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在阅读齐白石的《自状略》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即书里记的年龄同齐白石其他记载,竟有两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杜高 《文史博览》2005,(6):16-22
陈晓楠: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档案里记载的是“组织”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鉴定和评价。而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级别、系统等等储存并保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档案是非常神秘的。由于有着极其严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们不可能自由地翻阅自己的档案,而受到严格控制的档案材料也更不可能流散到社会上。  相似文献   

3.
女降神者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对非常陌生的男女,两人都上了年纪,穿着也很普通,但是父母显然很尊重他们,用一对平日里不常见的杯子为他们倒了茶,在我当时的感觉里。只有来了很重要的客人,父亲才会拿出这两个他收藏了很久的茶杯,可以说这两个茶杯就是客人尊贵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徐昕 《风景名胜》2013,(4):168-169
经常听到人说,旅行要趁早——嗯,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可以改一改了:旅游,年龄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想出发,任何时候都不晚。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找到我,请我帮忙带一个团,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待瑞典旅行团,所以特别叮嘱我,团里的客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请我务必多加关照。我想了想,看来他们还真是不了解北欧人:虽然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这十多年来,我所带的每一个北欧旅行团,  相似文献   

5.
1949年4月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势如破竹.直指南方。国民党军刘汝明部不战自败。未触先逃,从赣南进入福建,经沙县.5月中旬经过三元县城关,后到永安,直退到连城。这支溃军长途奔逃,士气低落.丧失军纪,该部经三元县城关的具体情况和造成的损失.在民国县政府档案里没有记载,记载最为详尽的是林伦榕的《刘汝明残部在三元》。林伦榕是三元城关人,当时已届少年,是亲见亲历者,他的所记应该比较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6.
1976年,我12岁,小学五年级。那年秋天发生的事深深影响了我们全家的命运。老家原先住在有着许多盐碱地的苏北。我两岁的时候,跟父亲迁移到现在这个乡村。在异地他乡,我的母亲为人和善,勤俭持家,父亲却性情直快,嫉恶如仇,因而得罪了队里一些人,他们合谋将我...  相似文献   

7.
殷明星 《南京史志》2023,(28):79-80
<正>何林生,镇北北关桥人,身高七尺,矮小,瘦削,花甲有余。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准确年龄,也一直没看到他的档案或身份信息。正宗农民,幼时习木匠,听说有把好手艺,吃过“百家饭”——是个木匠、瓦匠、漆匠的活计样样都会的“杂匠”。认识何林生师傅近30年,我能知道的差不多就这些。我20岁工作的时候,何师傅就是我们学校的“工友”,那时看他就是个老头。现在我也长成一个老头了,他还是原先的那个老头——岁月居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这的确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正>"归档",虽然作为档案专业术语,无论是在教科书,还是在档案学词典里,都有明确定义。而我对"归档"的认识,却与我接触到的基层档案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地反映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方面过程和成果。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如何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适应日趋发展的新形势,这是文书  相似文献   

9.
痞子阿伟     
阿花 《南方人物周刊》2012,(22):113-113
年阿伟崇拜“山鸡”,那个剃光头戴墨镜的古惑十子。 刚从老家搬来菜园(我所在的小镇)的时候,我认识了阿伟。那时候我7岁,阿伟和一个叫阿青的男孩是我们村仅有的两个同龄人。那年冬天,他们在我家附近的一片空地里玩芦苇杆子,后来我也加入其中,于是我们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10.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针已指向了子夜时刻,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一片寂静,记忆中村口那棵历经沧桑的老柳树,依然屹立在银色的月光之下,静静地凝视着古老的村庄。这棵老柳树,记载着我少小时的片段记忆,记载着村庄多少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相似文献   

11.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隔夜茶是不能喝的。放置得太久,好东西分解掉,坏东西生出来,还容易滋生细菌,喝了要拉肚子,最多用来漱漱口。老男人就是杯隔夜茶。他们要比你大15岁以上,皱纹有一点,肚腩有一点,抽烟的嘴巴里口气也有一点。他们可以大大方方付帐,却需要小心翼翼梳头;他们花钱买了年费1万的健身卡,却还是爬不到6层的楼。他们腰带越束越低,宿醉的时间越来越长。青春意味着生命活力,意味着生命还有许多的可能性。而老男人们,右手把名利放到兜里来的时候,左手已经把青春支付出去了。走近“中年”,他们突然若有所悟。有时候顾盼自雄,有时候…  相似文献   

12.
命硬的姥爷     
4岁的时候,姥爷被他爹挑着,来到东北。担子一头的筐里坐着姥爷,另一头坐着他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他娘一路踉跄地跟着。据说,光是从大连下船后到吉林这段路,一家人就足足走了半个月。按照姥爷的属相和他当时的年龄推算,他们到吉林应该是1927年或1928年的事。  相似文献   

13.
徐昕 《风景名胜》2014,(8):174-174
有一个团里有一对姐弟,年龄跟我相仿,一路上我们玩得很好那年我去瑞典,跟他们约好了见面,结果来火车站接我的,居然是团里的另一时老年夫妇!话说北京有好多景点,我都是因为带团的缘故才第一次去的.比如远郊的龙庆峡,当年带团的时候十分忐忑,毕竟对那里的情况完全不熟.只记得有一个大水库,我们坐了很高的龙形自动扶梯来到大坝上,然后坐船,在峡谷间拐了好多弯,里面确实山清水秀.多年之后回想起来,龙庆峡的风光比起小三峡来,也丝毫不会逊色.不过,我想说的重点是——那天从龙庆峡下来的时候,领队突然跑到我面前,悄悄地跟我说:“我的计划里好像没有这个景点哎!”  相似文献   

14.
今天去参加"我从军营走来"读者群军人子弟聚会,我们众子弟在群主沙沙的提议下,一起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跟着共产党走》(你是灯塔)。唱着唱着,我想起了我的岳父,一名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军队干部,于是我把岳父故事讲给子弟们听——岳父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战斗英雄,同样作为军人的我对他很崇拜。一次,在帮岳父复印档案时,我意外发现他的档案里记载着抗美援朝期间受过一个处分。  相似文献   

15.
姜东平 《文史精华》2005,(12):30-34
这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的死亡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34岁.如果他活到今天,该是一位76岁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们发现他死在单位一间破败不堪的独身宿舍里.……  相似文献   

16.
三亚疍家     
清晨,当游客们还在奢华酒店里享受美梦的时候,在三亚河出海口,70岁的张永权与68岁的妻子黄凤女正使劲摇着船桨,在港口里穿行。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1,(1)
正干部子弟学校里的"资本家子女"我四岁的时候住在厦门;五岁住在香港,在那里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六岁来到北京,进了寄宿制的中直育英小学。"中直"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简称,这所小学当时只接收中央机关干部的子女,包括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后代,例如刘少奇的女儿、陆定一的女儿、谭震林的儿子就与我同班。  相似文献   

18.
许多老同志都经过抗日战争,在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莫过于八年抗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杀戮中国人民的阴影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下面是我所亲历和知道的几件事。参加抗日工作我15岁时,也就是在平型关战役后的1937年10月2日,我亲眼看到八路军经过我们村来到河北平山县。他们是一  相似文献   

19.
胡适在阅读齐白石的《自状略》时,发现其中有不符合事实的记载,即书里记的年龄同齐白石其他记载,竟有两岁的差异。《自状略》齐白石署明是八十岁写的,其时当是1940年,由此上推,他的生年应该是咸丰十一年辛酉,即1861年,但齐白石早年的记载,如《母亲周太君身世》等篇,白石是生在同治二年癸亥,即1863年。  相似文献   

20.
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习惯了家里被来找父母讨要公平的人挤得满满的,他们在窄小的房子里大声地吵闹,怒骂,甚至有时候会与父母打起来。我在一旁边写作业边听着这样一场高潮迭起的闹剧,有时候会对着那些想要揍我父母一顿的人笑笑,他们也是对父母一贯的沾人便宜的毛病没办法了吧,否则不会在临走时看见我殷勤地给他们开门,怜爱地冲我叹口气。而我,在他们瞬间柔和下来的眼神里,会觉得开心,好像那种被别的小孩子鄙视的痛苦,亦跟着消散了一样。我的父母是习惯了骗人欺人了的,他们做小本的生意,从来都缺斤少两,没有让顾客心满意足的时候。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