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勇 《敦煌学辑刊》2022,(4):215-220
<正>敦煌文献中的藏文文献是现存最古老的纸质藏文文献,包括佛教典籍、契约文书、历史记录、法律条文、仪式仪轨、民间故事与传说等,对于全面认识西藏历史、诠释藏族文化、研究汉藏交流的意义重大。流散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献中,以法国、英国数量最多,又以1908年伯希和从敦煌盗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藏文文献价值最大。王启龙教授主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目录解题全编》(以下简称“《目录解题全编》”)(2021),成为连接学者与敦煌藏文文献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清代蒙古著名文人滚布扎卜(Gǖmǖjab,汉文文献又作古木布扎布、古穆布扎普等)生于乌珠穆沁札萨克亲王家族.他通晓蒙满藏汉四种语言,撰写过<恒河之流>、<汉地佛教史>等蒙藏文史书,参加翻译了佛教经典<丹珠尔>经,研究过蒙藏文,编纂过藏蒙文辞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编年体佛教通史的撰述,是为了应对末法时代来临和皇权强大造成的危机感,以砥砺信仰;具览佛教在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下的兴衰变迁,以为借鉴;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历史进行全面的记述和总结。其编纂体例诸如内容详略、纪年方式、叙史技巧等,直接受到传统编年体史书,尤其是《资治通鉴》的影响,又具有佛教史独有的特征。其史料来源浩瀚繁多,佛教史家广征博引佛籍文献,参互稽考儒道典籍,更扩展史料范围,採摭诏令、碑铭、表、记、序等文字,以撰成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通史性著作。  相似文献   

4.
白居寺壁画     
正印度、尼泊尔、中原的多种绘画技巧和画风在此融汇。白居寺寺名,据吉祥多门塔第四层西北如意宝殿壁画题记和《后藏志》、《江孜法王传》及《汉藏史集》等藏文文献记载,全称为“吉祥轮胜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汉文名称“白居寺”即是藏文简称的音译。  相似文献   

5.
加洋加 《中国西藏》2013,(4):F0002-F0002
6月8日,西藏萨迦寺流失海外经书捐赠仪式在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馆举行。藏文《大藏经》是重要的中国佛教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藏文《大藏经》不仅对研究藏传佛教,而且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次捐赠的经书,由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从海外辗转得到并无偿捐赠给西藏萨迦寺,经专家鉴定是十五世纪初明代永乐时期的珍贵古籍,是明朝册封的萨迦派大乘法王时期捐造的《大藏经·甘珠尔》泥金写本中的一函。这函经书重归祖国,补齐了该部《大藏经》的缺失,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宗教价值、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国强 《收藏家》2000,(5):46-49
印度佛教约于七世纪传入西藏地区后迅速得到发展。松赞干布时期,减族学者吞米桑布札仿照梵文创制了藏文,藏文佛典的翻译从此开始。此时的译经主要是从汉文佛经开始,翻译成藏文佛经,是当时土番王朝及上层僧侣诵渎的经卷。约于公元779年建成的桑耶寺,是藏卫地区佛教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有两件大事对于佛教在西藏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此时剃度藏族僧人,标志着西藏从此建立了以藏族为主体的佛教僧侣组织;二是广译显、密典籍及传播密法。这一时期是西藏地区译经活动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历代法宝记》是现存最为重要、也最为可靠的唐代四川禅宗史料。在内容上,它主要以唐代兴盛于四川剑南净众寺和保唐寺的一派禅宗的历史为轴心,将整个禅宗的历史乃至思想加以总结和系统化。由于它对四川禅宗史、中国禅宗史、中国佛教史、汉藏佛教交流史、汉藏民族交流史以及中国与朝鲜佛教交流史都具有相当的价值,所以,自其问世伊始,即引起了国际佛学研究界的持续关注敦煌发现的关于《历代法宝记》的写卷,到目前为止,共有11个。它们是:英国所藏斯516、1611、1776、5916、11014号,法国所藏伯2125、3717、3727号,俄罗斯所藏Φ261(M.1514)号,…  相似文献   

9.
张润民 《收藏家》2009,(9):41-44
中国佛教按照流行地区与使用语言,可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体系。流传地域广泛,影响最大的是汉藏两系佛教。汉藏佛教造像足以代表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精华。汉藏佛教艺术联系密切,但因传播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内容题材、艺术表现手法部各具特色,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恶趣清净怛特罗》多用于丧葬仪礼,自吐蕃时代已被翻译成藏文并收录于当时王室公认的译经典籍《丹噶目录》中。在现存的新旧两个译本中,尤其是属恶趣清净怛特罗新译本中,九佛顶曼荼罗图像在吐蕃占领期的敦煌、西夏时期的榆林3窟及西藏西部的帕尔噶尔布等诸多石窟寺院中均有发现。本文拟据此并结合汉藏佛教史籍中与恶趣清净新译派九佛顶曼荼罗有关的文献,探讨属恶趣清净系九佛顶曼荼罗图像的配置及该曼荼罗在敦煌、西藏西部各时期思想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清代佛教史家在继承前代佛教史学批评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佛教特点,在史学批评的形式、语言风格和品评内容上,都有了新变化、新特点,对佛教历史发展、高僧大德史事、寺院山林的盛衰发展以及世俗历史人物、社会变迁等,进行总结和品评,发出了时代声音。其史学批评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以佛教史观为中心,儒家思想为外沿,将儒释思想融汇为一体,做到"佛教为体,经史为用"的内外统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4):F0002-F0002
《汉唐海洋文献辑录》《汉唐海洋文献辑录》上下册,尚永琪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该书是一部海洋历史文化资料集,它以正史文献为中心,辑录了汉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是两汉三国文献中的海洋记述、两晋南北朝文献中的海洋记述、隋唐五代文献中海洋记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系统梳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9份敦煌藏文文献《生死轮回史》的基础上,提供了该写本的全文英译,并对其与其他敦煌文献的关系以及该写本的写作经典来源、作者、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了这部《生死轮回史》和其后的《回向》、《通向天界之路》是一个三部曲的假设,认为其作者是一位吐蕃佛教徒,成书年代当为800年左右.文章认为,这部《生死轮回史》的灵感来源于佛经《华严经·入法界品》,最后又提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但内容和目的却是前佛教时期的生死态度和安乐观念,这一点形象地揭示了佛教传播者在西藏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当时佛教已传入西藏,但本土宗教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因此机敏的佛教徒在保留本土宗教一些根本性观念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用相似的佛教概念去改造它.就写本而言,佛教传播者保留了当时人们死后转生天界或至少脱离恶趣的愿望和最终的归宿地,最终却说明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放弃原有的仪轨并逐渐接受佛教的修持.  相似文献   

15.
正感谢张馆长,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谈谈我对文献学的理解和作为读者对《文献》这个刊物的期待。我的研究领域是六朝佛教史和佛教文献,研究中感到宗教文献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建立。在从事历史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中古史料比较少,常常是老师第一课就把基本史料的情况都交待清楚了。这未必说明中古史学者文献功底扎实,而是这一领域的前人业已将文献使用的关键问题解决了。但在中古宗教史领域,就不是这样了,每个研究者都要自己动手解决文献的问题,比如佛典的翻译年代、作者归属,僧传的史源,古小说的辑佚,乃至石刻史料、敦煌吐鲁番的写本等等。同位素追踪法先以我个人的研究为例,谈谈对佛教文献研究方法的理解。最初我关心  相似文献   

16.
藏文《大藏经》是藏文佛教典籍汇编而成丛书的总名。它分为村珠尔(可译为佛请部)和丹珠尔(可译为论疏部)两大部分,其内容广博,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大藏经》的翻译和编目藏传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典籍的译介展开的,藏译佛教典籍绝大部分是在西藏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翻译的。从佛教前弘期的第一位译师吞米桑布扎到洋师南喀迎共有引位;从佛教后弘期的译师仁钦桑布到敏珠林大洋师达玛室利共有171位,他们把梵文、汉文、象雄文、下图义等经典和论著译…  相似文献   

17.
史家探索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分别由陆、海丝绸之路而来的说法,往往强调陆上传来的作用,而忽视海上传来为先的巨大作用;虽然清末学者梁启超在《佛教之初输入》一文中,早就明言“佛教之来非由陆路而由海,其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1]其论渐渐为史家所接纳,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初,诸如杜继文、魏道儒之《佛教史》[2]列举详细史实予以肯定,吴廷、郑彭年著文《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3]重新作出具体的论证:然而,如何列举广东、广州有关佛教史实和文物状况,对佛教先传入广州的历史作用加以专题论证则鲜为有之:  相似文献   

18.
无畏生护是11-12世纪前后印度密教大师,他所编纂的《金刚鬘》和《究竟瑜伽鬘》是关于曼荼罗仪轨的经典文献,有梵文本和藏文译本传世。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许多学者撰写有相关注疏,成为曼荼罗图像创作中最重要的文本依据,对当下藏传佛教美术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藏文文献,对无畏生护的生平以及这两部文献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在藏区的传播历史等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9.
《吐蕃兵律》形制古旧、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是一件出自敦煌蕃占时期,或自敦煌流传至西藏阿里地区的古藏文文献,是目前所见历史最早、内容最具体、篇幅最长的吐蕃时期的军事文书,为研究吐蕃借鉴唐朝军事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战时禁止损毁佛殿等律例”的作用在于作战时期尽力保护佛教圣物,此律的颁布与吐蕃统治者倡扬佛法、遵奉佛教的历史息息相关。“琼(■)和库隆(■)的律例”中记载的人物信息可为写卷断代提供依据,“幻化王”为墀都松赞普,称其为祖父者为赤松德赞。文章通过分析这两类典型律例,认为《吐蕃兵律》极有可能是在赤松德赞时期制定,并以法定文书格式颁布。  相似文献   

20.
抢救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已刻制7万余板,即将完成,《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印制发行进展顺利。历时30年进行的藏文大藏经抢救工程取得实效。佛教将“佛、法、僧”视为三宝,藏文大藏经属“法宝”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教说翻译、论著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