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丽萍 《攀登》2006,25(4):12-14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不仅决定着农业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地要对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做出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考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无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还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建国以来10次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农业决议进行考察,有以下基本认识和判断:10次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农业决议,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地体现了全党关于"三农"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现代化建设,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进程中的重要里程,是新中国"三农"政策演变的轨迹;对新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飞跃,区别于农业社会的小农生产,工业化的启动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如此,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如此。面对历史上工业化启动的方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反思与开拓,如苏联走"内部积累"道路,中国则是走自己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内部积累"道路,并通过艰难探索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之后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引进外资",大大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工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而今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程度很低、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却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堪称世界奇迹。因此,运用大量考古和文献资料,研究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总结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发扬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考古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之一。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又是一个农业穷省。现在全省人口已达九千多万,位居全国第一,而可耕地却大大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数。在人口多、耕地少的尖锐矛盾面前,如何处理好农业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5.
杜乃星 《旅游纵览》2013,(6):141-1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文章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发展思路。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实现  相似文献   

6.
殷峰 《神州》2011,(26):36
档案是历史的足迹,民政档案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民政工作发展的历史,记载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基层政权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尚伟伟  元敏 《沧桑》2014,(2):170-173
在我国成功完成土地改革之后,毛泽东基于中国的国情及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为使落后的农村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开始了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中共山西省委率先在长治地区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创举,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的共识和统一意志,完成了农村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毛泽东农业合作社的重要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深化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立峰  王锦辉 《攀登》2008,27(6):16-19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实践是一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探索活动。本文力求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论述了马克思等关于农民理论的立足点及其发展,分析了农业集体化道路及其挫折,通过对经典理论的重新审视,进而得出对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宁 《攀登》2001,20(4):27-30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寻找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中,对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不断求实,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然而,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中导致社会矛盾时,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一,其中当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19世纪中叶的俄国便开始面临着改革、革命相互交织这样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期求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平坦,改革并不等于现代化,革命也绝非最佳道路,改革与现代化也并没有避免革命的发生。本文从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析亚历山大二世的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多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过程中,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以苏为鉴”,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建设方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得失成败,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理论,走出了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长期自主探索得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的道路;"中国梦"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伟大梦想。两者存在着路径与目标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途径,而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宏伟目标,起到凝聚力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必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考察中国早期历史发展道路与文明化进程特点,不能忽略交通条件的重要历史作用。夏禹事业体现出交通进步成为国家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关"轩辕"和"连山"神话的交通史记忆,也是我们探索早期文明起源时应当注意的信息。先古圣王交通能力与行政权威的关系,同样是  相似文献   

14.
"两个飞跃"是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设计的伟大纲领。从对"第一个飞跃"的肯定和支持,到对"第二个飞跃"的探索和展望,邓小平始终坚持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仅科学地规划了"两个飞跃"渐次实现的现实道路,而且为我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化历经坎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70年代对现代化道路做出了重新选择。即由学习和模仿苏联模式转向了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正是这一转变将中国的现代化引向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带来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空前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不可分割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做出了正确抉择;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形成确立了基本坐标。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座重要的历程碑。  相似文献   

16.
泛非主义是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在初始时期,泛非主义号召非洲各族跨越民族和地域界限,团结一致,为争取非洲大陆的独立和黑人种族的自由而共同奋斗;在探索时期,泛非主义不但指导非洲大陆完成了整体独立的历史任务,而且引导国家走上了探索一体化的道路;进入21世纪,非洲国家再次高举泛非主义大旗,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剖析泛非主义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不难发现,尽管每个时期非洲大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所不同,但泛非主义的核心始终是"非洲一体性"。为此,在每个历史发展时期,泛非主义思想家们都能以非洲一体性为出发点,并依据时代的要求,赋予泛非主义以时代特色,从而不断推动非洲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论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少会 《攀登》2009,28(1):115-118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政治现代化则是整个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共产党时政治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是由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下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乔益洁 《攀登》2005,24(4):38-40
发展观是对枉会发展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枉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建国以来党在领导枉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枉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4,(9):F0002-F0002
正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建国方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方案。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邓小平的特殊贡献就在于继承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三个建国方案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