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遵循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方程式,现已广泛应用于纸张、金属、陶瓷、织物等的直接分析,也适用于文物的无损分析研究,此方法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虽刚刚起步,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本研究介绍了传统年画印制所用红蓝色料的发展历史,选取15种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常用红蓝色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标准样品的化学结构与红外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三幅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年画开展无损检测。结果显示三幅年画的红蓝色料均为合成颜料或染料,包括酸性大红G、酸性墨水蓝G、普鲁士蓝等。本研究扩展了红外光谱在书画文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为传统年画色料的无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遭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可谓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现存大批珍贵文物正面临着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损坏。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文物保护中,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文物保护维修中,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技术、材料、工艺,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构皮纸、桑皮纸、山桠皮纸、雁皮纸和竹纸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采用中心化归一、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四阶导数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区分皮纸和竹纸的有效依据,为红外光谱在纸质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光纤反射光谱是一种完全无损的颜料鉴别方法,适合用于精美珍贵的彩绘文物颜料工艺研究。光纤反射光谱在国际文物研究领域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方法,而国内由于缺乏反射光谱数据库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颜料颗粒度和产地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对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和黄色系颜料的反射光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用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彩画和书画文物的颜料分析中,证明光纤反射光谱确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颜料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被应用到皮质文物保护领域。分析检测是获取文物病害信息和评估保护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表面分析、光谱分析和波谱分析、热分析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在皮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情况。皮质文物本身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信息,对皮质文物开展系统全面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定性和定量研究环境因素对皮质文物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皮质文物检测结果数据库和皮质文物病害标准图库,以及构建皮质文物劣化和病害防治保护效果评价体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化学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石质文物保护中所用化学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探讨了一些在石质文物保护中有发展潜能的化学材料。有机硅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保护材料与石材的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对于开发适用的石质文物保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纸张的老化程度一直是纸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研究方面,以往多采用目测法和经验来推断纸张的老化程度。纸张物理强度、聚合度等能表征老化状态的理化性能测试由于需要大量的样品而无法用于文物检测。近年来随着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原位、无损、微区的分析方法,拉曼光谱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纸质文物的相关分析研究中,为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拉曼光谱在纸张老化、碳黑颜料以及其他颜料上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随着拉曼光谱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等的结合,未来将在纸质文物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微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物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物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杂化物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铁质文物表面保护材料性能尚需完善,其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甚密。有机-无机杂化物是材料学领域的新兴产物,它能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能融为一体或赋予其新的性能。本工作根据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制备出一种有机广无机杂化物MT,经过盐雾加速腐蚀测试、电化学测试等大量模拟、对比实验,证明该文物保护剂能够有效减缓铁质文物的腐蚀,并解释了其封护保护原理。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环境空气中无机或有机酸性污染气体会腐蚀馆藏砖石质文物并使其表面出现有害盐。常见的有害盐种类复杂,可能同时含有无机和有机酸阴离子。为进一步认识文物盐害和分析盐害产生的原因,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色谱的有害盐中无机和有机酸阴离子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测定馆藏砖石质文物上有害盐中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硝酸根、亚硝酸根、磷酸根、硫酸根、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丁酸根、戊酸根等十二种阴离子。采用2~30 mmol/L KOH淋洗液梯度洗脱,能够在35 min的检测时间下实现该十二种阴离子的快速分离与准确检测。所有阴离子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95,检出限为0.001~0.022μg/mL,定量限为0.004~0.073μg/mL;加标回收率为81.8%~107.0%。该方法采用超纯水作为溶剂,样品处理简单,易于操作;具有成本低廉、检测时间短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可定量计算有害盐中多种无机及有机酸阴离子的质量分数。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和仿制玉炉表面有害盐中的无机及有机酸阴离子的分析,可为分析盐害发生的原因,阻止、延缓及预测盐害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馆藏文物中的书画、古籍、档案、纺织品和竹木漆器等有机质文物,常常受到霉菌的破坏。为了解文物库房有机质文物中霉菌病害现状,寻找适合的防治方法,利用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四个库房内文物材料与囊匣上滋生的霉菌进行采样、培养、分离和鉴定。实验分离出的14株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6个属,包括毛壳菌属(Chaetomium)、畸枝霉属(Malbranchea)、曲霉属(Aspergillus)、派伦霉属(Peyronellae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等,其中毛壳菌属数量最多,曲霉属次之,多数为能对文物产生危害的常见菌种,亟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实验结果可为今后霉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工作方案的科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因素做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文物保存小环境的研究、尽早公布实施《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规范》、重点解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重视新馆建设、规范陈列制作和环境改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建议。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以实现我国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个体保护走向科学的整体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石质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势在必行。现阶段封护材料主要是有机高分子和一些在位聚合低聚体材料,高分子封护剂由于渗透性差、固化应力大等原因应用已被限制,低聚体以其良好的渗透性,无固化应力,与石材相容性好等原因受到更多的应用。研究了一类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正硅酸乙酯等为单体、溶液缩聚的硅酸酯低聚体石质文物封护材料。探讨了单体用量对硅酸酯封护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硅酸酯封护材料的附着力、憎水性、透气性、耐可溶性盐、耐酸碱老化以及耐紫外光老化等分析测试,还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等分析。通过试验分析表明,聚合过程中,MTEOS用量控制在40%(wt)时附着力及接触角达到最佳。封护后试样的耐酸碱性、耐可溶性盐、耐紫外光、透气性和抗冻融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研究的硅酸酯低聚体材料能够满足石质文物的封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无酸纸的发展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酸纸是很重要的一种馆藏文物保护载体.本文对无酸纸的发展现状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根据我国文物保护的需要,研制文物保护专用无酸纸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是无酸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