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襄樊市长虹南路墓地发掘的13座墓葬,其中东汉墓2座、隋墓2座、唐墓9座。均为砖室墓,随葬器物有陶、硬陶、瓷、铜、铁、铅锡、金、银器等。它们的发掘丰富了本地区汉唐时期墓葬资料,尤其是M16画像石门的结构填补了东汉墓葬发掘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1,(1)
黑庙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白庙乡黑庙村西北部。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两汉墓葬近250座,本次报告其中的53座西汉墓。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竖井墓道土洞墓、空心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铁器、铜器等。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等推断,应为一处平民墓地。出土的陶缶演变序列完整,为研究陶缶本身的文化功用提供了新资料,对于研究平顶山地区汉墓的发展序列及西汉社会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4,(6)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茅坡新城建设项目发掘墓葬一座,该墓形制为多室土洞墓,出土随葬器物18件,其中陶灶、陶磨、陶房、陶俑等器物特征表明该墓是一座西晋时期墓葬,为长安地区西晋墓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海原石砚子墓地清理了10座汉墓,虽大多经历盗扰,但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随葬器物。出土器物以陶罐、壶、灶、铜镜、带钩、车马器、五铢钱等器物为主。在随葬器物和体质人类学上都表明石砚子墓地的居民是深受汉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影响的一群混合人群,对研究宁夏地区汉代的墓葬习俗以及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6,(2)
金浮沱汉、唐墓葬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金浮沱村西。2012年7月,为配合金浮沱小学基建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古墓葬5座,其中汉墓2座,唐墓3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随葬器物均较为丰富。这批墓葬的发现,为西安地区汉唐墓葬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唐墓所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并非流通货币,应是作为佩饰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1988年5——6月,省、地、县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房县桃园村大、小松嘴和半截坡发掘了十八座中、小型古墓葬,出土陶、铜、玉石等随葬器物八十余件。这十八座墓葬主要分布在大、小松嘴和半截坡的东麓,其中战国墓二座、西汉墓四座、东汉墓十座、宋墓一座、时代不明的空墓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西峰墓汉群位于郧县五峰乡西峰村,2010年5月至8月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在此发掘了24座墓葬。所有墓葬均为带墓道的岩坑洞室墓,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凸形、刀形三种,少量墓室以条砖砌筑、铺地。17座墓葬出土陶、硬陶、铜、铁、铅锡、石、蚌、水晶料、金银、蜜蜡等随葬器物228件(枚),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之间。随葬器物组合和形制既有汉文化大一统的特点,又有着自身的地方特色。该墓地是上庄汉代遗址外围墓地。  相似文献   

9.
胡兵 《东南文化》2016,(5):51-70
2013年淮安市博物馆发掘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共清理汉墓97座。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共同位于一大型土墩之下,与淮安地区传统族葬墓有明显的区别。墓葬随葬器物丰富多样,器物组合时代特征明确。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及排列情况分析,墓葬时代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时期,墓葬之间在年代上有明显的承继关系,是一处大型汉代土墩墓。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淮安乃至苏北地区汉代墓葬特别是汉代土墩墓类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1997年至199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于郑州市区发掘了5座唐墓,出土陶、瓷、铁、铜各类文物30余件。这批墓葬时代接近,均为中晚期唐墓,为研究郑州地区中晚期唐墓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考古队,对郏县黑庙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79为砖石结构,有画像石15块,出土38件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东汉早期的特征,此墓是平顶山地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画像石墓,对研究平顶山地区画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5,(9)
陶家寨汉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陶家寨村西。2011年10月,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2座砖室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及琉璃饰品等。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中期。墓中所出釉陶器为青海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釉陶器。此次发现的单体陶厕,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座东汉早期单体陶厕。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20,(4)
201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抢救性发掘汉墓5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等一批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这批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长安地区特别是长安东南郊平民阶层的丧葬风俗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1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大明宫中央广场发掘汉墓两座。墓葬未经盗扰,出土器物丰富,随葬品组合保存完好。综合墓葬地理位置、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两座墓分别为新莽时期和东汉中期汉长安城附近的低级官吏或一般居民墓葬。  相似文献   

15.
羊草庄汉墓     
《文物》2016,(8)
正201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鞍山市立山区沙河镇羊草庄发掘了78座汉墓,时代为西汉晚期到东汉中晚期。墓地出土随葬器物数量较多,种类也较丰富,但规格相对较低,墓主人应是当时社会的中下层民众。这次发掘对于研究辽宁鞍山地区汉代历史以及汉墓分期、断代都提供了新材料,对于探讨两汉时期长城以内地区的少数民族墓葬提供了新线索和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16年9—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德清县武康街道新龙村清理古代墓葬36座(汉六朝墓35座,唐墓1座),出土器物类型以罐、罍、壶、瓿为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测,黄泥墩14座竖穴土坑墓葬时代属于王莽前后,从墓葬的分布规律及随葬物特点推测,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重庆市丰都县汇南墓群加油站梁子和钟姑娘梁子发掘墓葬23座,其中西汉至新莽时期土坑墓9座、瓦棺葬墓1座、东汉时期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2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砖室墓6座。墓葬分布密集,有打破关系的墓葬共8座。出土器物以陶、瓷器为主,其次为铜、铁器,还出土了丰富的钱币。JM2出土的铜摇钱树干上有一尊佛像,为研究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春,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滨河地产工地发掘了4座古代墓葬,其中M4出土一合墓志,明确其为唐早期隋龛墓。发现随葬器物达59件,包括陶器、银器、铜器、铁器、石器,尤以彩绘贴金陶车最为精美,为研究唐早期墓葬又增添了一份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海盐龙潭港发掘的8座汉墓,7座为竖穴土坑墓或竖穴土坑木椁墓。随葬物品以鼎、盒、壶、瓿、罐、罍等硬陶器为大宗,部分墓葬随葬铜镜和钱币。墓葬年代大体可定在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正好填补了嘉兴地区这一时期汉墓考古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M168是枣树林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共出土随葬器物123件(套),材质包括铜、陶、玉石以及铅锡等。在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上发现有铭文“曾侯宝”,可以确认M168墓主为曾侯宝。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相关铜器铭文,推测M16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早晚段之间,约为公元前650~前623年。通过墓葬考古出土器物结合被盗传世器物,可以基本推定曾侯宝墓随葬器物组合,对研究春秋中期诸侯墓葬随葬礼制提供了新材料;M168随葬器物兼具周楚文化特征,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