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建设 《华夏考古》2006,(3):98-102
文章对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北齐造像从碑体形制、造像内容以及雕造年代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石刻和与之相关的寺院及文献记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真武大帝是道教四象之一,为镇守北方之神。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真武像来探讨真武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真武形象的研究,从而把真武像分为三类,得出真武像由武神形象发展到文武神形象,定型于文神形象的发展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年铭鎏金铜造像数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开皇二年张万通造像单身坐像,通高14、像高3.9厘米。佛高髻,面丰圓,披广袖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四足高方座上。后有举身舟形大背光,背光上阴刻莲瓣纹头光及身光,外圈饰阴刻火焰纹(图一)。方座的左、右侧及后面刻铭38字:"开皇二年正月八日  相似文献   

4.
札萨克银印是清朝统治者赐予蒙古旗主的重要信物,也是旗主权力和地位合法性的凭证。近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引起了博物馆界的较多关注,也使得原藏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博物馆的同款银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对两方印章的印文、边款、背题的满蒙文进行了释读,并通过递藏状况的追溯和实地调研,以及与其他札萨克印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四子部落札萨克银印系赝品,是对四子王旗博物馆真印的仿制。此外,本文也对札萨克银印所反映的清代礼部在维持满蒙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沈岩 《文物春秋》2014,(4):66-68
中国的象牙雕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则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期。清代的牙雕技法分为南北二派,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象牙席和五象桥两件牙雕艺术品设计巧妙,技艺高超,恰为南北两派牙雕工艺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博物馆藏两件瓷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以来,济南市博物馆陆续收集到一批瓷器。其中有两件瓷枕较有特色,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唐铜官窑犀牛鹅纹枕高9.5、枕面长14、宽8.8厘米(图版捌:3)。据原收藏人告诉笔者,此枕是在山东省曲阜县出土的。瓷枕以犀牛为座,牛背上有1矮柱,上承向一侧略倾的曲面。犀牛跪卧于抹角长方形底托上,头略昂,偏向左方,阔鼻巨吻,双  相似文献   

7.
南京博物院藏两件北朝造像碑浅析郝金娥南京博物院藏有不少南北朝的石雕造像,它们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对其中两件北朝造像碑做一介绍与分析。北魏正光四年(533年)造像碑(图一),高196、上宽47、下宽57、厚15.5厘米,石质砂岩,灰白色,系1936年...  相似文献   

8.
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僧伽造像的发现和僧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在浙江瑞安县北宋仙岩寺塔(元延祐间改称为慧光塔)塔基中,发现一件木雕涂金的泗洲大圣像,高15厘米,身著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眉眼嘴细部皆用墨笔轻描,并用铅粉、朱色晕染;下有木座,座外包银片,四周有铭刻,前刻“泗洲大圣普照明觉大师”,后刻“四洲大圣”,左刻“弟子陈怀玉”,右刻“妻马氏八娘”,底部墨书“为三男小晟造佛”(图一、二)。仙岩寺塔的始建年代,根据塔基中发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比丘灵旦的题记说,是庆历三年(1043年)癸未二月八日其塔造成”。同出的《妙法莲花经》后孔氏十六娘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陈列的北魏《皇帝礼佛图》浮雕,原属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是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祈福开凿。研究者对于该浮雕被盗凿、修复现状以及真伪问题曾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实物考察,对比浮雕被盗之前照片、拓片和目前窟壁凿痕,追踪大都会当年经手人研究轨迹,考证出该件文物大致修复时间和现在展示中对原浮雕位置布局的改动,指出展品的修复痕迹及多处错误,同时阐明该文物在中国佛教史和雕塑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藏有铜造像多件,现将其有确切纪年及可推断其时代的七件简介如下: 一、延昌三年佛像此像一九五七年由益店镇收购站拣选入馆。为单身坐佛,桃叶形身光,束腰须弥底坐,下设四足床架。通高11.3、像高3.5、床架高2.5厘米,重60克。床架右前足残佚。佛像馒头状高肉髻,面部方圆,双眉弯如新月,两眼微合,向下俯视,下颌近方。两肩窄瘦,双手作禅定印。身穿园领敷搭双肩的袈裟,内著僧只支。衣纹为阴刻直线纹。结跏趺坐于底座上。衣裙于座前自然下垂。身后阴刻圆形项光和身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艺术最晚至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就已在中国流传,四川等地发现的铜摇钱树和摩崖石刻上都曾找到过佛像。这些佛像的造型风格受犍陀罗佛教艺术(Gandhara,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其佛教艺术是希腊和印度风格融合的产物)的影响。旧金山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申永峰 《收藏家》2012,(2):21-24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最初为释迦摩尼去世后,弟子为了纪念和瞻仰而雕刻的造像,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门弟子纪念那些因佛法修行而成为大觉悟者、大智慧者的造像。  相似文献   

14.
<正>漫步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展厅,观众会在不经意间捕捉到过去近一百五十年间西方人对亚洲文化和艺术的认知轨迹。从大厅的二层回廊开始,此处陈列着博物馆最初收藏的中国明清瓷器,它们工艺精巧,色彩绚丽,深受当时西方藏家的青睐,收藏名家阿特曼(Benjamin Altman)遗赠的中国瓷器即在其中[图一]。从干洗店小职员起家的阿特曼创办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百货公司,一跃成为纽约商界的百货  相似文献   

15.
全文结合笔者对国内外博物馆教育工作的理解,对大都会博物馆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工作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介绍与评析,认为大都会博物馆在教育理念为先、教育体系完善、教育以人为本以及注重基础数据的统计与研究等方面,都值得国内博物馆教育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刚刚庆祝了建馆70周年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位于堪萨斯市,密苏里州),正在进行整修和增建新馆。基于未来规划,全部馆藏品正在清点之中。在过去数年中,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一直从事中国藏品的评估工作,为艺术馆的整修、重新布置和出版做准备。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可能是中国以外最完善的收藏之一,特别是建筑(如北京智化寺藻井和天花板)[1]、绘画(如许道宁《渔父图》)及佛教造像(如龙门宾阳中洞皇后礼佛图)[2]。在清点和评估未展出的中国艺术品之时,有一件从未公开过的藏品值得与大家分享。这是三幅十分难得的东魏武…  相似文献   

18.
徐汝聪 《东南文化》2014,(5):89-100
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陈列的北魏《皇帝礼佛图》浮雕,原属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是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祈福开凿。研究者对于该浮雕被盗凿、修复现状以及真伪问题曾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实物考察,对比浮雕被盗之前照片、拓片和目前窟壁凿痕,追踪大都会当年经手人研究轨迹,考证出该件文物大致修复时间和现在展示中对原浮雕位置布局的改动,指出展品的修复痕迹及多处错误,同时阐明该文物在中国佛教史和雕塑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着的陕西各地历年来出土的造像多件。以下仅介绍几件比较重要而尚未发表的造像。 1、北魏释迦牟尼造像:此造像为石质,高65.5、宽38厘米,重34.9公斤。1974年由西安西关王家巷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根据造像题记知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造。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十五年龙门期作品。释迦牟尼结迦跌坐,臂弯曲双手结定印置腿上,两旁浮雕胁侍菩萨,姿态各异,衣褶均为密集并行线纹。佛头发髻水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