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蜀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长安至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和傥骆道等组成;另一部分由汉中至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组成。其中金牛道与米仓道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范围,是蜀地北接中原的重要道路,也是魏、蜀两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纽带。这两条道路上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址,诠释着三国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勇"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米仓道”不仅是一个包括主道、旁道、支线和延长线的交通系统概念,而且是一个与米仓道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和由此体现的人地关系系统概念,在历史时期存在时空变迁,其历史地位在北方入蜀陆路系统中仅次于剑阁道,并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四川南江有“韩溪”,传说得名于萧何追韩信故事.传“韩溪”谷口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的2012年米仓道考察中发现密集的栈道、桥梁和砅石遗存,可知这里确实是古代交通道路经由的重要地点.通过“韩溪”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米仓道的走向和作用,是有意义的工作.讨论韩信脱离刘邦军是否有南行的可能,对于理解秦巴山地古代交通结构的特征,也会有所推进.或许米仓道和金牛道的关系,也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说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米仓道是历史上从今陕西汉中循濂水河谷翻米仓山再循南江河谷入四川的一条重要通道(图一)。虽然,这条古道在历史上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此道陡险难行,历代就未设驿站,至今已荒芜。又因资料短缺,故迹难寻,对它的考古研究甚为簿弱。笔者去年对米仓  相似文献   

5.
梳理和考辨入蜀古道“金牛道”上和“米仓道”上的两个以“萧何追韩信至此”而得名的“韩溪”,论证“米仓道”上的“韩溪”得名于萧韩故事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6.
米仓道为古代蜀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单一孤线,而是多线复合的南北向交通网络.沿线碑文、题刻、栈道、铺递遗存遗迹等资料和传世文献记载揭示,历史上通南巴等川北地区与陕南汉中曾长期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米仓道各重要线路承担着连接巴—汉一带各州、郡、县治所的交通功能,是官府人员往来和政令文书递送的主要通道,亦是民间行旅通商路线,因而具有官道或官民共用道路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巴中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秦时属巴郡宕渠县,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始置巴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清化郡,民国二年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县为市。“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人多有驻足巴中。他们不仅在此建造寺庙、开窟造像、装彩题词,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艺术珍品,也给我们研究南北交通关系、化交流以及商业经济等留下了非常丰富而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今天西部重要的化旅游资源,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遍布巴中各地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8.
米仓道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道“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它是历史上汉中与中巴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的主要载体,亦是军事上用兵孔道之一.汉末建安二十年(216)张鲁兵败阳平(勉县老城),从南山奔巴中一般即以此为米仓道出现之始.其实,早在此前的建安五年(200)张鲁和刘璋反目,鲁即遣兵攻取巴地,与刘璋相拒.时广汉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况观音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朱元乡(图一)。通江县今属巴中市管辖,东连万源市,南接巴中市平昌县,西临巴州区、南江县,北通陕西省汉中市南郊以及西乡、镇巴二县。历史上从汉中入蜀的古米仓道穿境而过。境内摩崖石刻造像丰富,以盛唐造像为盛~([1]),此后时有开凿。其中,距通江县城东55公里的朱元乡观音岩,海拔约365米,在其西侧崖壁脚下开凿有上、下两层共4龛摩崖造像,面向西北,最低  相似文献   

10.
古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人蜀的焚道,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道路,泛指古时人蜀的水陆通道,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上的特指概念,即由关中经过汉中通往四川的陈仓道、褒斜道以及由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