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博》2018,(6)
郭家崖秦墓地是一处与居址共存的大型墓地。北区共发掘的37座秦墓葬时代为战国,除一座为南北向外,其它全为东西向布局。可分为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两大类。葬具比较简单,多数为一棺,部分为只有盖板,没有边板的立柱框架棺椁结构,还有瓮棺。葬式除2座不清、1座未发现遗骨外,其余全为屈肢葬式。随葬器物比较简单,以陶器为大宗。陶釜最为常见,以往常见的大喇叭口罐与陶豆、陶簋不见出现。M36、M41出土的2件戎式高领袋足鬲最为典型,属于姜戎文化序列,与M8出土的秦式弧裆鬲反映的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这类鬲分布区域与时代特征十分突出,是探讨先周时期羌戎文化与周、秦文化渊源关系的重要器物。  相似文献   

2.
路家村墓地发掘8座墓葬,其中5座战国秦墓,1座汉墓及2座晚期墓葬,均属中小型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随葬器物特征明显,为凤翔地区墓葬研究增加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侯卫东 《华夏考古》2012,(3):91-98,126
罗坡岗墓地是一处战国晚期楚遗民"士"级族墓地,至少包含九个"核心家族",起码可分出两个支族。可识别出多组夫妻并穴合葬墓、兄弟辈并葬墓、父子辈墓等。罗坡岗墓地存在士级墓葬和普通族人墓葬两个阶层,存在随葬"鼎"核心组合的上层系统和随葬"鬲"核心组合的平民系统。墓地强烈的军事色彩,表明当时还存在家族式的基层军事组织。墓地的主体面貌为楚文化,说明秦国占领区基层楚人的文化传统没有普遍地改变。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至8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漳县博物馆在南漳川庙山墓地抢救发掘了23座东周墓,墓葬主要为陶器墓,随葬组合以鬲、盂、罐为主,其中一座随葬鼎、敦、壶、豆。铜器墓一座,随葬有铜鼎、缶、盏、盘、匜和陶簋、罐、豆。墓葬年代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相似文献   

5.
六道村战国秦墓地位于秦雍城城址东侧,为一处具有特色的国人墓地,整个墓地范围较大,本次考古发掘仅为该墓地局部,共23座,墓葬排列较整齐有序,多为偏洞室墓,仅个别墓葬为竖穴土圹墓,这批墓葬资料提供了秦雍城周边秦墓地"聚族相葬"布局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墓地。该墓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活龙村,共发现33座中小型竖穴土圹墓。随葬器物以鬲罐组合为主。陶鬲为西周早期常见的联档鬲。墓葬中有毁兵而无腰坑和殉狗现象表明这可能是一处典型的周人墓地。这批资料为研究西周早期关中北部的周人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8,(6)
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共发现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与以往发掘的秦墓葬相比较,极少见到与其匹配的秦人生前居址,而此次发现的"聚落型"墓地在宝鸡一带秦墓发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次发现的秦墓葬均为屈肢葬式,多为东西向;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直线洞室墓三类;葬具有木质棺椁、生土二层台与棚木搭建的棺室,以及瓮棺葬三类。出土器物包括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壶、陶甑、铜带钩、铜镜,还有少数礼器如玉器残块、兵器如铜箭镞及生产工具如铁铲等。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座秦墓瓮棺葬较为特别,虽然瓮棺器形显现秦文化特征,但同出的一件铲形袋足鬲却是戎式风格,这为最终确定研究该墓地属性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罗家湾墓地位于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殷集村,北京联合大学等单位于2016年10月、2018年1月发掘了其中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出土随葬器物60余件。从器物特征及墓葬形制看,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墓主人身份为下大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史家河河墓地的年代、布局、墓葬特征及族属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史家河墓地的年代集中在战国中期,个别墓葬略有早晚,其文化面貌复杂、多元因素共存,既包括了西戎文化因素、秦文化及三晋文化因素,又包括少量的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因素。史家河墓地在战国早中期是一处与魏国关系密切的戎人墓地;战国晚期时,这一区域成为秦河西之地,墓地所有者发生转化,成为秦人的一处葬地。  相似文献   

11.
宝鸡郭家崖秦国墓地与周边同时代的大型秦国墓地具有显著区别,其特征表现为:洞室墓与设壁龛墓占据绝大多数,随葬器物种类较单一,仿铜陶簋、陶豆、附耳长颈方口壶、大喇叭口罐以及秦式鬲等未有发现,而戎式高领袋足鬲比较多见。戎式高领袋足鬲与洞室墓几乎同时出现的现象,既可相互印证彼此与姜戎文化的紧密联系,同时还从历史的角度验证了秦人与姜戎族在西周晚期直至春秋战国时的关系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江陵九店东周墓》发掘报告提出该墓地有34座墓葬属于白起拔郢之后的战国晚期晚段墓,本文认为该发掘报告结论中的类型学和年代分析依据都值得商榷。34座墓葬中大部分墓葬随葬品组合和器物的年代特征,都不能确定属于战国晚期偏晚。从社会背景看,白起拔郢后楚国人口大部分东迁,在九店一个墓地就发现34座楚墓,且墓葬中随葬较多青铜兵器,这些都与当时社会状况不符,因此我们应该对江陵地区战国晚期晚段的墓葬断代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13.
<正>江川李家山1972年清理发掘27座墓葬、1992年发掘清理59座墓葬,两次共清理86座墓葬1,李家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墓地中墓葬材料保存相对完整、随葬器物所表现的墓主性别特征十分明显,对于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在葬俗方面的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李家山墓地相当部分墓葬人骨没有保存下来,即便保存下来的也没有进行体质人类学的鉴定,我们对该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是基于金莲山墓地的实践所得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16年9—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德清县武康街道新龙村清理古代墓葬36座(汉六朝墓35座,唐墓1座),出土器物类型以罐、罍、壶、瓿为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测,黄泥墩14座竖穴土坑墓葬时代属于王莽前后,从墓葬的分布规律及随葬物特点推测,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2)
2013年7~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疆和静县哈布其罕萨拉、哈尔哈提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小裕勒都斯盆地东北山前地带内的40余处墓地和石构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测绘,并对位于施工区域内的6处墓地和1处石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完成清理分属5处墓地的墓葬29座。其中,石围墓25座,墓葬特征基本一致,与察吾呼文化墓葬特征基本相同,其年代相当于察吾呼文化晚期,属于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石堆墓4座,随葬器物贫乏,年代尚待探讨。此次考古和测绘工作,丰富了对和静地区乃至焉耆盆地古代文化内涵的认识,对于探索察吾呼文化的来源和去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少陵原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时期重要墓地。文章通过对墓葬的埋葬顺序、墓室面积、葬式、葬具、随葬陶器组合的研究以及对带腰坑的墓、儿童墓和未见墓主骨架墓的分析,揭示出少陵原墓地的埋葬规律和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报告中指出的墓地为典型周人墓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段双龙 《沧桑》2014,(1):114-117
少陵原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时期重要墓地。文章通过对墓葬的埋葬顺序、墓室面积、葬式、葬具、随葬陶器组合的研究以及对带腰坑的墓、儿童墓和未见墓主骨架墓的分析,揭示出少陵原墓地的埋葬规律和整体特征。文章认为,报告中指出的墓地为典型周人墓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丹江口市八腊庙墓群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东周墓18座、唐墓2座、明清墓3座。东周墓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有以鬲、盂、罐为主的日常生活用品组合,墓葬时代约在春秋中、晚期,以鼎、敦、壶为主的仿青铜礼器组合,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晚期。本次发掘为探讨丹江口库区楚文化以及该地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棺与椁是墓葬的基本内容,《韩非子·内储上》:“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管子·尽藏》:“棺椁足以朽骨”。秦人的丧葬习俗曾受到周代传统礼制的影响,棺椁也不例外,在其发展和演变的特征上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秦墓棺椁的演变,则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秦文化,它对于认识周秦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国人,是指平民和一般官吏。东周时期秦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因此近乎90%的秦墓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目前除已被发现属于秦国王室的秦公大墓或秦国宗室贵族的陇县边家庄墓地以外,还发现多座秦国国人墓地,累计墓葬达千余座。如宝鸡斗鸡台11座屈肢葬墓;长安客省庄71座东周墓葬;西安半坡112座战国墓葬;宝鸡福临堡10座东周墓葬;宝鸡县阳平秦家沟5座秦墓;宝鸡茹家庄7座东周墓葬;大荔朝邑26座战国墓葬;户县宋村1座春秋秦  相似文献   

20.
耿庆刚  马亮  任晓燕 《文博》2022,(2):3-11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韩城市陶渠遗址发掘了15座秦墓,随葬釜、甑、盆、罐、茧形壶、蒜头壶等陶器和铁釜、铜镜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批墓葬的年代应为秦统一时期。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韩城地区战国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