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 张爱萍在率领工作组检查酒泉基地工作期间,除组织东风2号、红旗1号导弹的试射,还组织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冷试验,即不包含裂变和聚变的试验,也就是不加铀235等高能燃料的试验,是热试验的前奏。此次的试验是假戏真做,离原子弹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所以,中专委、国防科委、试验基地对此都很重视。冷试验由以朱光亚为所长的第九研究所承担。 1964年6月6日,试验一举成功。中专委来电祝贺,整个基地欢欣鼓舞。张爱萍当即题诗: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1966年6月,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韶山,在滴水洞度过了神秘的十一天。一个月后,他开始亲自指挥"文革"。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之后连续四次接见红卫兵。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支持红卫兵串联。  相似文献   

3.
庄心一 《铁军》2024,(1):20-21
<正>1999年出版的《张爱萍传》中翔实记载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和在国防科研中的感人事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期间,也是纪念张爱萍将军90华诞的时候。张爱萍夫妇亲自将这部回忆录赠送给我,令我感动不已。回忆录中张爱萍将军还提到了在扬州方巷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历,文中几次提到了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1924年1月20日——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宣告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接纳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国民党“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成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他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在抗日战争中,组织、指挥、参加了八路军主力到山东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取得继平型关大捷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和沂蒙军民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他从"门外汉"到氢弹、原子弹试验基地司令员,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他是中共军队中的武林高手,功夫甚至不在许世友之下……他就是强渡大渡河"第十八勇士"、开国中将孙继先。  相似文献   

6.
戴如莲 《神州》2013,(4):170-171
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相似文献   

7.
袁方 《文史精华》2013,(4):20-2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比较突出的一位。 将星璀璨照长空。张爱萍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功勋卓著自然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论战功,十大元帅、十大将不必说,就说57位开国上将,那一位不是献身革命,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绝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4年夏,红三军成功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红三军得以成功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根据地的重要性;黔东人民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贵州军阀内斗严重;"肃反"扩大化停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组织工作;红三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1961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苏联撤走专家后原子弹的研制问题。陈毅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他让张爱萍搞调查,张的态度很明确:"再穷也要有根打狗的棍子。"调查归来,张爱萍向林彪汇报,林的态度同其他几位老帅一样坚决:"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图为张爱萍)  相似文献   

10.
吕满文 《史学月刊》2015,(4):133-136
<正>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由此走向全国。然而,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分别于1927年4月和7月对共产党人和激进人士进行了血腥屠杀,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走向失败。这一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要革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有一支属于自己指挥的军队,否则,革命就不会成功,保护人民的利益也只能是一句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內革命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1927—1937)。由于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背信弃义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反动政权的統治下,成千上万的工农革命群众被杀害,第一次国內革命遭到了失敗。党为了挽救革命,曾領导了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从此,开始了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自从秋收起义以后,中国共产党領导中国人民在广大农村中建立了許多革命根据地,自1927年至  相似文献   

12.
《铁军》2017,(11):9-9
不忘过去不忘前辈不忘先烈我这是第一次来汉口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也是第一次到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看过以后深受教育,也了解了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情况,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再次深切地体会到,中国革命成功,是我们的前辈,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天,当我们享受革命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方之光 《安徽史学》2012,(4):124-128
正革命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在指导思想、政治主张、经济诉求、革命手段上都与古代的帝王革命绝然不同,是中国历史向近代转型的一次社会巨变,其结果"就是把中国有史以来的政治制度根本推翻,另外造成了一个新组织。这个新组织简单的说,便是把数千年的专制变成了共和"①,"此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进程。长期以来,海内外有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存在着严重分歧。文革时期,因为它是资产阶级革命予以全面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有的学者说:"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20世纪中国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张爱萍为国"铸剑",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辉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海军的创建者。笔者作为赶上战争年代过来的原海军的起义水兵,经受过张爱萍将军人格魅力的感召,聆听过触及灵魂的教诲,他对党外人士做到以诚待人,以德感人和以理服人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我党、我军之典范。在本  相似文献   

15.
他不是科学家,但与科学技术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他是戎马征战的将军,但与科学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张爱萍将军成功地组织指挥了国防科技战线许多重大战役。他以赤诚的心与科学家广交朋友,甘当科技人员的“孺子牛”。他重视、信任、尊重、关怀、支持、爱护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事迹已广为人们传颂。本刊采掬的一则,是将军早年在创建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海军时信赖与依靠科技专家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党史理论观点,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经过是怎样的?它的召开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河南师院语文系学生提问)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一九二二年元月间,在共产国际的号召和主持下,在列宁的指导下,于莫斯科召开的。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在组织一个反华盛顿会议的远东各民族的统一战线,也就是组织一个反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的远东各民族的统一战线。出席大会的有中国、蒙古、朝鲜、爪哇以及日本等远东国家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7,(8)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等叛变革命,从此国共第一次合作告终。在蒋汪勾结、宁汉合流已成定局这一形势下,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南昌"八一"武装起义。这是以武装斗争回答反革命的屠杀政策,和挽救革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陈翔 《黑龙江史志》2014,(18):64-66
尼德兰革命是人类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尼德兰革命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尼德兰地区新教徒与西班牙天主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争端,也有尼德兰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碰撞,还有尼德兰人民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强化后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的强烈愿望,同时还有西班牙的"普遍帝国"野心和霸权主义行径引起西欧国际社会的抵制与反对等国际背景。可以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尼德兰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源自粤军第一师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人民赞誉为"铁军"。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以"铁军"中掌控的部队为主干进行了三大起义,虽然未能成功,但却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为红军乃至人民军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此"铁军"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