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文史》2009,(3):76-76
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唐道昌先生,1921年生于桂林,1941年考入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金石书画家马万里和李瘦石、宋吟可、季康等名家。亦曾受教于徐悲鸿、张大千、张安治等大师。专习花乌、走兽和工笔人物画等。其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早期画作或毁于战火,或失之动乱,这本特刊所收集的60幅作品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创作的。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     
张润生 《贵阳文史》2008,(5):F0004-F0004
张润生,1946年生,山东莘县天人,1958年随父迁居贵阳。自幼喜欢绘画,13岁拜刘知白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并得到宋吟可、王振中等诸多先生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6)
正李可染,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画坛巨擘。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山水画、人物画,其中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李可染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习规,创造出了新的山水画面貌,中国山水画到李可染先生这里算一站。李可染先生具有深厚的民族哲学修养、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又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对山水画进行了革新探求,所谓"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把中国的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可染先生的绘画艺术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临摹传统山水、室外写生创作和画室创作三个阶段。也就是早年、中年、晚年三阶段,或是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4.
宋吟可画梅     
宋吟可先生(握管者)与本文作者宋吟可代表作之一 (陈列于云岩宾馆会议厅 )梅 ,历来为世人所爱 ,更为诗人学者所千古咏唱。“携鹤且抱梅花睡 ,冒寒画得一支梅” ,更是历代画家书家屡画屡书不厌的题材。“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陈毅诗) ,近世伟人革命家 ,亦借梅骨 ,壮志抒怀。宋吟可先生画梅 ,已有几十年历史。早在三四十年代 ,工笔作品就结有梅缘 ,五六十年代 ,仍常画梅 ,并放出异采 ,博得人们喝彩叫绝。而今省博物馆就收藏有一张文革前的八尺巨制《腊梅》 :隆冬大雪 ,梅枝抒展 ,冰洁如玉 ,超然脱俗 ,是一幅难得的佳作。给我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5.
漠及 《东南文化》2002,(10):64-67
《宫乐图》是唐代的一位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人物画(图1),或许是因为画家的“默默无闻”,它在一般的美术史或绘画史中很少被提及到。但从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来看,可以说它是一幅唐代人物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足以与张萱和周昉的那些精美的侍女图相媲美(图2、图3)。 在这幅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十二个女性人物,其中有十位神姿各异地围坐在一张长桌的周围,而另外两位则  相似文献   

6.
徐建融 《收藏家》2004,(8):21-26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人物画早从宋代以后便进入了“今不及古”的式微期。明清的绘画商品化,虽说“金脸银花卉,要讨饭画山水”,但事实上“金脸”的人物画并未真正压过“讨饭”的山水画。它的重新振兴,已是晚清民初海派画坛的景观了。当时海派人物画所赖以升腾变化的传统基础,主要有两路。一路是来自浙江的陈老莲、华新罗传统,以任熊、任薰、任颐为代表;另一路是来自吴门的唐仇和改费的传统,以沙山春、胡三桥、吴友如为代表;此外,还有糅和华新罗和改费的,则  相似文献   

7.
<正>赵建成是中国当代水墨写实人物画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上世纪70年代曾师从朱乃正先生学习绘画,80年代曾受教于王子武先生、周思聪先生专攻中国人物画,90年代初人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三年,与徐悲鸿先生、蒋兆和先生一脉相承。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赵建成先生的艺术创作已经形成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成为当代中国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翘楚,其人物画无论是立意、笔墨、造型还是整体呈现的气度、神韵、格调,均属于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8.
在“扬州八怪”诸家中,黄慎以人物画独擅胜场。《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中收录了黄慎绘画作品7百余件,其中人物画就占了总数的一半。黄慎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而且内容题材也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故事,基本承袭了传统人物画的题材,大多描绘的是文人高士、侠客名臣的懿行逸事,表现他们的高洁情操与旷达襟怀,显示了黄慎文人兼画家的艺术品位及审美情趣。代表作有《李白举杯邀月图》、《陶令簪菊饮酒图》、《春夜宴桃李园图》、《伯牙弄琴图》、《孟浩然骑驴图》、《苏武牧羊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慕名来到南京市逸仙桥西三条巷的一套居室内,拜访了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诗人、书画家金成生先生。金老字尘僧,中年以后改字无尘,70岁以后,因命室名为“石城书屋”,自号“石城翁”。他祖籍浙江省绍兴县,1911年生于南京,除了因年长而略有些...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的“米寿”之年。汉字的“米”可拆解为八十八,所以88岁称为米寿。人生至米寿,已经是古今“稀”有了,更稀有而难得的是,一位八旬老者仍不倦地工作;不仅不倦地工作,而且还“高产”“丰收”!试看这两个数字:1980年到1990午,张先生70岁到80岁间,所发表的文章多达100多篇。而从1990年到现在,张先生80岁以后的数年之间,发表出来的文章已经超过了110篇!请注意,这还没有把这  相似文献   

11.
严朴 《文史天地》2002,(10):11-15
今年农历七月廿九,是宋吟可先生百年诞辰。宋先生是贵州国画界的老前辈,是我的同事和挚友。他那高尚的品德,他那精湛的艺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尊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瘿瓢画册》和仕女画轴,共存黄慎画十二幅,其中人物画四、山水四、花卉四,都是精妙的艺术珍品。黄慎,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庆;号瘿瓢子,亦号瘿瓢山人,自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黄慎的卒年有不同说法、依陈寿祺《福建通志》,他卒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终年八十岁。黄慎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清代在绘画、诗文、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辉煌成就的“扬州八怪”艺术家之一,尤以人物画著称  相似文献   

13.
毛芸存 《攀登》2001,20(7):82-84
在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起至今的40年历史中,有两次艰辛的探索,即1956年“八大”前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认真总结两次探索的经验,并把两次探索进行比较研究,对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隆以后,中国画坛是一个低落的时期。前一段闪光的“扬州八怪”已经过去,后一段辉煌的“海上画派”尚未到来。这是就大形势而言的,但就画家个体而言,仍不乏高手妙作,朱昂之就是其中之一。朱氏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年无考,但近八十岁尚有作品,其艺术活动主要在嘉庆、道光两代。他是江苏武进人,居苏州。父亲文嵘是画家,他自幼受到薰陶是必然的。那个时期在吴门地区,董其昌和“四王吴恽”的传统影响依然很大,他正是以此筑基的。他曾自言,每一运腕,即为三王吴恽所缚,不能脱其范围,一艺之成,固非易事。中年他临画了许多古人之  相似文献   

15.
肖晓 《文物世界》2012,(2):60-64,71
“十八学士”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题材。这一题材在唐朝出现,自唐太宗起,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相继延续着这一题材,使得后世不单在绘画作品中多有表现,在民间的工艺作品中也把“十八学士”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这种“模式”的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有着一条清晰连贯、线性发展的观念“历史”。前人对于“十八学士图”的论述多集中于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的研究以及对“十八学士”的细节考证,但对于“十八学士图”这一人物画经典模式的总结与归纳却少有人提及。本文从厘清历代十八学士图的本体情况出发,进而探究这类图像的观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何慕 《神州》2012,(11):205-205
中国水彩画艺术要想摆脱“附属的小画种”形象,在绘画艺术领域里提高自己的地位,关键在于水彩人物作品的突破和发展。如何提高水彩人物画创作的“艺”“术”质量则成为当今水彩画家们深究的课题。我认为在水彩人物画创作中,既要重视画面情感艺境的传达。而更加不能忽视人物造型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将完美无瑕的技术与生活中真诚的感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的传达出水彩人物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为自己立下了“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座右铭。在他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是用“创造”的主导思想指导他的艺术实践,无论是他始创的冰雪山水画还是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创造意识和他为“中国画增添新因素”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物画,盛起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至唐、五代、两宋达到高潮,既有表现神仙故事的道释人物画,也有表现历史故事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题材画,既有高人贤士隐逸之图,也有文人学士聚会的文会图等等,不一而足。随着人物画的发展,题材日益拓展,仕女图、婴戏图相  相似文献   

19.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这个年份无论在东西方都是“一个转折点的标志”,这一年以后的东西方历史学都在“探索不同于传统的另一种研究方式”。近5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段落,即前40年和后10年。史学界在前40年一直都在话语系统内思考问题,最近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6)
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都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二者都历经岁月而焕发新生,并因都追求写意传神而意趣相通。水墨戏曲人物画是20世纪中期以来,将中国戏曲与中国水墨画贯通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伴随中西文化融合的大潮而生,关良先生开创了中国写意人物"以戏入画"的先河。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不但为戏曲艺术提供宽广的舞台,还致力于延伸舞台艺术的展示空间。戏曲的内核是"以歌舞演故事",绘画则是对"故事"二度创作的过程。画家对于戏画题材的选择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