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铜爵上的"爵柱"格外引人关注,更为其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我们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爵的身影,但在其中爵的适用年代和功用多张冠李戴、荒诞不经。那么青铜爵到底是作何用途?爵柱的意义在于实用还是象征?青铜爵是夏商周三代酒器组合的核心,作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中晚期逐渐消失。《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青铜爵的形状一般为前有流,即倾  相似文献   

2.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3.
《仪礼》所见饮酒器有爵、觚、觯、角、散五名,可称"五爵"。"五爵"袭用了商与西周的爵、觚、觯、角、斝之名,实际已是容量概念了。礼家称其容量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升,共五等,还有一个"凡诸觞皆形同,升数则异"的旧说。"凡诸觞皆形同"之说,可以在战国宴乐图中得到印证。"五爵"皆为筒形。它们容量有别,而器形无异。礼书"五爵"的称谓原理,可概括为"容量化器名"。这种酒器命名策略服务于"以小为贵"原则,令尊者使用容量较小的酒器、卑者使用容量较大的酒器,以此标识身份高下、强化等级秩序。这就构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奇特等级酒器礼制。  相似文献   

4.
么彬 《文物》2022,(1):62-64+2
铜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也有学者认为铜爵属于温酒器。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出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通行至西周时期。铜爵是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常见、最典型的酒器,是当时作为身份等级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合中的核心器物。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四件带有铭文的铜爵,现介绍如下。爵1件。1984年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居民捐赠,具体出土地点不详。  相似文献   

5.
吴娇 《沧桑》2013,(4):22-23,53
青铜爵是夏商周时期酒器组合的核心,也是重要的酒礼器之一。本文通过对青铜爵来源、器物组合、发展演变的分析,提出青铜爵为饮酒器的可能性较大这一观点。此外,考虑到青铜本身的特殊性,推断青铜爵在诞生之初即为夏商周时期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礼器。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7,(7)
中原地区出土有青铜礼器的东周墓葬中,经常发现部分铜礼器的器类和形制呈现出较早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又往往饰有当时流行的纹饰,显非传世品,而是与其他青铜器同为当时所造,应为仿古器物。文中统计的东周时期铜器墓葬共280座,如侯马上马、洛阳中州路、邯郸百家村等。春秋早期早段仿古酒器仅出现在中高等级铜器墓中,且为西周早期流行、西周中晚期已基本不见的爵、觯相配的组合形式。春秋中期晚段到战国中期的仿古器物均为仿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流行的铜礼器。仿古器物的衰落过程体现了时人对于西周宗法礼制重视程度的减弱,反映出宗法制度本身的逐步式微。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6,(11)
正说起中国青铜器文化,用"器以藏礼"四字概括最恰当。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这是我国第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青铜礼器,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图1),让我们看到了夏代青铜礼器的身影,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图2)、盉和食器鼎。青铜礼器在夏  相似文献   

8.
胡洪琼 《南方文物》2022,(2):220-225
青铜觚、爵是殷墟时期青铜礼器组合的核心,根据觚、爵套数多寡至少可把青铜礼器墓分为五个等级。铜觚、爵配套使用的原因是其在裸礼上两者要相互搭配使用,才能完成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祀活动。晚商时期,青铜觚爵随葬制度对商文化核心区产生影响并被广泛认同,至西周中期,这一制度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9.
《儀禮·士虞禮》中出現了廢爵、足爵、繶爵等飲酒器,被用於祭祀"三獻"。宋人把足爵、繶爵説成三足爵。今人或云三種爵都是雙耳杯,或云足爵是三足爵、廢爵是斗形爵。本文徵諸《禮記》、《儀禮》中的獻尸禮文,圍繞"尸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尸執足"這條記載,推測廢爵、足爵、繶爵三者都是斗形爵。足爵之"足"指的是斗形爵之圓足,廢爵則是斗形爵去掉圓足的形狀。繶爵也是有柄有圓足的斗形爵。在禮器等級上,"五爵"爵、觚、觶、角、散最高,次廢爵,次足爵,次繶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青铜礼器——鸟形青铜匜造型独特,全器呈三足鸟形,整体造型兼顾器物本身"匜"和表现具象的鸟兽形的特征。通过对青铜匜的自名的文字字形和器形演进的考证,认为匜的器形来源于盘、盉;进一步通过文献考证发现,盉与祼礼器"彝"关系密切,亦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鬹",与崇鸟文化相关。从分析匜、盉的自名文字和相关出土资料,分析匜与盉在器形和功用上存在的异同点及其成因,进而明确匜与灌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鸟形青铜匜造型的来源进行梳理,发现鸟形青铜匜在造型、功能、文化内涵上符合灌礼器的特征,与鸟(鸡)彝所代表的祼礼器一脉相承,来源于上古崇鸟习俗和太阳神、风神崇拜,造型上既带有拟形酒器的遗迹,又具有匜的独特造型。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6,(9)
正器鋬是指容器腹部一侧半环状突起供单手握持的部分。青铜器鋬最早随着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而出现,殷墟文化时期直至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以酒器居多,爵、斝、角、盉等带有单鋬的青铜器占有相当的数量。因此,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早期[1]的青铜容器中,带鋬的造型显得特别而突出。在商周青铜器的范铸技术中,外范是器体赖以成形的核心,也是器表装饰依赖的载体。而器鋬、耳等附件由于垂直突起于器壁,需要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1,(6)
正青铜觥,是一种源于兕牛角制作的盛酒器,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式微。器身常呈椭圆形或方形,周身饰以纹饰;有圈足、四足或三足;盖上常为兽首形状,流部用于倒酒,兽首与兽背一体构成觥盖;有些觥的腹内还置有勺。因其流行时间不长,与其他器物相比,出土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和见于著录的青铜觥不到百件。山东地区考古近来半个多世纪发现的东周时期贵族墓葬较多,而西周的贵族墓葬非常少。  相似文献   

13.
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彝器",品种繁多,可分为六大类: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商周时期,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或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以表示虔敬。水器是沃盥时用的注水或盛水器,包括盘、匜、鉴。西周中期以后,水器地位逐渐上升,许多酒器也转化为水器,出土器物的组合中常以水器配套。本文通过介绍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匜,探讨青铜匜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沃盥之礼在当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朱军 《文物世界》2002,(4):38-42
觚,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化遗址即有陶制品出土,其用途为酒器。夏商较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部分器型仿青铜礼器,多用作陪葬冥器。  相似文献   

15.
《周礼》以官制的职掌系联政治制度及礼仪制度,其中一些礼节的描述中不乏对相关酒器的解说。其中所涉及的酒器主要有盛酒器、饮酒器、挹酒器以及专门的礼器。通过对相关酒器名称的梳理与辨析,可以了解它们在使用中的严格规定以及其所代表的礼义,进而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礼制思想。  相似文献   

16.
铜爵是二里头文化至西周文化时期最重要的铜礼器之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铜爵在铸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的铸型分范技术既一脉相承,又各具地方特色。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影响了工匠的技术选择,铸造技术的发展及不同技术的选择决定了铜爵最终的器物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商周时期铜爵的形制特点、分范技术、演变轨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铜爵的功能、形制和分范传统共同造成了其三足排列不均衡的特点,由此形成铜爵器身稳定性不佳的缺陷。在铜爵的器形演变过程中,器底横截面由椭圆向圆形不断转变,原因之一当是为了使三足排列不断接近等边三角形,从而增加器身的稳定性。这也为探讨类型学中关于器物形制演变的动因问题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文化陶礼器的造型艺术表现为简洁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与夏代礼制文化中"尚质"的审美倾向十分吻合。陶礼器的造型艺术由黄金比例、纹饰和仿生三种设计方法以体现陶器造型和装饰的简洁与抽象性,而三至四期动物造型装饰的增多则为商代青铜礼器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酒器和食器的器物造型构成了礼仪中行为与时间的观念,以及动与静的礼仪活动的日常行为规范。而高等级墓葬中的稀有陶器斗笠形器,其造型与古人对天的描述相同,它不仅代表了所葬之人的身份与职能,还是上层社会对天祭祀权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一、禁名的由来禁是一种案形器,是两周贵族在祭祀或宴饷时置放酒器的用具,它之所以起名为“禁”,反映了商周之际统治阶级在政治要求和社会习俗上的变化。商人敬事鬼神,所以礼器中的酒器甚多。同时,商人嗜酒,商代奴隶主墓葬的随葬品中酒器成堆,一般平民小墓也不少一觚一爵。商代末期,纣王荒淫无度,“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  相似文献   

20.
铜方尊是起源于商代晚期殷墟青铜文化的一种青铜酒礼器,最早出现于殷墟青铜器第一期,方形的设计与方鼎、方爵、方卣及陶方形圈足器、方尊形器有关,与圆形铜礼器相比,方形铜礼器的使用者等级更高,身份更尊贵。殷墟青铜器第三、四期,随着殷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往,以及商末周初的战争与民族大迁徙,铜方尊传播至周边地区,西周早期,出现新的器形与装饰风格,西周中期发展至顶峰,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