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文澜和北大历史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澜和北大历史系张寄谦仅就我所知道的谈几点:一、倡导编纂中国近代史史料丛刊这套丛刊的价值已为社会所认识,无需我多说。编纂中国近代史史料丛刊当然并不是范老一个人的主张,但范老是重要的倡导者。在总编辑中(原先为十一人,即徐特立、范文澜、凝伯赞、陈垣、郑...  相似文献   

2.
一范慕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他的逝世,使我们印刷界痛失了一位杰出的主帅、卓越的组织领导者和积极的支持者,也使我个人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楷模。我和范老是从1992年初认识并开始交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的高尚品质、革命风范、优良作风,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82年8月16日,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与国家经济委员会共同商定“振兴中国印刷工业”。在我国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世界新技术,对印刷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范慕韩同志。当时,范老已年近65岁,他置年…  相似文献   

3.
追忆范文澜同志余绳武我和其他来所较早的同志一样,年轻时曾有幸得到范老的指导,从治学到做人,范老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往事历历,令人难忘。范老是博古通今的史学大师,不仅在古代史方面有重大成就,而且在近代史领域也作出了卓越贡献。范老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上册是...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北镇暴动是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期刊载唐长孺、黄惠贤二先生《试论魏末北镇镇民暴动的性质》一文,对此曾作申述。按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没有说这次暴动是起义,我是同意范老的意见的。这是历史上一个较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运用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判断一次起兵性质的问题,弄清楚有其必要。唐、黄二先生在论证方法上似有问题,文中为证明北镇暴动“主要是反对土地兼并,反对奴役的阶级斗争”,用了极大篇幅,叙述北镇某些豪强集团对此次暴动的抗拒和镇压,显然,这只是从外部去研究,  相似文献   

5.
1965年5月,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革后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通史编写组工作,成为范文澜同志的助手之一。此时,范老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已经出版了四册,范老要求我为他继续编写宋代历史准备资料。1966年6月初,近代史所的部分青年起来"造反",自发组成"文革小组",领导开展"文化大革命",揪斗四位副所长即刘大年、黎澍、李新、张崇山同志。  相似文献   

6.
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戴逸今年是尊敬的范文澜同志100周年诞辰。范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又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人。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史学会对范老表示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7.
我学中国近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 ,我正在北平华北大学二部史地系学习。 8月下旬的某一天 ,系主任尚钺同志约我到办公室谈话 ,主要内容是副校长范老 (人们对范文澜同志的惯称 )主持的历史研究室准备从学员中挑选几位旧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本科生去读研究生 ,研习中国近代史 ,享受供给制待遇 ,他征求我的意见 ,是否愿意去。范老是当时名满天下的著名历史学家 ,无论学识、人品 ,都是我极为崇敬的偶像 ,所以很爽快地答应服从组织安排。于是我和傅耕野、刘明逵、高大为、王涛等 7个人经范老亲自调阅档案后被选中。 9月初 ,我们就到设在东厂胡同的研究室去报到。一、“二冷”…  相似文献   

8.
我在铁路文工团工作了大半生,五六十年代到祖国铁路沿线演出慰问铁路职工。可以说,新中国的铁轨铺设到哪儿,我们的足迹就到达过哪儿。因此,我可以算个“老旅游”了。尤其是近几年,我虽已年近六十了,跑的地方倒更多了。“旅游”这个时髦的词也常挂在嘴边。 一些年轻的演员跟我开玩笑说:“范老、您是抱着金萨克斯游遍中国啊!”游遍中国可不敢说,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倒是实情。在深圳,我喜欢在霓虹灯闪烁的街道上散步,耳边流淌的是现代流行音乐;在西北高原,我喜欢迎着大风前行,旋律就换成粗犷的“西北风”了。所以,我总结出一条…  相似文献   

9.
学习范老,发扬近代史所的治学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史研究所今天举行范文澜同志铜像揭幕典礼和建所40周年纪念会。这两项活动同时举行,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恰当的。范老不仅是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建人,也还为近代史所树立了一个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四十年代延安马列学院范老主持历史研究室时期,建所40年来又得到发展和发扬。这个传统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它的核心则是治学的精神与风格。我想  相似文献   

10.
今天,近代史所举行范老铜像揭幕暨建所4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庄严隆重的时刻,我作为本所的一名青年史学工作者,表达我们对范老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我们的第一任所长,没有聆听过他的教诲,但我们从他的文章和著作里,从本所的老同志那里,认识了这位可敬可亲的前辈,感受到他人格和学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范老的《中国通史简编》,自一九五一年起开始修订,中经十六个年头,至一九六五年完成四册。六、七十岁高龄的范老,摆脱事务的干扰和病魔的缠绕,把修订书稿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他那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史学献身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范老去世后,修订本于一九七八年起改名《中国通史》出版发行,并由近代史研究所中国通史组的同志续作,至今已出至第六册。六册的累计字数和发行总额,都已突破百万大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通史。这部书材料丰富、观点明确,作为史学工作者或历史爱好  相似文献   

12.
漫步日内瓦     
孙大姐和她的丈夫老李是光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听说我来了瑞士,便几次打来电话请我到日内瓦玩。我们相约周末九点钟在日内瓦火车站碰头。从我的住地洛桑到日内瓦只需半个钟头的火车;但因为我是第一次去日内瓦,人生地不熟,便早早来到了车站。车站上冷清清的,大概刚走了一趟车。我徘徊了一会儿,找了一张长椅坐下,取出刚买的报纸,翻阅起来。“小姐,这里没人坐吧?”我抬头一看,前面站着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赶紧挪动一下身子:“没人,你坐吧!”“谢谢!”小伙子是个乐于言谈的人,坐下不一会儿,便耐不住沉默了:“你是日本…  相似文献   

13.
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垓下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作战。垓下古战场在今天什么地方 ,目前史学界主要有在河南省鹿邑县东和在安徽省灵壁县东南两种说法。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早就指出 :垓下“按当时的军事形势 ,应以在鹿邑县境为是”① 。范老的论断是有史实和文献依  相似文献   

14.
我与洁若     
严格地说,我应该是个贵州“姑爷”。因为我夫人文洁若的祖籍是贵州。我同文法若的姻缘是从文字之交开始的。她找我润色一篇译文,因而相识了。我们很快就相爱了。当时,我们常常在北京文化宫前院一座小亭子的石阶上交谈,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她那时有慈祥的妈妈和两个弟弟。大姐在海外,嫁了位美国农学教授;还有一位就是卧病在床的三姐。她说:“三姐是我的生命。”这话重得当时使我大吃一惊,后来证明事情确实是如此。于是,我告诉她,我也有位姐姐——大堂姐,但她是我半个母亲。我十岁上丧母,妈妈生前一直在外拥工,所以全靠这位老姐…  相似文献   

15.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16.
回忆范老与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忆范老与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张振鵾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许多转折,有的转折可能影响多年甚至终生;造成这种转折的人或事,在当时也许并不感到有多么特殊,而事后回忆起来,常常会兴起无限的思念,时间愈久,思念愈深。我到近代史所、加入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的行列,就是...  相似文献   

17.
二十多年前,逛东安市场旧书舖,购得解放前重庆版武波著《中国近代史》一大厚册。拿回家里一看,原来就是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上册的翻版。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庆,范老的书是“禁书”,所以化名“武波”出版。“文澜”与“武波”,正好相对应,化名取得实在巧妙。但不知道这是范老自己取的笔  相似文献   

18.
关羽是山西人,我也是。山西人对关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来解州关帝庙拜谒关公了。初次拜谒关帝庙,还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带我来的,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跪拜一位神祗,在我当时的印象中,关公的神像威严、亲切,却又模糊。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解州关帝庙。  相似文献   

19.
在吉姆·罗杰斯的演讲中,有两个内容是雷打不动的:他的两次环球旅行经历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他每次用的都是同一个PPT,我几乎都会背下来了。”一位聆听了罗杰斯3次演讲的同行告诉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我有幸读到《黑河简史》一书。这是我从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近20年来读到的第一本地方简史。读这本书我是对照《黑龙江史志》1999年1—4期,刊登的张向凌同志《建议学点黑龙江历史》和范老的《中国通史简编》而阅读的。读之深有启发,大有教益。《黑河简史》资料翔实、细腻不繁琐;观点明确,逻辑性好;体例符合史体,纵分时期,横排史实;语言简明,文风质朴,文中多以事系人,典型人、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