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户日本的国境形态,清晰地呈现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地图中。通过对该时代日本地图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清楚了解江户日本国家的主体范围,以及与当代日本国境争端相关的国境问题在江户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同时,通过对江户日本地图所呈现的变化中的日本国境的观察,也可以窥知日本社会在18世纪中期以后面临俄国和西洋势力强力冲击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区域认识和世界观变化。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以中华料理为基础的"杂拌面"和"中华汉堡包"的日本化及其成为地域品牌的两个实例,探讨了中华饮食文化在日本的变迁和发展模式。本文认为中华料理在日本与西洋料理、日本料理并列为三大菜系之一,成为日本的国民性料理,与日本华侨的传播和创新紧密相关。与日本社会一体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在日本变迁和发展的主要模式,体现了日本接受外来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亦可看到华人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的共性及其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研究生王德祥二次大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是日本式金融体制的特色之一。明了日本的政策性金融的有关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和研究价值。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及其演进日本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4.
应河南大学邀请,以日本大正大学教授林亮胜为团长,东京都中日友协理事、河南大学名誉教授前泽隆重为名誉团长的日本学术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88年9月19日—9月25日到开封河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祝贺河南大学日本研究所成立一周年。这次日本代表团作了六次报告,主要内容有: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日本走向锁国的经过、关于日本近代化的前史、1870—1910年间希望建立和平小国的人们的有关情况、日本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日本儿童福利概况等。河南大学日本研  相似文献   

5.
“东京审判史观”是日本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势力虚构和炮制的历史观。随着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诋毁和批判东京审判成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日本战争罪行、官方参拜靖国神社等民族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以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为战争罪犯翻案,进而消除日本国民的负罪意识,恢复日本民族的“自信”和“自豪”,以实现日本政治、军事大国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日本观是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薛俊的日本观则是明代日本观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本文以《日本考略》为中心,主要从日本人、寄语、朝贡等方面深入分析薛俊的日本观。他对日本的认识,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代表着浙江人日本观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19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日本东京大学的“东洋史学”和京都大学的“支那学”为中心的“日本近代中国学”盛极一时,取代传统日本汉学占据了日本中国学的主流。与日本传统的中国学研究相比,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褪去了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敬畏,带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烙印。本文以日本“支那学”的创始人内藤湖南对中国的认识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考察知识分子与近代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关系,反思今日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2005年是战后日本60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回顾60年来日本所走过的道路,探索战后日本民族的重振与得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中日高层互访已中断数年,政府间对话举步维艰的形势下,民间的交往和学术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正是本着此种思考和宗旨,9月19日-22日,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京瓷公司的后援下,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成功举办了“战后日本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者武力征服东北、肢解中国的产物,其对外关系也和伪满洲国的国务政策一样,均受日本国策限制,也从属并服务于日本的侵略和殖民政策。其具体表现是:追随日本侵略者,敌视共产国际,以与日本“共存共荣”为幌子扩大侵略战争,和日本扶植的其它伪政权沆瀣一气,结成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串通德、目、意法西斯轴心国,结成反...  相似文献   

10.
杜继东 《近代史研究》2005,11(3):283-314
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后出入日本16次,在日本驻留时间累计达9年6个月,是他整个革命生涯的近1/3。他与日本的关系时而亲近,时而疏远;他对日本的态度时而友好,时而排拒;他对日本的援助满怀希望与期待,又对日本的侵华抱有疑虑和警惕;他既羡慕日本的繁荣强盛,又批判日本的侵略扩张;与他交往的日本朝野人士既有肝胆相照的真朋友,也有居心叵测的阴谋家;与他有关的一些中日关系件真伪难辨,是非难断。正是由于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的这种广泛性和复杂性,孙日关系成为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华日人反战是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一场特殊的伟大斗争。当时在华的一部分日本革命志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居留民和日本俘虏,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和日本共产党人的积极配合下,毅然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华战争与战俘问题——从内海爱子的观点说起洛河内海爱子女士是日本惠泉女子学院教授,在研究二战时期的日本历史和战争战俘问题方面有不少论述和专著,在日本战争责任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知名度。《日本的俘虏政策与战后遗留问题》这篇论文是内海女士在日本大阪一次国...  相似文献   

13.
日本画与日本民众的生活、建筑环境紧密相关,据有关资料记载,在隋代日本文化就已经与中国有过交往,但真正同中国文化的交往则始于初唐。从那时起,中国文化开始系统进入日本。确切地说,日本美术从造型的感觉和内容的构成上完全继承了唐代的文化特点。日本画全以初唐美术文化为基点和核心,同属于中国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性的演变,日本画随之又有了不同的变化。从初唐到晚唐,以至到宋、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历史的后进性,日本文化的成熟之晚,及日本固有的文化特质,决定了日本必须学习而且也能够不断地学习发达民族、先进国家的长处,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日本文化显著特性之一就是它的混杂性,正如高桥龟吉所说:“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地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社会经济。正当日本经济进退维谷之际,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重大转机:地处朝鲜东邻的日本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战争不仅给日本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政治影响也使日本经济间接受益,极大地助推了日本日后的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在日本战败之际指出:所有日本财阀是军国主义者,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力,正是由于财阀的存在,才使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和征服成为可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财阀充当日本侵华的急先锋,通过在华设厂,资本输出,逼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大举借债,产生债务,达到掠夺资源、控制经济命脉和操纵政局的目的,在对华侵略上与日本政府唱"双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诗文,即日本人创作的汉诗和具有文学性的汉文。日本汉诗文是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日本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开始学习西方,汉学走向衰落,约有一千二百年的悠久历史。公元三世纪,《论语》、《千字文》传到日本,其后随着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日本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用汉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七世纪中期,日本产生了大友皇子、大津皇子等最初的汉诗诗人。八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成风,贵族宴饮,迎接  相似文献   

18.
满铁与“九一八”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4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的台湾省和澎湖列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并从中国掠去赔款白银两亿两。此外,日本还强迫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沙俄看到日本要插足中国东北,便纠集德、法两国极力干涉,逼迫日本放  相似文献   

19.
冷战初期,为了填补战后日本的"精神真空",将日本控制在美国的遏制战略轨道上,美国发起了针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新闻署等官方机构在加大对日文化与宣传活动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利用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对日本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渗透。美国对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理战在促进日本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培养日本人的亲美倾向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美国政府企图在短时间内削弱甚至清除马克思主义对日本知识分子影响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和日本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下面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当年日本少女今井百合子回国后的回忆和自述,它反映了广大日本人民反战自省和爱好和平的正义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