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会昌六年道教度人经幢赵灵芝,张体义郑州市博物馆现存一座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1974年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一起移至馆内收藏。这座经幢残损严重,仅存一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  相似文献   

2.
笔者供职的西安博物院藏有玉器近万件,玉带钩是其中较为精美的一个类别,本文将我院所藏玉带钩选择数件进行重点介绍,供同好鉴赏。  相似文献   

3.
因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经幢盛行于中土大唐,流播五代、辽、宋、金。经幢造像为经幢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叙录了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844年)经幢所镌佛教造像,通过图像与经文的比照,初步考证其主体造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经文的变相,揭示了经幢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付梓出版的《新人藏墓志汇编》一书,是近几十年新征集的后秦至元代墓志三百余方集辑而成,以唐时为多。其中不乏精品,对历史有佐证和补漏之功用。现考证其中一例,1995年4月出土于西安东郊灞桥区官厅村的《大唐故永王第二男新妇河东郡夫人宇文氏墓志铭》,刊刻于唐肃宗元年(762)四月。石质,志文17行,满行10至20字不等,行书,吴通微撰,陈国公李倩书。  相似文献   

5.
正造像座作为佛、菩萨立像的重要构件,或为素面,或为彩绘,或刻有发愿文、题记、供养人、乐伎、神王像等(1)。相较于风格样式统一的佛、菩萨像,造像座的雕刻在风格和内容上较为灵活多变,成为研究石刻造像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张石安释迦佛青石造像座,现藏于西安博物院,据博物院藏品档案记录,佛座2006年由小雁塔文物保管所从凤翔征集得来。  相似文献   

6.
李举纲  樊波 《文博》2006,(1):24-25
西安碑林收藏有唐《王仁静造像》三种,均为王仁静发愿所造, 这种由同一人发愿刊刻的多个造像在目前所见的实物资料中十分鲜见,故显得尤为珍贵,值得重视。三尊造像均为石质,体量相仿,属小型造像一类,其造型及艺术风格相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三像皆有发愿文,其中两尊有明确的纪年,对研究唐代民间造像的风格及断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简单  相似文献   

7.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正始二年铭弩机,因为是传世品,多年来真伪未做考证。本文以出土的正始二年弩机与此弩机进行铭文、器形的比对,认为馆藏弩机是一件汉代不带铭文弩机伪刻正始二年铭文,又依据弩机各部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将该弩机的时代定为东汉早期偏晚。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8)
<正>玉带在古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鞓带、尾、带銙、带扣四部分组成。玉带銙是玉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形制以方形、拱形等为多见,其上多装饰龙纹、兽纹、花鸟纹、人物纹、植物纹。玉带上带銙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本文以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銙为例,择其佳者,供同好赏析。一、唐代玉带銙唐代玉带銙多呈方形和长方形,也  相似文献   

9.
季爱民 《文物》2020,(2):59-65
<正>《唐东都大圣善寺山门院故开法大德先藏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先藏禅师塔铭》)石刻2002年出土于嵩山嵩岳寺塔东侧半山坡,石刻所属墓塔原位应在此处[1],但今不存。石刻现存于登封历史博物馆。文字由温雅于唐元和三年(808年)撰书,记述先藏禅师(724~797年)的师承关系、求法与传法经历及归葬地等内容(图一)。该石刻此前见诸报道与文章,主要为介绍石刻形制、铭文字体、行款、出土和收藏情况以及简述先藏生平等[2]。本文将首次刊布塔铭拓片(图二)[3],抄录全文,并在此基础上考证  相似文献   

10.
宗23534号《皇图永固经》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为庆贺宣统皇帝登极所作的藏文贺词。本文讨论了该文本的创作背景,并首次公布其全文和尾题,向学界提供了一份新的研究材料,有利于学界加深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6,(8)
正故宫博物院藏有遂安詹氏旧藏《先贤遗墨》一宗,包含《宋贤四帖》手札(藏品号新00202350)等文物~([1])。《宋贤四帖》卷首有朱熹后人朱家溍题签(图一),后有跋:"先文公朱子手书《春雨帖》真迹与张宣公手书《新祺》、《佳雪》、《桑梓》三帖真迹,共裱一卷,为遂安詹氏所藏。自南宋以降,至今经数百年,洵可贵也。余得展卷伏读,深感庆幸。"(图二)引首为明代中书舍  相似文献   

12.
王乐庆 《文博》2014,(4):92-96
观音菩萨是民间百姓最为崇奉的菩萨,她以大慈大悲的善行和救苦救难的德行成为拯救生灵一切苦难的"救世主",观世音菩萨的塑像遍布各大寺院和梵刹丛林,以"观音"命名的地名和建筑物各地皆有,戏曲《观音救父记》、《观世音修行香山记》、《观音菩萨鱼篮记》和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大量传世文学佳作也充分反映了观音菩萨在中国的盛行,本文则主要从造像的角度,来阐释民间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和信仰,乃是东方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马玥佳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89-102+154
《清拓唐李阳冰篆书“听松”册》原为清代金石学家黄易旧藏拓本,后转入朱翼盦先生欧斋,由朱先生家属捐赠后调拨至故宫博物院保藏至今。拓本出自惠山寺听松石床原石,附有翁方纲观跋、黄易题跋和藏印,又经多位名人鉴赏收藏,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及文物与题跋比对,尝试梳理拓本的概况、流传、鉴藏等问题,对不同的说法进行补充考述,并通过辨析黄易首次登临惠山亲访古刻的时间,说明本册黄易题跋记载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4.
冉万里  倪丽烨 《文博》2003,(2):57-61
1992年5—9月,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市南郊龙门镇的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进行了清理,出土墓志1合。方形,盖呈(?)顶,边长75、厚38厘米。共计796字①。现将墓志断句、标点抄录如下,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距曾侯乙墓约百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墓。发掘简报认为:此墓的年代晚于曾侯乙墓,可定在战国中期的前段;此墓位于曾国国君的陵区之内,随葬的礼器有九鼎八簋,属诸侯国国君的品级,而且墓中器物的风格和器类的组合都与曾侯乙墓相近,因此二号墓墓主的身分相当于曾国国君。这些结论都是可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入唐高句丽移民史的研究,近年长安地区新出土的唐大历十一年《南单德墓志》就是可资充分利用的新史料,其不仅为入唐高句丽移民增添了一族新姓氏,也为研讨中原南氏的迁变与流向提供了新素材。另外,还能为研讨唐代以后始较多出现的南氏人物世系与族属问题提供一个值得思考的案卷,并为进一步研讨入唐高句丽移民的归属意识与民族认同问题以及渐趋融入唐人共同体的历程,为站在以中国为核心视域的角度来探索"朝贡体制"问题下的唐朝与朝鲜半岛的宗藩关系提供一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18.
宋涛 《文物世界》2007,(2):19-22
1961年,山西省博物馆自太原市购得古代写经残片一帧。此残片约20厘米见方,正面书写汉文佛经,背面则书以古代西域文字,当时即对此帧文物的纸质与书法风格进行鉴定,大致可以认定应为公  相似文献   

19.
罗红侠 《文博》2002,(6):75-77
1993年秋末,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石家村砖场在取生产用土时,推土机推出石质墓志铭一合。周原博物馆在得到报告后,立即派员前往现场了解出土情况。墓志铭出土于墓葬。当了解人到达时,整个墓葬已基本推掉,现场已辟为道路,经初步钻探,墓室仅残存高不足1米,墓道为斜坡形,残长仅存2米左右。墓志铭原放于墓门口的墓道中。  相似文献   

20.
仲威 《收藏家》2007,(2):83-90
《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①。原石久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