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正帝胤祯的教育思想齐红深胤祯(1678—1735),即清世宗,系康熙皇帝第四子。自小在皇宫受到严格的教育,精通汉文典籍和儒家学说,并精马步箭和满语、满文。康熙死后,于1723年即位,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胤祯为人严明峻历,是一位有作为的清代皇帝,在...  相似文献   

2.
1995年12月8日,十一世班禅活佛在日喀则坐床;在他坐床一周年的日子里,7岁的活佛来到北京雍和宫为僧众讲经说法。雍和宫举行十一世班禅坐床周年法会1996年则月22日,初冬的北京风和日丽。雍和宫,这座北京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香烟绦绕,钟鼓齐鸣。十一世班禅坐床周年法会将在这里举行。雍和宫,其前身是雍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为皇四子岚演所建,初称“贞贝勒府”,在岚植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改成雍亲王府。胤镇继位为帝后,于雍正三年将其府邪改为行宫,败名“雍和宫”。雍正皇帝驾崩,其子弘历继位为乾隆皇帝,亲自谓…  相似文献   

3.
雍正四年(1726年)春,清世宗“仰体列祖严惩奸恶之心,祗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命宗人府将其弟允(胤)把、允(胤)等人的黄带子革去,“以严宗牒,以儆凶邪,以为万世子孙鉴戒”①。继而,又准宗人府之奏,命允祀等“更改旧名”②。当此之时,允祀更名阿其那,而允之名被改为塞恩黑。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冬,清高宗恢复允祀等本名,收入玉牒。允祀等改名之事,与康熙、雍正二朝的皇权之争关系密切,凡清史论著、雍正传记等,每多涉及。唯“阿其那”、“塞思黑”究为何意,清代文献中未见表述,近代以来则众说纷纭。考察诸家之说,或…  相似文献   

4.
1992年《陕西金融》钱币第18辑中翁翼翔《“崇祯通宝”述略》一介绍说:隶书崇祯钱,经小缘细,制作峻深工整,钱透逸,祯、宝二字“贝”四角皆圆形,精美绝伦。  相似文献   

5.
《世说敬胤注》所保留晋元帝君臣谋划建国路线的佚史为重描东晋建国史提供关键线索,由其可知在“以天下无主,便宜登大位”的“中兴”路线和“修桓、文之事”的割据路线外,东晋立国前夕元帝曾谋划过“建小晋于大晋之中”的“创革”路线。唐修《晋书·元帝纪》部分内容明显由此条敬胤注改写而来。通过逐一比勘诸家晋史,可确定敬胤注为虞预《晋书》佚文,文字改易很可能发生在晋末徐广《晋纪》修纂过程中,并为唐修《晋书》所沿袭。以此为基础,可重新勾勒出东晋立国路线在“中兴——创革——中兴”间转换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6.
雍正帝继位后,康熙十四子"胤祯"更名"允禵"的问题,曾作为持雍正继位"窜立说"学者们的一个有力证据。其实他们的"求证"只不过是利用"次等史料"来证明了十四子的名字曾经是"胤祯"的史实,而没有能证明十四子出生后的"原名"就是胤祯。不但如此,他们对允禵更名与雍正继位问题也找不到任何关系。本文考订了解决皇子更名问题最具权威性的史料——皇室玉牒,结合康熙朝满汉融合中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深入与十四子更名有关史料中的语境与情境,阐明了持雍正继位"合法说"学者们根据皇室玉牒对十四子胤祯改讳允禵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而化解了他们在此问题上关于史料解读的分歧,最后也试图对他们共同遗留的"未决"问题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7.
明初功臣吴祯墓文/朱兰霞吴祯(1328~1379年),安徽定远人,初名国宝,为避太祖朱元璋字“国瑞”之讳,帝赐名“祯”。祯与其兄良从太祖起兵濠梁后,并为帐前都先锋。祯在取滁州,下集庆,克镇江、广德、常州、江阴、池州等战役中,因战功显赫,积功由帐前都先...  相似文献   

8.
(作者姓名之后括弧内、圆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数)明清宫廷历史古籍关于宫中‘对食”明鼓安皇后死事疑案考林倩起义后清廷的防卫措施清世宗不叫J青L祯,叫J肖乙相南宫复辟与景帝之死清代公主从清宫医案论光绪帝载楷之死太医难当陈可冀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特点 陈可冀清代孝庄孝钦两太后比评贞度门失火莱冯佐哲朱金甫周文泉吴世昌(1.36)商传(a.38)李尚英(1.82)顾真(184)王天有(2.67)王树卿(5.31) 周文泉(3.3)江幼李(3.14)断简残篇话宫廷—评介 《听雨闲谈》等书谢国祯(2.%)清宫廷学者高士奇和他的著作来新夏(2.,42)唐代正字学考…  相似文献   

9.
启源的书法     
启功先生是饮誉中外的大书法家,其弟启源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成就,卓然成家,为书坛所瞩目。 启源于1920年生于满族爱新觉罗氏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九世祖为雍正皇帝,八世祖为和亲王弘昼。雍正帝胤祯共十子,第六子弘瞻过继给果亲王为嗣,承袭王爵,第四子弘历继承大统,即乾隆皇帝。第五子弘昼于雍正十一年(1733)封为和亲王。其余诸子早亡,  相似文献   

10.
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满族人,清世宗胤祯第四子。二十五岁即位,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逊位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 弘历是个很有做为的皇帝,文治武功都有成绩。他重视汉族传统文化,重用汉族文人,于整理、编纂汉文化古籍上尤为著力。他从小就受汉文化的薰陶,孜孜以求,在经史、诗文、戏曲、书画、鉴赏等诸方面都有很深造诣。在绘画上更是个难得的多面手,山水、花鸟、蔬果、动物、佛像等都画得很好。 他十八岁学画,广泛临摹,多所师承。花鸟学黄荃、徐熙,山水仿董其昌,蔬果师法林椿,折枝草木得力于边鸾,动物则受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影响。他善于中锋用笔,以草书、隶书入画,古秀浑逸,天趣活泼,老劲处直逼沈周,清隽处又酷似赵孟頫、王冕。他擅画梅、  相似文献   

11.
不能忘记的启示──郭沫若故居举办《甲申三百年祭》纪念展词录从1994年3月25日至4月20日,郭沫若故居以《不能忘记的启示》为题,举办了《甲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纪念展。展题“不能忘记的启示”,原为薄一波以前的纪念题词,此次纪念展中又有张爱萍的“以史...  相似文献   

12.
一刊登在《闲谈家》上的雍正遗诏1770年7月,俄国著名启蒙运动者尼·伊·诺维科夫(1744——1818)创办的《闲谈家》杂志上,在显著位置刊出了一篇中国皇帝雍正的遗诏,标题是“中国汗雍正给儿子的遗嘱”。雍正皇帝即清世宗胤禛,是清朝前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也是一个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中国皇帝。雍正晚年虽因病缠身,但仍“照常办事”。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第3期《文史精华》上,《中医药界大请愿》一文中第三个小标题是“杏坛同心沪上集会”。这里作者误将“杏坛”一词当“杏林”使用了,特指而辨之。 杏坛,原为孔子讲学的地方,以后常比喻为儒家传道的阵地、讲坛,有时也用于著名学  相似文献   

14.
《喇嘛说》     
《喇嘛说》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乾隆皇帝在派兵击退入侵后藏的廓尔喀军、大将福康安根据谕旨“酌定凯旋事宜”,随后汇总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后,又特地撰写《喇嘛说》一文,并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勒石立碑于北京雍和宫大殿前院的“御碑亭”内。...  相似文献   

15.
清世宗雍正,作为“康乾盛世”时期承前启后的君主,不但以其极为勤奋的励精图治精神及留有数量众多的《雍正朱批谕旨》(以下简称《朱批谕旨》)而为人所称道,而且推行了一些改革积弊的“新政”,诸如“摊丁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最早记录的一次日食,不是在埃及,也不是在巴比伦,而是在中国。《竹书纪年》载:夏代仲康“5年秋9月庚戍朔,日有食之”。纪有年月日,无纪时。这次日食,在《尚书》里记载的的较详细,《胤征》一文中载:“惟仲康肇位四海……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 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纪有月日时,无纪年。而《左传》昭公17年抄自《夏书》说:“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去驰,庶人走。”则证明《胤征》、《竹书纪年》所记是实有其事。《新唐书·历志》引载张说的《历议新…  相似文献   

17.
一、邗国之封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次年大封诸侯.他的一个儿子封于地处淮夷之中的“邗”(在今江苏扬州),称邗叔.(《姓考》:“周武王子封邗”.《百家姓辞典》:“干”:邗,古国,周武王之子所建.《中国姓氏大全》:“周武王之子封于邗,是为邗叔”).公元前1064年,武庚反叛邗国,因其民众都属淮夷,可能也参与了这场叛乱,邗王在叛乱中或战死,或被夺封,故亦被裹入其中.因为在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周公帮助成王平息叛乱后的大规模分封诸侯中,又分封了一位姬姓贵族往邗国.《潜夫论·五德志》:“姬(姓)之别封众多”,“凡、蒋、邗、茆、祚、祭,周公之胤也”.邗国,子爵.《续通志·氏族略》“周有邗子”是也.  相似文献   

18.
<正>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似藩屏周。……邢,……周公之胤也。”所谓“周公之胤”即指周公的子嗣,说明邢国是西周初年较早封建的诸侯国之一。关于邢国的始封地望,自汉代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今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错误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耿承山 《旅游》2002,(3):40-41
雍和宫在佛教丛林中占有首屈一指的位置,与雍和宫两次作为“潜龙邸”不无关系。因此“绝”事,“绝”物,“绝”闻也多。  相似文献   

20.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