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条约是中外关系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莫不与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种种关联,其中有关概念和理论,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相当长时间内,由于将所有条约视为不平等条约的先入之见,研究者对此未作认真的思考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条约领域越来越为学术界所趋重,专题性研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中外条约是中外关系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莫不与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种种关联,其中有关概念和理论,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在相当长时间内,由于将所有条约视为不平等条约的先入之见,研究者对此未作认真的思考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条约领域越来越为学术界所趋重,专题性研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权赫秀教授编著的《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近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有关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部基础资料集,计432页,40万字,分为“约章篇”、“文牍篇”两大部分。其中,“约章篇”收录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韩之间主要条约、章程及协定、合同等27件,均是反映近代中韩关系基本框架的主要国际协约文献。  相似文献   

4.
1907年至1911年清政府与荷兰就在荷属东印度设立领事问题再次展开谈判。在谈判中,荷方强硬地将设领和华侨国籍问题捆绑在一起,因而,中荷设领谈判与华侨国籍问题交涉交织在一起。为了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中荷双方都加快有关国籍法律制定的步伐,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及其施行细则因之而加速颁行。以陆征祥为代表的中方对有关国际私法欠缺应有的认知,与此相关,对中国的根本利益的定位发生偏差,进而影响了谈判策略的设计。陆征祥起初主张中方既取得设领权利,又依据血统主义维持对荷印华侨的属人主权,并抵制、反对荷兰依据出生地主义制定相关国籍法律。然而中方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有效的手段逼使荷方让步。经过近四年漫长的谈判,中荷签订《和兰中国关于和兰领地殖民地领事条约》,中国得以在荷属东印度设立领事,而在华侨国籍问题上,中方完全屈服于荷方的立场,荷兰得以将出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收纳为臣民。  相似文献   

5.
200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50年前的这一场战争对于战后的中国、美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国际形势,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共党史、新中国外交史、战后中美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朝鲜停战,尤其是苏、中、朝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政府认为,1684年条约和1842年条约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西段东半部分(西藏-拉达克边界)的条约根据。但中国政府认为这两个条约并不能成为这段边界合法有效的条约根据。中国政府的主张是有事实依据的,而印度政府的观点则是无法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07年12月13日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旨在取代此前因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失利而陷入危机的《欧盟宪法条约》。该条约应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生效,目前条约已进入紧张的批准阶段,而爱尔兰的全民公投否决了此条约,这使自以为已摆脱了制宪危机的欧盟内部氛围又骤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批条约,条约交涉成为晚清外交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晚清外交重臣伍廷芳办理了大量与条约有关的外交事务,从而对条约及中外条约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民国初年,伍廷芳为消除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不良影响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伴随着伍廷芳外交生涯显现的条约观念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其对条约与国际法关系的认识、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以及修约、拒约的观念与主张等几方面。其中的某些认识与主张,对于维护中国利益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亦存在着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9.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作为国内首届以"条约"为研究主旨的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收到论文67篇,范围涵盖了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的各个方面。前近代条约研究近代条约的产生始于中英《南京条约》,而在此之前,中外间已经存在着条约问题并开始了条约关系的酝酿。中山大学吴义雄围绕着嘉庆中叶中英之间所发生的系列冲突与互动事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候丽娟张士彬1997年4月17日,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02周年。这个条约是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的,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也是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在纪念这个国耻的日子里,对条约的内容和背景,有必要作一下回顾。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2.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14.
《苏日中立条约》与战时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日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轴心国签订的极具影响力的条约之一。当时舆论就对此沸沸扬扬,战后也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无意对条约进行全面评价,仅就条约与战时中国有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后中俄关于修订《伊犁条约》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近代中国与沙皇俄国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当中,在陆路贸易问题上给予沙俄侵略特权最多、给中国造成损害最大的一个条约是《伊犁条约》(即《改订条约》)。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后,中俄两国曾就修订这个条约关于商务方面规定一事断断  相似文献   

16.
张星先生是我国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张星对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学术贡献。张星收集整理汉文资料 ,翻译介绍外文文献 ,介绍西方东方学成就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等工作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中西交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32年和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向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互助条约问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争取与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促使苏联出兵参战,成为国民政府战时外交工作的重点。这一条约最终未能订立,但有关交涉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结束。本文探讨了这两个条约的相互关系及交涉的全过程。关于互不侵犯条约,重在分析国民政府从首先提议,到不愿订立,再到急于签订的种种原因。关于互助条约交涉,则着重梳理其过程,并分析其对中国战时外交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两个条约交涉的不同结局,是由两国战略利益的异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19世纪,英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外交强制手段,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续增条约》(北京条约,1860年)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  相似文献   

19.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对于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方面似乎是心甘情愿,并且有些急迫。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此结果甚至有些“自鸣得意”,认为中方也取得了胜利,“是一个双赢的条约”。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在丧权辱国的情况下仍“自鸣得意”呢?回顾一下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过程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史学家对前一个条约,发表了大量文章,充分肯定了它的功绩;但是,对后一个条约,苏联政府则竭力避讳。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只注重研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忽视了对《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的研究,甚至有许多文章把《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