献   

5.
张翠娟 《旅游纵览》2013,(12):239-240
本文以会展旅游概念为基础,提出天津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和劣势,建议从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塑造品牌、人才培养和发觉天津旅游资源等方面加速天津会展旅游的发展。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得知道什么是会展旅游?给会展旅游下定义,应该还是要从旅游的本质属性来考虑。会展旅游属于旅游的一种形式,它应该具有旅游的属性。关于旅游的定义,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对旅游的含义描述为:旅游是指人们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按上述旅游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界定高校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旅游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指出高校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观光游览、会议旅游、探亲访友、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及事件旅游等几大类。文章认为高校旅游是城市旅游的有效组成和延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综合性强、社会效益明显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新型的特种旅游。文章最后在探讨高效旅游负面影响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竞争力是反映一个产业的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旅游产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经济特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表现在产业内部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服务等以及产业外部的旅游功能。本文运用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并结合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旅游资源为内核所形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共同构成旅游产业,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围绕旅游吸引物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旅游》2001,(8)
《旅游》创刊于1979年,由北京市旅游局主办,是我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旅游类月刊,每月25日出刊,大 16开48页。 《旅游》是旅游者的《旅游》,创刊20余年,立足大众旅游市场,不俗品位,多年来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最新旅游事件,推介国内外黄金旅游路线,交流国内及异国旅游见闻,旨在引导时尚旅游文化,传播权威旅游知识.指导旅游消费,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旅游》是贴近读者的《旅游》,是出行的参谋与向导。 《旅游》的主要读者群是:热爱旅游文化及休闲运动的人士、商务旅行者、国家旅游管理机关、国内外旅游机构及…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15,(10):40-41
<正>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在基础旅游学科建设中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性,旅游学不同的研究方向给予这三者的定义和见解也颇有偏差。三者间的差异性的模糊间接使得学科体系构建遭到阻碍。选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间关系为研究内容,通过学者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吸引物吸引物这三个基本概念进行汇总整理,总结出旅游吸引物包含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08,(3):80-80
2008中国夏都旅游博览会将于5月1~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这次旅游博览会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市旅游局广泛参与、共同打造的中西部旅游交易平台。交易会以“天路起点,中国夏都”为主题;以“广交天下朋友,博览旅游产品,弘扬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为宗旨,将旅游企业与旅游产品展示、旅游项目招商与旅游资源宣传、旅游商品销售相结合,构架起中西部旅游联合发展的桥梁,为国内外旅游客商展示实力、塑造形象、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搭建平台;以促进中西部旅游经济和推广发展青藏线旅游为契机,面向全国竭力打造独具旅游名城魅力特色的品牌展会,旨在推动中西部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向东  朱梅 《人文地理》2008,23(6):118-123
本文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及《四库未收书辑刊》中记载的晚明文人游记为基础,借助SPSS12.0软件,对晚明时期我国历史旅游客流的集聚和扩散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当时我国已初步形成四大旅游集聚场和三大旅游扩散场,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以此为依据划分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旅游科学》2013,27(3):26-36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李庆雷  赵红梅 《人文地理》2012,27(3):125-130
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源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精神联系,它在类型与范畴、功能与价值、结构与联系三个方面具有可拓展的特征。若欲深入把握这一特征,首先应具备发现的眼光,其次方可论及对属性列举、共轭分析、物元变换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惟其如此,才能使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旅游项目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别开生面,进而对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地差异化发展、旅游产品创新有所裨益。就认识论而言,旅游资源之可拓性的实践"先行",既表明创意无限性对资源有限性的积极弥补,亦暗示对拓展有限性与覆盖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模式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杨振之 《人文地理》2003,18(6):44-47,43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式主要是一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自然生长模式。但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一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整的,以亲身参与的两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对如何评估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为开发者及早发现旅游地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论旅游资源的定义:一种基于认识论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国新 《旅游科学》2004,18(4):44-48
旅游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源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用认识论的方法来研究,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者的观察者旅游认知的研究,可以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旅游资源是为旅游活动的文献体系所保育的、旅游文化范式建构出来的人们旅游价值观的承载体。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继刚 《人文地理》1992,7(2):11-18
本文从闲暇、游憩和旅游三个概念出发,首先讨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然后从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和旅游目的地的分析提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简析了每一项研究内容。最后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90年代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陈婷 《人文地理》2009,24(6):107-110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研究比较丰富,视点主要在于经济与地理空间。但是,旅游业是市场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从旅游行为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层次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更具有操作性。本论文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融入社区理念,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论文最后从规范管理角度提出管理层次与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区域旅游市场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舒伯阳 《人文地理》2003,18(4):16-18
本文尝试从旅游者消费需求分析角度入手,探讨区域旅游市场规划的方法论创新。本论文引入了动机--行为投射模型,通过对建立在专题旅游市场调查基础上的消费行为数据库的深度剖析,论文揭示了旅游目标市场群体常见的三类消费心理趋向模式(补偿型需求、均衡型需求、超越型需求)以及相对应的旅游产品选择偏好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目标市场群体的心理定位策略,以及相对应的从结构性旅游功能规划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供给链连续递进的规划流程体系。即"行为分析(Behavior)-定位(Postioning)-旅游供给(Supple)",简称旅游市场规划的BPS方案。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厉新建 《人文地理》2004,19(2):43-46
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指出了其逻辑上的问题,从新角度研究了旅游产品的特点,指出应该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旅游者自身的生产消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出了旅游经历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差异;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消费技术的可移植性和旅游消费的时空规定性,要以高于重视工业产品的消费问题的态度对待旅游消费技术的问题,从而论证了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历史文化的观光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特点指出城市旅游规划的局限性与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城市旅游规划应依赖城市规划来弥补其局限性,但同时城市旅游规划对城市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城市规划应根据城市旅游发展的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