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红 《文献》2006,(3):79-83
汪象旭,原名淇,字右子,更字儋漪,号残梦道人,西陵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刻书家.他一生刊刻书籍,今可见者有<雪心赋直解>及附录<地理碎事>、神怪小说<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记证道书>二十册一百回、<吕纯阳祖师全集>一卷附逸事一卷、<女科第一善本重订济阴纲目>附<保生碎事:济阴慈幼外编>、<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尺牍新语广编>等十多部.  相似文献   

2.
李开军 《文献》2001,(1):128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比较有名的诗人,曾被梁启超视作"诗界革命"三杰之一;学问很好,他的<中国古代史>曾是作为教材;民国后他还曾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是风云一时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钱建状  王兆鹏 《文献》2004,(1):100-107
一、庄绰生年考 庄绰,字季裕,存诗不多,<全宋诗>卷一九二三仅录存其诗三首,但他的<鸡肋编>,在宋人笔记中,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价值"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①.  相似文献   

4.
梁任公与国立京师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任公名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广东新会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乡试.与其师康有为同是"戊戌变法"的主将,并称为"康梁"."公车上书"后,先后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及<西政丛书>.又主讲长沙时务学堂,鼓吹和推进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人京,参与"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持立宪保皇立场.1911年武昌首义后,初拥护袁世凯.袁欲南面称帝野心暴露后,梁启超又策动其得意门生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出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文学上主张文体改良和诗界、小说界革命."五四"运动后反对"打倒孔家店"口号.  相似文献   

5.
谢冬荣  石光明 《文献》2006,(1):73-81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6.
1949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全国有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人口的文盲比例则更大。党和人民政府把扫除文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黑龙江的扫盲工作开始得较早,1946年就开展了识字运动,但是真正的大张旗鼓扫除文盲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的。从新中国成立到1994年45年间,黑龙江扫盲教育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扫除文盲。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经历了"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扫盲协会"的成立两个高潮,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冬学和民校。业余文化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村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扫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扫盲工作认识观念存在偏差,文化学习很难与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师资素质较低,办学经费匮乏,人口流动频繁。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扫除文盲运动。江苏省积极执行中央政策,在农村和城市中广泛进行扫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掀起了扫盲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全民扫盲     
《文史博览》2014,(6):62-63
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展了扫除文盲(扫盲)运动。当时,全国人口约5.5亿,文盲数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到1953年止,全国扫除职工文盲近100万人,扫除农民文盲308万人,  相似文献   

10.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和目录学家,他生前曾为著名政治家、藏书家丁日昌的"持静斋"藏书编有<持静斋书目>和<持静斋藏书纪要>.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字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要职,藏书达10万馀卷,多宋元版本及旧钞本,藏本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11.
<正>陈衍(1856—1937年),字叔伊,号石遗,晚称石遗老人,福州人,早年幕游各地,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国专等学府。他以精深的诗学、儒学、经学、朴学、史学、经济学等造诣,在清末民初文坛上享有盛誉,留有大量诗文经史著作,所揭橥的"同光体"诗论对中国近代诗坛影响深远。民国4年(1915年),陈衍60岁。对于一位早已申明"吾自入民国,既不为官,绝口不谈政治"的  相似文献   

12.
《唐刺史考全编》补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明福 《文献》2005,(2):149-156
郁贤皓先生在<唐刺史考>的基础上,经过十余载的仔细搜罗和精密考订,撰成三百余万字的大著<唐刺史考全编>①(以下简称<全编>),使治唐代文学和唐史者从中获益颇多,故而傅璇琮先生称其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大型唐代文史工具书"②.几年来笔者在比照<全编>和周绍良、赵超二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③(以下简称<唐墓志续>)及其他相关文献时,偶尔也会发现<全编>还存在一些不甚妥帖和漏收之处,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将平时所搜罗之材料依<全编>之体例,整理成文,聊作补遗,妥之与否,还望方家正之.  相似文献   

13.
古文字资料中有如下两则材料: ()<古玺汇编>(简称<汇编>)0332号 ()<古陶文汇编>9·4 两例右面的字在<汇编>1936号作形,3288号作形.另在<汇编>1935号中有作形的字,其字在<汇编>1937号作形,<汇编>1938号作形,<汇编>1939号作形,这些皆增加了邑旁(详<战国文字编>1084页).  相似文献   

14.
黄明光 《文献》2005,(3):176-188
<国榷>系明末清初人谈迁所编撰,是著名的明代私人编年体史书.谈氏认为当时各家所撰编年史书,多忌讳失实,讹误肤冗,拘忌文法;桎枝耳目,荒诞甚多;见解肤浅,遗害不凡.于是自己广搜博采,拾遗弥阙,参以己论,摭格成编.又自以为对"事辞道法",都经过"句榷而字衡",故名其书为"国榷".今人评是书褒词颇多,赞扬备至.  相似文献   

15.
粟特人在中国研究的新成果--评<粟特人在中国一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本书是<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所编的第十辑论文集,作为<法国汉学>"粟特人在中国"的专号出版①.  相似文献   

16.
陈恩虎 《文献》2005,(3):84-91
在遗存各种古典文献中,题有"汪淇"辑评校刻的作品主要有<士商要览>、<西游证道书>、<吕祖全传>、<证道碎事>、<济阴纲目>、<保生碎事>、<万病回春>、<王百谷先生谋野集>、<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和<尺牍新语广编>等.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汪淇也曾校刻出版金声、陈子龙、夏允彝和陈洪绶等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60卷,人物传就有50卷之多;民国<黑龙江志稿>共62卷(不包括<大事志>),人物传有9卷,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1卷,则共有10卷之多.  相似文献   

18.
李弘毅 《文献》2005,(2):209-219
徐乃昌(1868-1943),字积余,号随庵.<南陵县志>记之云:"光绪癸已(1893)恩科……覃恩一品封典赏戴花翎,二品衔,官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监督金陵关."①他以"积学斋"名其藏室,民国后寓居上海,享年七十六岁.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者路康乐所著<满与汉: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一书,运用"民族-社会"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清末民初政治变革背景下,满与汉、君与臣、维新派与保守派以及立宪派与革命派等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博弈,以及满人社会生活及满汉关系的演变,从而开辟了满族史研究的新视野.该成果有助于推进满族史的研究,并深化学界对清末民初民族关系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迁互动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与窦先生书>一文,历来被视为元代负有盛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许衡(1209-1281)代表作之一.各种总集,但凡选人许衡散文,均有<与窦先生书>,如元苏天爵编<元文类>、明刘昌编<中州名贤文表>、清蔡世远编<古文雅正>等;有的甚至仅选此一文,如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今人邓绍基等选注<元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