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民间宗教发祥地之一。本文在前贤与时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的特点与规律及其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剖析了明清时期华北民间宗教空前兴盛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内在动因;揭示了民间宗教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种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对下层民众精神生活与世俗斗争的持久影响与历史作用,并明确提出对于民间宗教这样的下层宗教应该进行理性的认识和认真地清理。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真 《民俗研究》2008,(4):40-54
中国内地的民间信仰研究者在与西方以及台湾、香港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经常面对“内马非马”的词源问题:“民间信仰”一词是中国内地与台湾的用法,在西方世界(包括香港),相应的研究领域应该称为“民间宗教”(Popular Religion),可是内地学界共识的“民间宗教”概念对应的却是民间秘密教门。内地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两个概念大致平行,在西方和台港学界,民间宗教是一大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3.
高万芹 《民俗研究》2015,(1):132-139
浙江农村地区民间宗教的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民间宗教在世俗化大潮中,如何通过宗教市场实现社会整合的案例。在传统民间宗教礼俗的基础上,围绕着宗教产品的生产、消费,村落内部资源实现了代际流动和阶层流动,达到了去社会分化的效果。同时,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在宗教消费和获得面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过日子”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村落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实现了内部整合。  相似文献   

4.
白莲教是中国十二世纪以后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宗教。白莲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弥勒信仰、摩尼信仰以及其他民间宗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民间宗教。朱元璋凭借白莲教的力量建立了明朝政权。溯源,白莲教和明朝政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以民间宗教活动中的"打猖"为例,基于治理的视角,论证了民间宗教"隐喻的隐喻"背后,其实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复制"。这种"复制"具体表现为:在治理背景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治乱兴衰和由乱至治;在治理空间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行政区划与权力空间设置;在治理目的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民本思想;在治理手段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流动机制和"国家"的惩戒机制;在治理合法性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授权模式。中国的民间宗教并不等同于"社会",也不等同于"国家",而是由"国家"与"社会"共同"合谋"而"互构"出来的"第三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6.
蒋海怒 《民俗研究》2005,20(3):231-244
基于对传统关于中国宗教类型划分观点的批判性解读,本文认为从教理授受角度看中国宗教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两大类,它们分别奠基于“书写”和“口传”这两种宗教理解和传播方式。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学界关于中国宗教类型的五种划分,文章的第二、三部分阐述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具体意涵及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章的第四部分探讨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相互交涉。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明清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公开出版了大量的经卷与官方档案,如早稻田大学的泽田瑞穗藏品与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收藏的林汉章藏品的公开,使得学者研究利用民间宗教文献的情况大为改观。但民间宗教经卷的断代、真伪问题,研究难度很大。作者以两种重要的民间宗教经卷《九莲经》、《三煞截鬼经》为例,说明利用民间宗教经卷文献之前,需要格外警惕。  相似文献   

8.
运用这个词以前,我考虑了好久,思来想去,总觉得用“民间信仰”来概括西藏一部分节日的内容更为妥贴。其一,西藏的民间信仰不同于本教、佛教。本教、佛教曾受到西藏统治者的青睐、扶持,并被纳入到上层建筑中去,民间信仰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礼遇:其二,民间信仰与原始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相当部民间信仰缘于原始宗教。但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社会的洗礼和改造,因此民间信仰比原始宗教更为精细、文化内涵 更加深广;其三,民间信仰没有本教、佛教那样严格的教理、教规和信仰体系,而是比较松散的自由信仰,但它仍具有宗教的性质。说了半天,还是让我带你去看看西藏民间信仰节日吧!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7,(6)
甘肃是贯通西北、延及内地的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成为华夏文明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及区域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汇之所。而相关文化的历史积淀及现代发展,则为甘肃民间宗教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民间宗教、文化生态等基本概念阐释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甘肃民间宗教生发的诸种文化生态因素,旨在说明自然环境、经济方式、民族交往、宗教种类等文化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方使甘肃民间宗教呈现出多元文化融通混生的宗教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孔祥涛 《民俗研究》2005,(1):96-104
几千年来,太阳神信仰对于塑造我国民众的社会和文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太阳神信仰出现之初,是作为原始宗教存在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又一直留存在一些民间宗教中。这种宗教形态的太阳神信仰,可以说是我国民间太阳神信仰的核心部分和集中体现。民俗形态的太阳神信仰,就其起源而言,可以说是宗教形态太阳神信仰的辐射与延续。本文拟根据在华北等地的田野调查和民间教派的宝卷,对明清、  相似文献   

11.
李浩 《民俗研究》2013,(5):82-89
隋唐五代时期民间信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中一支与佛教的异端、民间道教相结合,发展出自己的教义与教团,日益组织化、制度化,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向民间渗透。始终存在的民间信仰传统、佛道两教的深刻影响与隋唐五代纷乱的社会状况,为民间信仰的组织化和民间宗教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之源。  相似文献   

12.
僻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闽都福州的民间信仰与整个福建民间信仰形成"同中见异"的关系。福州民间信仰在土著—闽越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汉唐以来不断吸收融入中原汉族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闽越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尽管在中原宗教文化的浸润下,中华汉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日深,然而在融合重构中本土化地域特色愈见鲜明,由此勾勒出闽都福州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多彩风貌。  相似文献   

13.
太原纯阳宫现存七通与其建造及宗教活动相关的碑刻,依照碑刻内容,笔者从始建年代、道教仪式扶乩和洞天福地思想、观音信仰、民间宗教皈一道等方面对太原纯阳官进行剖析,简述了太原纯阳官是受到佛、道、民间宗教影响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民间宗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成为乡土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民间宗教具有群众性、复杂性、长期性、民族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等特点,在乡村社会中能够促进社会整合、协调控制、心理调节、社会交往等,但也存在保守性强,有反科学倾向,易导致宿命论思想,还有可能演变成邪教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中秘密教门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密教门是我国传统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组织。有人从宗教史的角度,将它视为宗教组织,称之为“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有人从农民战争史的角度,将它视为“农民革命组织”;本文从社会史角度,将它视为民间秘密结社,称之为“秘密教门”,并对它与其他社会群体,如宗教。异端教派、农民起义组织及秘密会党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一、秘密教门与宗教的关系秘密教门是以宗教为模式结成的民间秘密结社,具有浓厚的宗教巴彩。它对佛、道两教的教义、教规加以改造和利用,形成一种似教非教的秘密结社组织,它与宗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从形…  相似文献   

16.
良友 《巴蜀史志》2000,(4):47-48
会道门是以民间宗教形式结成的社会团体的总称,民间旧称“道门”。作为民间信仰形式之一,其与中国传统化和正统宗教有密切联系,尤与道教关系为甚。  相似文献   

17.
崔博  李杨 《黑龙江史志》2014,(16):66-67
明清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正统宗教与民间信仰亦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古武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西部重镇,这里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派别林立,民间宗教亦在适应社会需要、迎合群众心理的情况下遍地开花。本文旨在对明清两代武威地区之各民族及其所奉宗教进行描述,探蠡各教派以及政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彦彦 《文献》2018,(6):77-87
宝卷与民间宗教和民间俗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文史界学者对宝卷的整理和研究越来越重视。车锡伦编著的《中国宝卷总目》共收中国国内及海外公私藏书机构96家,收藏宝卷1579种,版本5000馀种,但是零落于欧美各国的宝卷仍有遗漏。笔者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发现一批宝卷,其中不乏珍品。这批宝卷的发现不仅可以窥见其在海外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流布、保存和刊行,而且对于民间宗教、民间女性宗教信仰等方面研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柳青 《华夏考古》2021,(1):106-113
目前所见的金代红绿彩宗教元素瓷塑,经考证有佛教神祇、道教神祇以及民间信仰的异像杂神等。这些宗教元素瓷塑作为规模化产品,尤其是大量发现于古代城市居住遗址,已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常生活商品属性。红绿彩宗教元素瓷塑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场景,亦反映出金代中原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世俗化、家庭化和混杂化。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8,(6)
宝卷与民间宗教和民间俗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近年文史界学者对宝卷的整理和研究越来越重视。车锡伦编著的《中国宝卷总目》共收中国国内及海外公私藏书机构96家,收藏宝卷1579种,版本5000馀种,但是零落于欧美各国的宝卷仍有遗漏。笔者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发现一批宝卷,其中不乏珍品。这批宝卷的发现不仅可以窥见其在海外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流布、保存和刊行,而且对于民间宗教、民间女性宗教信仰等方面研究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