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1942年春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是继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等发掘出土之重庆石棺后,国内出土的又一东汉石棺。此棺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石棺通长2.5、宽0.83、高1.01米。红砂石质,棺体及棺盖各为整石雕造。全棺造型雄伟,棺盖及四壁均有浮雕图像,且石质坚硬,除右壁后部与盖之接合部为早期盗墓者略有损坏外,棺体图  相似文献   

2.
东汉上计史玉晖石棺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于1942年秋出土,现在原地筑有围墙、建有棺亭保护。 石棺制作于东汉建安十年(212年),为东汉蜀郡属国(后改制为益州汉嘉郡)上计史王晖字伯昭逝世后的墓棺。此棺为长方匣形,与我国古代木棺同式;用整块红砂页岩巨石凿成,重约五吨。棺盖与棺体榫槽合缝严密,制作工艺精巧。全棺长2.5米,高1.01米,宽0.83米。棺体四壁及棺盖首共镌  相似文献   

3.
泸州博物馆收藏汉代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南部地区的泸州市博物馆,现藏有汉代陶、木、石棺13具,其中有9具为画像石棺。这些画像石棺多为近几年征集或出土,除少数石棺资料陆续公诸于世外,尚有大部分具有极高价值的画像石棺资料未发表。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丰富多彩的汉代画像石,这里,将部分未发现的精萃之画像石棺,略作考释研究。一、泸1号石棺建国前出土于泸州市郊洞宾亭崖墓内,1985年征集。石棺长2.23米,宽0.83米,高0.80米,无盖。石棺画像内容:  相似文献   

4.
赵县城内发现唐代石棺河北省赵县城内北门村,村民丘五星于1989年12月用推土机在观音庵遗址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60厘米处发现一唐代石棺。石棺完整,棺槽内盛满死者的骨灰。县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进行清理,没有发现其它随葬品,随后将石棺运往...  相似文献   

5.
富顺县化肥厂最近在新建水塔的工程中发现汉墓一座。墓内有石棺一具。其棺盒、棺盖俱完好。棺盒呈长方形,长220、宽64、高74厘米;内空长204、宽48、深52厘米。棺盖呈弧拱形,长232、宽76厘米,前端中心厚24、两边厚10厘米。棺盖两端和棺盒上沿四周均有绳纹图案。棺盒两侧刻有青龙、白虎、人物、兽像等浮雕;棺盒前端刻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的浮雕。此墓曾经被盗过,棺盒左侧后上沿有人为毁缺痕迹,棺盖已移开,前部移开30厘米,后部移开13厘米。棺内未  相似文献   

6.
乐山市中区高笋田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6年11月,乐山市制药厂在土建施工中,发现东汉崖墓两座。市文管所闻讯后派人前往清理。 高笋田崖墓,位于市中区岷江大桥西偏北20度500米处,系依江红沙岩凿成的单室墓。我们将露出墓口的一座编为M_1,未露墓口的一座编为M_2。 M_1由过道、棺室、壁龛组成,深24米,宽2米,高1.8米。过道右侧有4个棺室,其中第三室置陶棺,已是碎片,一、二、四室系依岩凿成的石棺,残缺严重,棺  相似文献   

7.
四川荥经东汉石棺画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荥经县出土石棺一具,棺盖已被砸,随葬器物被盗。棺身由红纹整石凿成,上有精美雕刻,部分画面罕见。现存荥经县文化馆。(一)棺挡:前挡浮雕双阙(图一)。后挡浮雕朱雀,雀单足伫立,振翅欲飞(图  相似文献   

8.
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棺的发现及线刻画一九七八年冬,荥阳县东槐西村农民在村北坛山坡下挖水渠,发现一座坍塌的宋代砖室墓。该墓曾被盗掘,墓室内仅有一口石棺,骨架已朽。石棺挖出后遂运至村内暂存,于一九八二年冬,送交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石棺系用青石雕凿而成,长1.93、宽1.02、前高0.93、后高0.62米(图一)。棺盖上面正中竖镌“大宋绍圣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朱三翁之灵男朱允建”行书21字。棺盖前端正面浮雕与棺头正面扣合为四阿式建筑屋顶。棺益两侧为约45°斜坡,用阴线刻云朵和翔鹤,后头刻缠枝牡丹。棺头的正面浮雕成一座高台建筑的门楼(图二),悬山顶,两山有博风,垂脊和筒瓦凸出,滴水用阴线刻。正间和稍间门柱皆  相似文献   

9.
河北滦平县北李营乡发现石棺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河北省滦平县北李营乡大福沟村村民陈喜贵。在山坡挖果树坑时,距地表约50厘米处发现一石棺墓。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组织人员于1990年9月11日前去进行了抢救清理。 棺盖用一块经过加工的大石板,通长190、大头宽82、小头宽74、厚5厘米。看来下葬时已断成两块,中间(?)用三块小石板铺着。石棺用一块沙成岩条石雕凿而成、通长182、大头宽67、小头宽56、棺槽深30、棺帮均厚6、棺坐均厚16厘米。船形底。石棺两边分别雕出宽3厘米突线条,显然是为了区分棺槽与棺坐的界线。但又起到了装饰作用。在突线条的下边又阴刻两条线。通体凿刻成蓆纹。棺头正中刻成一个楼阁式的建筑。脊下刻七条瓦线、两边为亭式飞檐,脊檐间雕刻云纹图案。楼阁式建筑中间刻一半开门,站立一似长发髻的女人,身着旗袍、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临汾行署文化局文物普查队在永和县交口乡可托村普查中,见到彩绘石棺一具,弃置于村边草丛之中。经调查了解,此棺系1983年7月村民修窑时,在地基下发现。县文化馆曾派人作了现场察看。嗣后,村民将石棺移置地面至今。石棺用灰黄色砂岩为料。盖、身、底、座分别用整石凿成(图一、二)。榫卯扣合,联成一体(图三)。棺盖,形若筒瓦。通长1.97米。盖面七  相似文献   

11.
金上京释迦院尼临坛首座宣微大师法性葬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9月,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今改为市)老南门外附近路西,无线电厂为家属区挖自来水管道地沟时,于地下约1.5米深处发现一口石棺,内有1个骨灰罐和2块长条灰瓦。骨灰罐取出后被毁坏,石棺又掩埋于地下,两块长条灰瓦后来送交阿城县文物管理所。二瓦在棺内原是相迭在一起的,凸面均朝上,相迭的两面均有墨写的文字。其中在上面的瓦长33、上宽10、下宽12、厚1.3~1.5厘米,背面布纹已被磨得较为光滑,右起竖书楷体字5行,文为:  相似文献   

12.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13.
山西永济发现金代贞元元年青石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4月,山西省永济县张营公社北杨大队发现一具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青石棺。青石棺置于一座东北向的砖券窑洞式墓室中。墓室不大,棺的两旁只容一人,前后略有空隙。此棺前带棺首,前档中设有通棺内的两扇小门。门为朱红色,长、宽各为27厘米,可以自由启闭。门的上下各浮雕三道饰钉。两旁刻二侍童,上部与四边刻翔凤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先农坛金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初,在先农坛东部的育才学校内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该墓为土圹竖穴墓,方向北偏东5度。墓穴东壁已破坏,根据两壁推测,墓坑可能为正方形,长宽约为2.30米,深3.30米。葬具为长方形石棺,长1.68、宽1.36、高1.30米。由六块略经凿平的绿砂岩厚石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11)
<正>2006年8月,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在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大营子村发现了一处分布密集的辽代墓葬群,墓葬遭破坏较严重。在这处辽代墓葬群中有一座早期被盗的砖室墓,是用长方形灰砖砌成的穹隆顶单室墓,方向195°。墓室中部为花岗岩石棺,石棺南北向放置,由六块花岗岩组成。石棺盖长2.55、前宽1.3、后宽1.5、厚0.18米,石棺底长2.53、宽1.5、厚0.2米,石棺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泸州市先后发现800余座崖墓,并对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石器;葬具有独木棺、石棺、崖棺、砖石棺、陶棺等.石棺上丰富的石刻绘画题材,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杏花村石棺墓地位于辽阳市宏伟区曙光乡杏花村北约200米的辽化二期工程综合办公楼东面,中央干道西侧。墓地是在辽化二期工程的文物勘探中发现的。该墓地共发现石棺墓14座,但绝大部分已残破不堪,不见遗骨、遗物,甚至连形制亦不清楚。只有这三座墓形制清楚,保存较好。故在此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该模式的典型遗址是位于台湾四部中心处的大马璘遗址,地处埔里盆地南部的爱兰台地上.与此模式相关的人类遗存未见有报告记载.但从石板棺的长度推断为直肢葬——可能是仰身.构筑棺具的材料大都是板岩,这些棺均呈东—西向.(图6)这个特殊遗址以其含有“蹲踞”的人类遗存的短小型石棺为特色而首次由铃木于1931年写入报告中.其后,1938年Asai与他人共同发掘了谢象花园遗址,在那里他们发现了5具石板棺.其中大多数由八块石板组成,有盖,无人骨遗存,但内有一些残断的石锄;这些石板棺明显地呈东—西向.5号墓仅50~60厘米长.因其位置紧靠4号墓,故发掘者确信这两具石板棺代表着一种母子群葬.[刘氏(Liu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冬季,上蔡县砖瓦厂在县城西4公里的土岗上挖土时发现一座楚墓,出土随葬铜器29件。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清理与钻探。这批铜器现收藏在上蔡县文化馆。该墓葬因破坏严重,墓室结构已损毁,现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该墓南北向,长约3米,东西宽约2米。漆棺已朽,仅存黑、褐色破碎的漆皮于墓土内,上有红、黄、褐三色彩绘花纹,纹饰清晰鲜艳。棺木四周的封土,均用青灰色白膏泥夯筑,厚约50厘米,十分坚硬。墓葬四周经钻探未发现其它遗迹。  相似文献   

20.
郫县出土东汉画象石棺图象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12月初,四川郫县新胜公社(原名竹瓦铺)二大队三生产队社员在取土时发现东汉花砖砌成的墓葬一座。该墓早年被盗,出土文物有陶持锸俑,陶抚琴俑,铜摇钱树及陶座,五铢钱、瓦棺,以及画象的石案和石棺等。其中石棺完整,后经县文化馆和省博物馆派员运回县里保存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