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南京明代石拱桥襟湖桥的科学保护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南京明代石拱桥的残损进行分析,找出其可见的病害。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其结构性能,找出其潜在的病害,并进行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分析。最后,综合残损调研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适用于明代石拱桥的保护技术,得出的结论可供同类型石拱桥的加固修缮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古塔建筑破坏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现有的古塔建筑加固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古塔建筑抗震能力,从而避免地震带来的破坏,随着隔震技术的日趋完善与成熟,如何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古塔建筑抗震保护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介绍了隔震原理与隔震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方法进行隔震加固,并对比了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够大大的提高古塔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隔震技术在古塔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从普通的居民建筑到高层建筑,从千篇一律的建筑格式到各式各样的建筑布局,均体现了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但时不时发生的建筑物问题也令人担忧,为此,有必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4.
元代蓬莱古船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山东省蓬莱市登州港发掘的蓬莱古船在保护过程中采取的“■料”修复技术、聚醋酸乙烯脂丙酮溶液喷涂船全加固技术以及生桐油喷涂船体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金娜  左岩岩  路丽芳 《神州》2013,(15):49-49
古城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大部分的古城墙损坏严重,甚至已经倒塌,对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古城墙损伤的原因,借鉴已有的古城墙修缮加固的方法,对古城墙各类损伤的修缮加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乔建新 《风景名胜》2021,(1):0254-0254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也随之发展,由规模到数量不断增加。地震识别加固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贡献得益于以我国钢 - 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为研究案例的众多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详细阐述和介绍了包括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加固等,并说明了地震前评估和加固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苏鸿嘉 《风景名胜》2021,(1):0108-0108
在土木工程中,结构和地基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坚实而稳定的结构和地基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居民的安全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因此,在土木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使用科学,成熟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提高土木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造和诞生了许多文物古迹。这些古迹与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文物如何保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大型古建筑群的基础岩体出现裂隙、破碎带、危岩体、负地形、崩塌、滑坡等相关病害成因,介绍了水平锚杆加固危岩体技术、斜锚杆加固海蚀洞技术、喷锚挂网处理表层破碎带技术、锚索加固城墙、表面作旧保护特色地貌等技术的研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吕良波 《丝绸之路》2012,(10):19-20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蚀相当严重,许多器物通体矿化,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埋藏环境加剧了青铜器的腐蚀,对该类青铜器的保护需从考古现场保护开始重视,只有采用渗透加固和背衬加固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才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从考古现场保护的处理到实验室内加固处理的研究成果,此期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以太原永祚寺无梁殿为例,研究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和结构性能。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精确测绘,获得其准确的几何尺寸信息。然后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建筑形制进行分析。另外,通过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获得砖砌体的材料强度,结合精确测绘获得的几何尺寸信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模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了该建筑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结论为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故宫太和殿木构件现状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保护,故宫博物院对太和殿进行了勘查,发现如下木构件问题:西山挑檐檩跨中挠度过大;三次间正身顺梁及山面扶柁木榫头位置下沉10cm;明间藻井下垂13cm,井口爬梁已经开裂.通过运用结构力学相关方法,对这些构件的结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结果表明:西山挑檐檩虽然挠度较大,但强度满足要求,不需要加固;山面扶柁木榫头下沉的原因是局部受弯强度不足,但已通过支顶解决该问题;正身顺梁榫头下沉的可能原因是材料老化,局部受拉、弯、剪强度不足,通过采用钢木组合结构进行了加固;藻井下沉的原因是木材老化,井口爬梁抗弯及抗压承载力不足,通过采用扁钢箍加固的方法进行了加固.研究结果可为古建筑保护及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手卷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装裱形式,在历经从晋至清的千余年发展后,形成了撞边手卷、套边手卷和转边手卷三种经典样式,其中转边手卷又可分为挖嵌式与镶接式两种工艺。流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转边手卷大多为更节省绢料的镶接式装裱工艺,但此工艺复杂繁琐、技术难度较大,到了当代,有所式微,面临失传的境地。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博物馆藏《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转边手卷的修复重裱为例,叙述对原装裱用料、配色、镶接工艺等的研究,以及原尺寸恢复其原本镶接式转边手卷的过程,旨在为古人优秀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队在调查乌兰察布一呼和浩特段明长城大边时发现一处石刻,刻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主要记述了兴筑石刻附近长城的时间、修筑者、所修长城的起止位置及长度等,为研究这段明长城的修筑史提供了一份价值极高的文字资料。同时,明代洪武年间北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这段长城关系密切,长城与沿边卫所共同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永乐时期,明朝调整了北边防御战略,北边防线南撤,这段长城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明末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及连年自然灾害,促使农民大起义暴发。李自成农民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后,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随着全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急剧变化,农民起义军由原之反对明王朝统治转为联合明宗室所建南明政权共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6.
无锡八士镇宋代墓葬出土的绿髹荷花形漆钵是极为罕见的“绿沉漆”实物,利用三维视频显微系统、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这件绿髹漆钵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髹荷花形漆钵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髹红色以及绿色面漆的工序制作而成;其木质胎体为杉木属,漆灰以植物油和中国大漆作为胶结材料,而面漆则是中国大漆并添加了熟桐油作为助剂;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绿色漆膜的呈色是由雌黄和靛蓝调配而成。这是对“绿沉漆”漆器制作工艺的首次科学鉴别。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画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of Southeast Asia is marked by a relative lack of Acheulian assemblages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Old World. Suggestions that prehistoric human populations in this area relied instead on a non-lithic technology based on bamboo have not been supported by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o provide a diagnostic means of assessing prehistoric use of bamboo, cut marks were experimentally produced on bone using chert tools and bamboo knives.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xamination revealed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cut marks produced by the two materials that allow identification of bamboo knife cut marks on faunal materials. Such evidence, if found in Pleistocene through early Holocen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Southeast Asia, would indicate early human reliance on bamboo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9.
文物领域利用数字化文物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文物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文物交流的新趋势。如何更好地利用采集的文物数字化档案,发挥数字文物的作用是进行文物数字化的最终目的。为此,针对新津观音寺明代壁画各种病害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缺损状况,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了计算机自动虚拟修复研究。研究表明,Criminisi基于样本的图像修复算法可利用图像小波域的小波系数优化因子,保证算法对不同纹理程度的图像采用适当的优化因子值以实现修复策略的调整,其采样的"素材"同实际壁画修复一样来自于画面已知区域,在观音寺壁画数字图像上有较好的虚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