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器时代”不是一个考古学的概念,90年代以来的反复讨论,使这个问题的缘起和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作者认为不应将《越绝书》所载的古代传说,与考古学分期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等对待。  相似文献   

2.
刘继兴 《文史博览》2009,(10):64-65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3.
刘继兴 《湖南文史》2009,(10):64-65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4.
一部历史文学杰作,一定是杰出在“文学”上;但批评者否定一部历史文学创作,都只需指斥其违背史料之处——所谓“胡编滥造”。因为中国历史小说,源于宋元特别是明朝中叶以来将《资治通鉴》等史书通俗化,以及普及历史的社会风气。从《资治通鉴》到《通鉴纲目》到《通鉴节要》再到“按鉴”、“通俗演义”,这条将《通鉴》、《纲目》等史书逐渐普及化、通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青铜时代就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但铁器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近年来考古研究工作在回答这一题目时,并不是没有问题的。铁在人类历史上起了极大的作用,恩格斯说:"铁来为人类服务了,它是在人类历史上起了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当中最后者和最重要者,铁使人有可能在广大面积上进行耕作,把广阔的森林地域开垦成耕地;它所给予手工业者的工具,其坚牢而锐利程度是无论什么石头或当时所有的任何金属都不能与之匹敌的。"在世界范围内,它曾使文明社会由此而诞生,但中国出现铁器的时候,阶级社会巳存在很久了,因此,它起的作用就是另外一种作用。有人认为"取厉取段"即表示铁器的出现,这等于说殷末已经用铁了,但这是不可靠的。诗秦风有"驷驖孔阜"句,用铁色来形容马色,这是西周末年的事。中国用铁大概是在春秋初年,到春秋中叶的齐桓公时就较普遍了。管子海王篇:"今铁官之数,  相似文献   

6.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23,(10):115-129
从1941年开始,中共在延安陆续出版面向各个层级的中国史读物,一方面利用历史知识作为现实行动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要与国民党竞争历史解释权。延安的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斯大林、毛泽东的影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构成了中共史学的方法论基础,将中国历史改造成普世性的社会发展史;毛泽东直接介入延安的写史读史活动,确立“为民众写民众的历史”“暴露敌人,歌颂人民”“史学配合政治诉求”的叙事原则。随着中共革命的胜利,延安的历史读物,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许立群《中国史话》、叶蠖生《中国历史课本》、张思俊《史地课本》等,从地方推向全国,借助各种管道,层层渗透,形塑了几代人的国史记忆。  相似文献   

7.
以周易文化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必然。周易文化产生于中国,但它早已属于世界。其发展是“中国之易学”、“亚洲之易学”和“世界之易学”。在秦汉时期《周易》随着儒学的外传而开始走出中国,自唐代以来则成为亚洲邻国知识分子研习的经典,到明清之际又从欧亚大陆的东端走向它的西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易学通过文化融合而奉献给世界。  相似文献   

8.
王彬彬 《文史博览》2006,(10):58-62
突出“地下工作”还是突出“武装斗争”? 1974年第1期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初澜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二谈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一文。这是对所谓“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进行整体性总结和评价的文章”。文章着意强调了“样板戏”对“武装斗争”的表现:即使是有一定篇幅描写地下斗争的作品,也是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果山是中国古典名《西游记》的诞生地,素有“东海第一胜境”、“道教四大灵山”、“天下第七十二福地”之誉。吴承恩以此为背景,塑造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李汝珍感受此山灵气,创作了浪漫色彩的《镜花缘》。进入新世纪,围绕花果山的历史和发展,又相继有《花果山乡志》、《花果山志》两部新问世。主持这两部书编纂的,不是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没有行政手段的推动;也不是富有经验的修志行家,而是10位生于斯长于斯的离退休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达78岁,最大的已90高龄,最小的也已70出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新疆史前后段(公元前20世纪至前2世纪)的时代发展序列问题,即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问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新疆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概念提出的背景、内涵争论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19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铁路基本法——《铁道法》正式颁布。《铁道法》的诞生,既迎合了近代国人对铁路国有化的产业发展路径,也符合了铁路法制由简至繁、由缺至全的演进路径。《铁道法》是国民政府推行铁路产业政策的根本性立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阻力,在不断的外耗与内耗中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12.
辽北山地东部的桓仁因地处盆地之中,有比较肥沃的冲积平原和谷地,是人类活动和发展人文社区的理想之地.从目前的考古工作看,桓仁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曾长期处于以石器为中心的社会阶段,但到青铜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已迅速进入以青铜器为中心的阶层化社会,最终在公元前37年兴起高句丽国.  相似文献   

13.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08,(11):49-52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名著,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真《三国》,假《封神》,《西游记》,哄死人。于是,“真《三国》”中的“七擒孟获”,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当成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本文作者依据其掌握的史料指出,所谓“七擒孟获”,不过是小说家的笔法,当不得真的。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4.
扇面形铜斧,是青铜时代初期至铁器时代初期流行于我国东北部的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东南部的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遗物。70年代末,林沄先生在《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初论》中,曾对这种铜斧予以很大的关注,称它是“在东北系铜剑分布区内最引人注目的一种青铜器”,但是时至今日,还不曾见到关于这种青铜器的综合性研究文章,故笔者试图根据国内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历史人类学”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在国内报刊出现,既有学者大力倡导,亦有学者相当怀疑。①近代史学界对此亦有回应。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学术史的维度,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社会学和人类学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其间对历史学引入人类学视野与方法有诸多分析与讨论②,张佩国则直接使用“历史人类学”一词,出版了他的专著《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③。那么,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出现对近代史研究可能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新世纪的中…  相似文献   

16.
从《东征集》和《平台纪略》看蓝鼎元的治台思想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重视台湾价值的,首先是郑成功和施琅,但真正重视台湾开发和建设,重视加强台湾防卫工作的,严格地讲,还是在蓝鼎元著《东征集》和《平台纪略》大声疾呼后开始的。蓝鼎元治台主张主要表现在治官、治军、治民、治“番”和治疆等五方面。由于他的主张立足于现实,又不忘历史.计计切中要害.所以多为朝廷所采纳.影响及至后代.蓝鼎元因此被尊为“筹台之宗匠”,这两本书因此成为治台之经典.为后人所啧啧称道。  相似文献   

17.
石范铸造、陶范铸造、失蜡铸造与金属范铸造四大技术先后出现于中国青铜时代。其中,陶范铸造应用最广、发展最深,而金属范(铁范)铸造为完成古代中国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的历史进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冶铸技术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说,是众多科技推动力中的一个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百年沧桑上海县——录《上海县志》到目前为止,我所见到的新修方志内容最全面的恐怕要首推《上海县志》了。从其记载的内容来看,确实是在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所制订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办事。《暂行规定》曾明确要求:新编方志内容要“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当前现状”。这个要求应当说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提出的,因为这一段历史和现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  相似文献   

19.
江苏是一个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省份,它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约在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在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诗歌时,发表了对《诗经》“国风”“雅”“颂”的评论。季札把乐舞看作政治的象征,通过乐舞来体察各国的政治情况和古代帝王的政教业绩。“季札观周乐”的文艺点评,被史籍记存下来,成为江苏最早的具有系统性的文艺评论。 汉代是江苏文学全面发展的时代。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是汉代诗歌中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淮南英布的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幼儿启蒙读物是《三字经》,或者准确地说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弟子规》,简称为“三百千千弟子规”——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