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画像石刻画的图像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刻画儿童形象的画像可大致分为历史故事类、生活图景类、生业图景类、神话传说类等。其中历史故事类画像刻画儿童形象较多,此类儿童往往具有一定身份象征意义,对于表达历史故事内容完整性而言不可或缺。观察不同题材汉画像石中的儿童形象,可探析汉代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和汉代人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2.
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丰富,在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曾被史学家称赞为“绣像的汉代史”。对汉画像中胡人形象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多集中于胡汉交战图的研究。在庞大的汉画像体系中,胡人形象不在少数。根据归类,其类型可分为胡汉交战图、佛教胡僧、守桥护堰偶像、胡奴和乐舞百戏。虽然这些图像中的胡人各异,但是由于当时汉人对西王母的狂热崇拜,以及佛教的初步传入,所以这些画像中的胡人的形象可能离不开神仙崇拜的范围。它主要与汉代人们的思想有关,很容易将异域人理解为仙境中的人物。文章着重于对这些汉画像中的胡人形象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析汉画像中戟的图像马华民戟是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较常见的图像。朝的研究除了涉及汉代冷兵器发展情况外,还涉及到汉代社会等级、思想意识、军事制度等问题。本文仅对汉代朝的形象、形制、工艺、效能等问题探微钩沉、求教于方家。一、汉画像中戟的表现形式与作...  相似文献   

4.
吴扬 《黑龙江史志》2014,(5):278-279
犬在汉画像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庖厨、狩猎、畜牧等场景中均有出现。这说明它不仅以其自然物的有用性得到了汉代人的喜爱和信赖,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徐州汉画像中的犬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对汉代人驯养类动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耿庆刚 《文博》2012,(2):17-22
汉代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高峰,由画像砖石、壁画、建筑明器等反映的汉代民居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建筑各部等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整体与局部,几乎均已具备,因此,我国古代的各种类型民居,在汉代已基本成熟且已定型院落布局、结构同样如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汉画像砖石、壁画中的院落形象、院落模型明器以及院落遗址等进行整理,对其结构、布局进行分析,探讨其特征及主要构成部分空间位置关系,并结合文献对其反映的社会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汉画像中桥梁图像的年代、题材和象征内涵等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通过对桥梁图像中描绘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桥梁图像反映出的汉代社会生活、风俗和信仰,认为桥梁图案在汉图像中有三方面的内涵:现实世界中的建筑、历史故事的发生地以及冥界、生境和仙界三个世界中起着连接作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胡莹莹 《东方收藏》2022,(10):78-81
汉画像中蟾蜍与兔子在两套象征系统中承载着不同的象征功能:一是在天界系统承载月亮象征功能,形成月中兔和月中蟾蜍的形象;二是在仙界系统中作为昆仑山神话的组成部分,形成捣药兔和捣药蟾蜍的形象,象征“长生”。汉画像中蟾蜍与兔象征功能存在重合现象,同时也体现分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蟾蜍的月亮象征越发凸显,兔的长生象征则渐趋稳固。汉画像中蟾兔象征功能的重合现象和分化趋势表明,汉代是蟾兔象征历史流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张文璇 《东方收藏》2024,(2):107-109
作为长袖舞一种杂技化的延伸,盘鼓舞是汉代乐舞中颇具艺术价值的典型。汉画像中栩栩如生的乐舞形象,不仅再现了时代风貌,更为汉代盘鼓舞的研究提供了图像依据和形象映射。利用图像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现有出土的汉画像石与拓片图像等实物资料进行细致考察。文章通过对汉代盘鼓舞艺术风格和身体叙事的具体研究,探寻汉画像中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文化,力求还原盘鼓舞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0.
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四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四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队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伯神话是在先秦流行的箕星信仰与飞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风伯画像作为汉代丧葬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佑助墓主灵魂升仙的宗教功能。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说过:“惟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南阳汉画像石,可谓是汉代艺术的首席代表。南阳汉画像石从它被发现到现在,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海内外持续着巨大的影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探寻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它被艺术界称为“纯粹的本土艺术”,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第一个艺术热情时代”,更在美术史上被誉作“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南阳汉画像石展现给人们的是大气磅礴、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的共性特征;其次,南阳汉画像…  相似文献   

1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是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画像内容集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民情之大全,被誉为“汉代社会的大百科全书。”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术界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愈来愈重视,已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图集和专著。但是。在汉画像石的研究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在河南、山东等地陆续发现了一批清末民初作伪的汉画像石,估计这类刻石还会时有发现。就目前发表的有关汉画像石的一些文章而言,由于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已引起了材料上的混乱。在河南洛阳市郊北窑村,一位马姓村民家中发现的一块画像石  相似文献   

15.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最早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解放后至今,考古工作者先后共发掘和清理了三十多座汉画像石墓,其范围遍及汉代南阳郡所属各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与其他地区的汉画像石墓相比,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其墓葬形制及结构、画像位置及内容、雕刻技法及...  相似文献   

16.
顾雅男 《神州》2013,(3):200-200
汉代曾经是我国封建王朝经济、文化、艺术比较发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内形成的各种艺术样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舞蹈艺术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徐州地区的汉画像中呈现的舞蹈形象,论述了汉代舞蹈最为典型的审美特征,并结合当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该特征形成的原因,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所见周礼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具体考释了汉代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胡汉战争"、"投壶"等画像,认为这些画像所反映的献挚礼、献俘礼、投壶礼皆为周代遗俗.  相似文献   

18.
在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内容中,人首蛇身形象很多,是一种从外形到内涵都很丰满的艺术题材。关于它的定名,基本为一种意见。即认为那种有性别之分、呈对偶状态的人首蛇身像,是神话中人物伏羲和女娲。山东地区的画像石上对这类形象有“伏羲”榜题,为这种形象的定名提供了可靠依据。伏羲女娲形象在各地汉画像中大量存在,展示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分析其形象特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南阳是汉代画像石刻的重要“产区”,截至目前已出土一千二百余石。南阳汉画像石不仅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颇为驰名。省文物局为了把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介绍给国内外读者,已组织人力  相似文献   

20.
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了许多胡人的形象,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放入所出现的场景中去考察。汉画像中的胡人经常出现在车马出行的场景中,可分为两类:一为胡人导引,一为胡汉交战。此类画像中车马出行的目的地是西方的西王母仙境。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西,居住于西域的西胡,一方面可以作为去往西方仙境的引导者,一方面又可以是阻碍者。所以他们一方面希望升仙路上能得到胡人的导引,一方面又希望打败阻碍的胡人,到达西王母仙境。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的许多胡人形象或许与此种对西方仙境的信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