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旅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在助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西非遗文化资源概况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欢 《旅游纵览》2023,(4):111-114
我国在推进文旅融合、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时,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研究深度不足、缺乏多样化的宣传形式、传统人才缺乏等.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笔者提出基于保护性原则,优化开发非遗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策略,即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角度优化运营模式,从系统性和精细化角度创新传播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分类保护,采用循序渐进的活态开发方式,政府层面引导守正传承,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由此,希望能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脉络,秉承科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理念,使非遗文化在传承历史文明的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更具价值的重要旅游载体,让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紧密融合,互惠发展.  相似文献   

4.
柳弯 《旅游纵览》2023,(13):129-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要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要借助旅游开发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拓宽道路。因此,要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才能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江苏省如皋市作为中国拥有丰富非遗项目城市的个案,有其独特性,但也具有大部分城市的共性,面临着文化挖掘、商品化、传播营销、观光体验等问题。本文以如皋为例,展开讨论旅游资源开发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探寻更为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其中问题不仅具有个案意义,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非遗是"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流变性、即时性等特点,非遗展示经历了原生态展示、民族民间艺术展示、"活态"展示三个阶段.当代专业的策展工作者需从狭义定义去界定非遗展,以当代视角和审美意识去理解、把握、呈现非遗的传统文化属性,在展览策划中体现出策展者保护非遗的主观意识,从"全遗产观"视角策展,在展览中阐释非遗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属性,积极搭建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郝楠 《旅游纵览》2022,(20):107-10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极,对目的地的形象推广与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文旅融合为传统旅游区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旅游美食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发展非遗旅游美食的创新策略,以期借助旅游资源开发升级提振地方经济,探寻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与非遗美食资源保护的矛盾与统一点,最终达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苏业花 《丝绸之路》2010,(18):88-9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的文化机构,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有责任担当起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色,并通过陈列、展览、宣传等手段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达到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杨玉青 《旅游纵览》2023,(7):188-190
非遗乃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有着极高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价值。然而,伴随时代变迁以及社会发展,很多非遗原有使用场景以及生存环境全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致使很多遗产在当代生活当中变成缺乏活力的一种静态文化。怎样让非遗在新时代之下重新焕发活力,这是个重要问题。伴随文旅融合这一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非遗,而旅游活化是让非遗重现活力的重要途径。草编是山东省非常重要的一项手工技艺,分布范围非常广,历史悠久,有着独特文化价值。当前,通过草编非遗旅游活化能够促使山东文旅实现高质量结合,这对乡村振兴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山东省草编非遗旅游活化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既是非遗科学保护的逻辑起点,也是非遗科学保护面临的全新话题。首先我们要承认非遗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并充分意识到非遗自身的整体性、非遗构成要素的层次性、非遗对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以及非遗文化基因的稳定性,对于构建非遗系统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非遗实施系统性保护,不但可以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提升非遗科学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我国非遗科学保护的政策制定水平,让我国的非遗保护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承是拯救和保护“非遗”的命脉。创新传承机制,保护培养传承人,树立国人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十分重要。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联手以“非遗”保护传承为己任。本文将着重就“非遗”的传承方式和载体;传承手段和方法;传承对象和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意欲强调“传承”的重要性;呼吁整合社会资源,携手保护“非遗”,使中华5千年的灿烂“非遗”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许沁乔 《旅游纵览》2022,(7):127-129,133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非遗文化旅游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资源活化为切入点是促进非遗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无锡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介绍无锡非遗旅游资源概况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游客非遗旅游的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手段,实现无锡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珍珍 《福建史志》2022,(5):66-70+7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形的软实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区域经济突出的优势。作为“非遗”大县,永春县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但重保护、轻开发的问题还明显存在。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走“非遗+”商业融合模式、推动非遗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非遗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推进永春可经营性非遗市场化,使之成为永春的文化品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彭诗茗  余宜娴 《旅游纵览》2023,(23):176-17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的浪潮下,非遗研学具有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综合实践育人的价值内涵,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成渝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路径对两地同频共振深度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背景,从内涵价值、政策供给和资源特征三个方面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以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顶层设计、师资队伍、产品开发问题为导向,提出实施路径与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永林  李媛媛 《民俗研究》2023,(1):5-17+156
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的基础上,我国的具体保护政策经历了从实施“抢救工程”“重点保护”到推动开展“生产性保护”“活化性利用”的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的转变。非遗保护突破了纯“公益性”“消耗性”的被动保护局限,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非遗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进行“生产性保护”和“活化性利用”策略,找到了非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世界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实践经验。未来的非遗工作,应在继续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体保护”“活化利用”“融合发展”的力度,让非遗在全面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的过程中,彰显出多维重要价值,在创造创新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苗丽 《满族研究》2016,(2):21-24
双语教育是主动应对少数民族语文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蒙汉双语教育的维度比较广,已经形成规范和体系,在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重要作用。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依附于语言或其他文化载体。蒙汉双语教育对蒙古族非遗保护而言,提供保护过程中的语言基础,促使非遗活态传承,提供文化安全保障,更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方式。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化保护,蒙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8.
朱刚 《民俗研究》2023,(6):55-68+153-1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非遗公约》通过以来,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引发了一场全新的范式转换。遗产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其识别、认定和保护的过程无不渗透着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故其界定和理解也必定以非物质的主体性阐释为依据。非遗保护虽在实践上晚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在认识论维度则实现了重大的革命性突破,是谓“所有遗产都是非物质的”。非遗保护作为一种国际文化政策的在地化实践,对民俗学等诸多学科提出了方法论上更高的要求。《非遗公约》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论基础,不仅框定了保护遗产及社区受益这一最终实践目标,同时也呼吁学术界生产兼具学理性与对策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物与悠久深厚的非遗技艺共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为此山西博物院通过静态文物与动态技艺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打造“匠心筑梦 薪火相传”博物馆非遗系列课程。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将抽象、古板的历史文物、历史知识变得可视化。非遗系列课程从馆内展陈的文物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准确把握文物的内涵与独特性,结合凝练的山西非遗技艺精髓,带领青少年在了解晋文物的同时,体验非遗技艺带来的无限魅力,让文物与非遗技艺在孩子眼中“活”起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可观、可感、可做,在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中与传统手工艺进行时空对话,充分发挥文物、非遗承载的文化价值,为所有中小学及高校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传统文化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非遗文化产业街区是展示城市魅力和文化的窗口,不仅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还能通过对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融于一体,带动城市消费。作为旅游城市,蓬莱在文化街区建设上仍较为薄弱,可通过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保障,明确街区主题,非遗为核、丰富周边,保持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推动集聚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七方面打造蓬莱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从而拓宽蓬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