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首岭遗址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发掘出土了66座瓮棺葬。通过分析,北首岭瓮棺葬的分布有自身的特点,瓮棺葬使用的葬具、埋葬的葬式和随葬品等葬俗和同时期仰韶文化瓮棺葬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从北首岭遗址可以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瓮棺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2.
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依据层位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可将其大体分为四期,其年代分别与枣园类型晚段、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早段约略相当,基本包括了仰韶文化早期晚段至晚期早段的整个时期。遗址外围发现有仰韶文化不同时期大、小两条环壕,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环壕聚落遗址,填补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3.
甘肃天水地区史前遗址分布广泛密集,其中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是我国仰韶文化分布最西的遗址。本文对甘肃天水地区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西山坪遗址三处发现前仰韶文化遗存的遗址从陶器类型、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列出了甘肃东部史前文化的编年体系,并与同时期的其它遗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位于渝河流域的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包含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及汉代遗存的重要遗址。仰韶时期遗物和大地湾四期相近,属于仰韶文化晚期,且发现数量较多的陶窑,该遗址在本期应是一处专业烧制陶器的生产中心。除此之外,还发现龙山时期灰坑、墓葬等遗存,与沙塘北塬遗址的文化内涵接近。本年度的发掘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周家嘴头遗址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翟媛  范建国 《文博》2008,(4):92-95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延安市富县试点第四分队在富县羊泉镇八合村发现一处延安地区罕见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聚落遗址,后又在钳二乡复查姚家塬寺胡同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两处遗址分布范围大,遗迹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深,器型多样,采集到的陶器残片的器型、装饰也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均采集到了石器,诸多因素能否表明这两处遗址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两处遗址展现了新石器时期特殊地理环境下陕北黄土高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6.
2018年11月~12月,为从聚落层面对灵宝盆地仰韶文化时期大型遗址开展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灵宝五帝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勘探。结果表明,该遗址主体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期大型聚落,南部有一条南壕沟,并发现一定数量的房址、灰坑,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在遗址东北部还发现有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遗存。另外,调查发现该遗址附近有古湖相沉积,对研究该区域古环境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2年4-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山西省东南部绛河流域进行了史前文化考古调查,共调查史前文化遗址23处,这些遗址涵盖了从仰韶早期至商的各主要文化时期。其中,李高遗址出土的一批陶器标本属于后岗一期文化,时间上属于仰韶文化的较早阶段,是该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化遗物;以鲍店和柳行为代表的两处遗址的陶器数量众多,器形种类多样,属于仰韶文化中期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水泉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遗物,反映出自仰韶文化结束以后黄河中游地区文化面貌的一致性在相当长时间仍得以延续;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于常金、东垴、北宋、王公庄等遗址,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可能是这个阶段人口繁衍数量剧增、不同族群互动频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一处典型的氏族公社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存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的社会面貌,是研究母系氏族组织及其经济生活的珍贵资料。大地湾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人们,按男女性别自然分工,并在女首领的组织领导下从事以原始农业为主,兼有渔猎、采集、动物驯养和原始手工业等生产活动,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州和洛阳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据调查,在河南境内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大约有500余处,其中郑洛地区就占有二、三百处。在这两个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面积都比较大,文化堆积层厚,内含的文化遗存也比较丰富。遗址的上层多压在龙山文化堆积下,仰韶文化层亦多可分期,而且也有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面貌特征,因此这两个地区从仰韶文化发展到龙山文化的线索非常清楚。然而,这两个地区的仰韶遗存、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灵宝盆地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遗址的聚落情况,2019年6~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墙底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结果表明,该遗址主体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聚落,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这一时期该区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该遗址还发现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11.
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可上溯到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时期。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塑中,除去所塑的鸟兽等动物形象外,还有一件陶塑的人面,虽然表现手法比较稚朴简单,但这是仰韶文化的人们用雕塑形式来表现自己形象的作品,因此是弥足珍贵的。甘肃省东部亦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形象生动的仰韶文化的人像陶塑,这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战国两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召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约7公里的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北(图一),是一处包含从仰韶文化到汉代遗存在内的重要文化遗址,其主要遗存集中于龙山与夏商时期。2002年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包括居住遗址与汉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存,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3.
陈庄村位于郑州市旧城区西北约10公里的贾鲁河西岸,村东南约半公里的河西岸台地上,是一处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仰韶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址。遗址附近的地势,基本是平坦的,可能由于历年来的雨水冲刷,遗址之北为一条深沟,当地群众称为“南沟”,遗址之东逐渐低下,紧靠贾鲁河西岸(图一)。与河东岸的白庄仰韶文化遗址隔河相  相似文献   

14.
<正>一、《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仰韶文化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是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充分的史前文化。随着考古材料的积累,它在时空分布的关系和变迁过程也日益清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演进历程和互动场景。姜寨遗址被公认是仰韶文化发掘最为完整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一处聚落遗址,它出土的遗迹、遗物和空间关系常被用来解读仰韶时期的生计、技术和社会结构,并  相似文献   

15.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仰韶遗址的发掘而得名。2011年是仰韶遗址发掘90周年。在这90年里,共发现和发掘了仰韶文化遗址5000多处,其分布东起豫东,西至甘青,北  相似文献   

16.
米北遗址位于巩县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米河乡米北村北城岭的一个台地上,东西宽约110米,南北长约350米,面积近40000平方米。1985年秋,巩县文管所曾在此调查,发现过大量的仰韶文化和东周遗物。1986年4月初,巩县文管所与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再次对这处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了部分标本。这处遗址文化内涵相当丰富。文化层最厚处达3米以上。包含着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周、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龙岗寺遗址是汉江上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中揭露了一处保存基本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结合墓葬层位,综合分析随葬陶器的类别、形态特征以及组合关系,可将龙岗寺仰韶文化墓地第⑤、⑥层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段。其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其年代距今约六千多年至五千年左右。由于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域广阔,延续时间较长。其文化面貌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许多差异,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又将仰韶文化区分为半坡、庙底沟以及马家窑等诸多类型。仰韶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十多年以来,对于仰韶文化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国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一千多处,其中经过科学发掘的重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阳湾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遗址。遗址内房屋皆为长方形、方形半地穴式,房屋结构规整,部分保存较好的房址穴壁上还发现有戳印的装饰纹样。遗址内出土大量的陶、石、骨器等。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聚落分布、生业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渭水流域仰韶文化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流域的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故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典型遗址的分析与分期,对于仰韶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关中地区经过发掘的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渭南史家、华阴横阵、华县元君庙和泉护村、长武下孟村、宝鸡北首岭和福临堡、扶风案板、岐山王家嘴等10余处。多年来,许多学者对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典型遗址作过仔细的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就仰韶文化的分期而言,就有三期、四期、五期等不同的划分方案。其中西安半坡、渭南史家、宝鸡北首岭、扶风案板、华县泉护村等典型遗址的分期,对仰韶文化的分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回顾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